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颅内感染细菌性脑膜炎怎么得的

颅内感染细菌性脑膜炎怎么得的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首选甲氧苯青霉素,青霉过敏者可用万古霉素.杆菌肽对葡萄球菌有高度活性,鞘内注射,每周2~3次。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遗留后遗症者需要信心、耐心、恒心,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病史采集】

(1)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前驱疾病及接触史。

(2)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严重病例出现感染性休克。

(3)神经症状: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为突出症状,伴有精神症状、意识改变及局限性或全身性癫发作。

【临床表现】

(1)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

(2)感染症状:发热、畏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颅内压增高表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

(4)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征、布征阳性。

(5)脑实质受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

(6)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仅有低热、轻度行为改变和轻度的脑膜炎体征。

【预警表现】 发热、剧烈头痛、呕吐。

【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

(2)脑脊液压力、细胞计数、糖、氯化物定量.脑脊液涂片及细菌学培养,应多次采血送检.脑脊液应于无菌试管内离心,取沉淀物培养,同时测定脑脊液乳酸、乳酸脱氢酶、溶菌酶浓度和pH.选择免疫学方法检测抗原,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菌体协同凝集试验、放射免疫法等。皮肤出血点细菌培养。

(3)头颅影像学检查:CT检查可发现脑脓肿、脑水肿、脑室扩大和硬膜下积液等。

【诊断要点】

(1)流行季节,或有前驱感染性疾病。

(2)发热、头痛、呕吐。

(3)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儿前囟隆起。

(4)脑脊液、血或皮肤出血点细菌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对症及支持治疗.烦躁不安予镇静药;惊厥者止痉;有脑水肿用脱水药。

2.抗生素应用 根据不同病原选择有效抗生素,其原则为及早、足量、联合应用,疗程要足.急性期应静脉给药;必要时鞘内或脑室内给药。

(1)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首选磺胺药,同时给予等量碳酸氢钠和足量水分,如治疗后48小时症状仍不减轻,体温不下降,则需及时改药.对暴发型流脑,宜大剂量青霉素(600万~1 200万U/d)和(或)氯霉素150mg/(kg.d),分次静滴,后者应密切注意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2)肺炎球菌脑膜炎: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氯霉素,剂量同流脑.头孢霉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可有良效。

(3)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首选甲氧苯青霉素,青霉过敏者可用万古霉素.杆菌肽对葡萄球菌有高度活性,鞘内注射,每周2~3次。

(4)流感杆菌脑膜炎:以氨苄西林或氯霉素作为首选药物。

(5)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①大肠杆菌,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或妥布霉素;②肺炎杆菌,用头孢噻啶+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③绿脓杆菌,用羧苄西林+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④变形杆菌,用氨苄(或羧苄)青霉素+卡那(或庆大)霉素;⑤产气杆菌,用头孢噻啶+庆大霉素;⑥沙门菌属,用氨苄西林或氯霉素;⑦沙雷菌,用氨苄西林(或氯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⑧粪产碱杆菌:氯霉素或多黏菌素B、黏菌素E。

【康复指导】

(1)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康复治疗宜尽早进行。

(2)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和疼痛,降低压疮和肺炎的发生率。

(3)避免情绪激动,去除恐惧、愤怒、不安、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4)饮食清淡,多食含水分、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5)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遗留后遗症者需要信心、耐心、恒心,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