首页 理论教育 针灸治疗“产后风”一例

针灸治疗“产后风”一例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后风”系指妇女产后体质虚弱,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侵袭人体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唐某,女,26岁,教师。证属产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辨证属“产后风”无疑。此患者中脘穴连续灸治7天,每次灸9壮。此疗程过后,患者已无关节内寒凉之感,遂不灸,改针刺法治疗。此处亦有助伍外关+风市针刺效果之意,同解“游走性关节疼痛”之症状。该患自汗症状针1次后,大减。

“产后风”系指妇女产后体质虚弱,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侵袭人体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因其症状中大多有“游走性关节疼痛”,疼痛的位置不固定,今天这里痛明天又那里痛,有如风邪一般从一个地方吹到另一个地方,且此症状在该病发病之初,表现得尤为突出,故而民间和医家皆以“产后之风”名之。

唐某,女,26岁,教师。2010年8月26日来诊。自诉:因生育后偶受风寒,致全身大小关节出现“游走性疼痛”半年余,昼轻而夜重,伴后背冷痛,时觉四肢关节内有寒气流动,左冲右突、上下走窜。同时,有自汗,常大汗淋漓,但夏天怕开空调,在家需门窗紧闭紧裹棉被方可。走路时身疲腿软,需家人扶侍。痛苦疲倦面容,言语轻微,舌暗苔白,脉沉滑。证属产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辨证属“产后风”无疑。治则以扶正祛邪,舒通气血,祛风散寒为主。拟行针灸治疗。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第一步:先灸中脘穴。

依据:患者之证候,显为中土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所致。而中脘穴为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之交会穴,胃之募穴,腑之会穴。灸中脘有以“中焦灌溉四旁”之意,临证用之,气血有如汩汩流出之温水,流注全身百骸,寒意自去。

此患者中脘穴连续灸治7天,每次灸9壮。灸至第3天时,身上已有些许暖意,这是半年来从未有过的感觉,畏寒怕凉感顿减,从而治愈之信心大增,亦不像最初针时那样惧针了。灸至第7天时,寒意及疼痛感已去一半。遂休息一日,复灸7日,开始下一个疗程。此疗程过后,患者已无关节内寒凉之感,遂不灸,改针刺法治疗。

第二步:开四关(合谷+太冲穴针刺)。常规消毒,常规针刺。依据:《标幽赋》:“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

第三步:外关+风市针刺。常规消毒,常规针刺。外关+风市伍用,重在疏散表邪,行气活血,祛风止痒,盖风性善行而数变,遂有“游走性关节疼痛”,时发时止。上下伍用,可散周身之风,通周身之经,故祛风之功增强。

第四步:大椎穴、膈俞穴刺络拔罐。此法可在灸中脘穴之前进行,亦可在诸多步骤进行之后行之。一则可提振诸阳,以助阳光,助灸中脘一臂之力;二则以化瘀滞之气血,气行则血行,血行而风自灭。此处亦有助伍外关+风市针刺效果之意,同解“游走性关节疼痛”之症状。此法3天1次。

第五步:针刺鱼际穴。常规消毒,常规针刺。以解患者自汗,大汗淋漓之证候。方法:男左女右。男先针左,女先针右。左右均取。随咳进针,无需提插捻转,无需强烈针感。留针20分钟。该患自汗症状针1次后,大减。连针3次而自汗已止。

注:鱼际穴治自汗效果显著。

第六步:上肢针刺曲池、合谷、外关。下肢针刺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上法除第四步、第五步外,都是7天1个疗程。然后休息1天,接下一个疗程。该患者连治3个疗程(共21天)后,诸证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