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针应用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火针应用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糖尿病病人可不可以用火针治疗。火针具有双向调解作用,因此对皮肤易化脓者及瘢痕体质的人,只要消毒严格,是不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火针针刺是应避开血管、神经、重要器官,但绝不是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如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早期的恶性肿瘤及大月份的怀孕妇女,都是火针的禁忌。为避免火针针后留下黑点,火针亦应提倡一次性用针。

(一)热证及糖尿病病人的火针治疗

①发热的病症,是不是可以用火针治疗。贺普仁教授认为,火针“凡属寒热虚实,病灶轻重远近,无所不宜。盖寒病得火而散者,犹如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热病得火而解者,犹如暑极反凉,乃火郁发之之义也;虚证得火而壮者,犹如火迫冰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实证得火而解者,犹如火能消物,实则泻之之义也;痰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也。因此说,火不虚人,以壮人为法也。”由此可知,疾病不在于寒热虚实,火针皆可宜之。②糖尿病病人可不可以用火针治疗。糖尿病病人可以用火针疗法,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可以,而且疗效相当突出。对糖尿病病人,要注意其皮肤的针前与针后的严格消毒。皮肤化脓,或久不收口,固然有自身免疫等问题,但主要还是感染所致。火针具有双向调解作用,因此对皮肤易化脓者及瘢痕体质的人,只要消毒严格,是不会产生不良作用的。

(二)火针对血管、神经是否会有损伤

如有人认为火针能瘀阻血管和杀死神经,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以火针细微之体,虽携挟高热,但热量有限,刺入肌内,与体液相接,骤然散去,失去高温的针体不会对机体有损害。火针针刺是应避开血管、神经、重要器官,但绝不是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血管是经络的组成部分,有经络样的功能。过去我们在理解血管与经络的关系时,注重于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而忽略了血管壁的经络样作用。血管壁主要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支配,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交感节前纤维来源于延髓缩血管中枢和脊髓侧角交感神经元,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在到达血管之前,进行了大量的组合、交叉。交感神经的兴奋效应往往是全身性和整体性的,来源于局部的刺激常常引起广泛的效应,因此针刺体表血管或深部的血管,通过交感传入纤维传到脊髓的侧角及延髓,产生交感反射的范围比刺激范围大得多,有时甚至是全身性的。交感神经的活动必然能起到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建立在目前已知的关于交感反射的针刺作用机制上,实际上血管本身的感受和反射功能要复杂得多,比如,血管壁上除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外,还有胆碱能神经末梢,因此血管除运行血液外还可接受针刺、传递信息。血管通过血管壁的交感传入和交感反射功能,实现着接受和传布信息的作用。

血管在这方面的作用显然并没有引起现代医学生物学科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然而古人却较多地采用了刺激血管的方法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在《内经》中记载有一种将针刺入血管的特殊刺法。《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

日本学者渡仲山也发现,穴区血管分布比非穴区血管约多4倍。有的学者还认为,穴下存在的躯体神经,与血管壁上的自主神经丛相联系的吻合支或汇合区,是气感及其效应伴同发生的原因之一。每一个穴位都是血管、神经束、支、丛和游离末梢或各种神经感受器的集中区,而非穴区则不同。这说明穴区比非穴区组织内存在着更为密集的血管、神经及神经感觉器等。从某种意义来说,针刺穴位就是通过刺激这些血管、神经及神经感受器来调整或改变机体的病理状态,使之趋于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火针若刺中神经干,可引起放电样反应,甚至会导致局部麻木,功能暂时性减弱或暂时性消失。一般不需治疗,2~3个月可恢复,关键是迅速退针。有报道,因针刺太溪穴而导致足底麻木;因针刺手五里或内关穴而导致正中神经麻痹,中指功能减弱;因针刺足三里而致小腿麻木;因针刺曲池而致小臂疼痛,等等。此皆为针刺位置不正,或针刺过深所致,实质是针下“不准”的原因。

各种针刺,针下不准皆可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如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刺伤脑脊髓、刺伤内脏等,主要是由于技术不熟练、取穴要领掌握不好造成的。

只要按照火针疗法的要求去做,火针的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还因为火针的无菌性进针而更加安全。

(三)火针施治的注意事项

火针在实施中,首先要遵守针灸治疗的一切规则,同时针对火针疗法的特点,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积极进行配合治疗。

2.刺激量不宜过度。尤其对身体虚弱或寒热敏感者。唐代医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也,下针一宿发热恶寒,此为中病勿怪之。”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书中引孙思邈言曰:“凡下火针,经一宿,身上发热恶寒,此为中病,无害事。”因此火针刺激量过度,有时可出现“经一宿,身上发热恶寒”的现象,此大都“为中病,无害事也”,多为2日即可消失。

3.对颜面上刺针,注意针柄根处不要触及皮肤。

4.注意用火安全,酒精灯不要灌得过满,棉球酒精不要蘸得过饱,避免烧了患者皮肤、头发、汗毛等部位或烧伤衣物,加热器不用时要立即切断电源。

5.防止针眼感染。火针治疗的24小时内不可洗浴,针眼瘙痒不可抓挠。

6.注意检查与维护针具,发现有剥蚀或缺损时,则不宜使用,以防意外。

7.火针的禁忌证。火针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方法,因此针灸的禁忌证也都是火针的禁忌证。如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早期的恶性肿瘤及大月份的怀孕妇女,都是火针的禁忌。如经期、孕期的妇女,腹部及血海、三阴交等穴则都要慎刺或不刺。

(四)防止针眼黑点与瘢痕

1.火针易留瘢痕的原因

(1)火针的针具较粗:针具粗,针刺后,针孔较大,易于造成患者留瘢痕。

(2)操作方法不正确:操作方法不当致使针温下降而入穴。针体不热,入穴而涩,出穴而粘,则针眼易于留瘢痕。

针温不足使丢失热量的后果:①针凉时则针体粘其皮肉,所谓粘针。火针疾速出针时,由于粘连向外牵拉组织,造成针眼凸起加重,加大创伤,愈后形成瘢痕;②烧红的针体,如不能快速进入穴内,则针温下降,并在空气中被氧化,形成炭黑层。炭黑进入组织,渗入表皮,造成黑斑。造成针温不足或丢失原因:①蓄热不足。烧针只烧针尖,针体或针锋尚未炽热便下针,致使针体热量不足。②烧针时拉大了火源与穴位的距离。由于酒精灯酒精饱满,或灯芯外露太长,火焰高窜,针者怕火焰烧着患者,便使酒精灯远离穴位,故拉大了针体与穴位间的进针的距离。③进针手法不当增加了针体移动的行程。患者刺针时为坐位。针者平着烧针,然后翻腕刺针,增加了针体移动运行的路线。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距离或行程越长,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烧红的针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其散失的热量也就越大,针体表面被氧化形成的炭黑也就越多,加之针体本身蓄热就不足,如此刺入穴内时,针体热量已消耗许多,因此针眼易形成瘢痕和黑点。

(3)针孔处理不当:消毒不彻底、沾水、浸汗等造成针眼创面的感染,或被热辐射,容易留瘢痕于针眼之上。

(4)针具反复使用的结果:每针用后不注意除去针身上的氧化物即炭黑等残留物,继续烧刺第2针、第3针,每烧刺一次,氧化物加重一层,渗入针眼的炭黑等就多一些,使针眼变成黑点。为避免火针针后留下黑点,火针亦应提倡一次性用针。

上述这些问题,在毫火针治疗中有所不同,毫火针针细如同现今临床所用毫针,不但刺入身上没有留瘢痕现象,就是刺在面部,也丝毫没有问题。毫火针不但用于面肌痉挛(抽动)、面神经麻痹(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症,还常常用于美容,治疗黄褐斑、痤疮等症,疗效非常突出。

2.防止火针留下瘢痕和黑色针眼的措施

(1)针具要细:创伤是产生针眼瘢痕的必然条件。所以使用的针具要根据病症尽量选择细些的,这样创伤小,自然针眼留瘢痕的概率也就少了。

(2)针眼要五防:要防水、防汗、防挠、防炎症、防辐射。火针创伤大,针眼大,易感染,因此针前要重视消毒,针后要注意水、汗的浸渍,做好防护。嘱患者针眼发痒时不要抓挠。更不能在针后进行神灯等灸烤。有时小的炎症看不出来,可将针眼贴上创口贴进行保护。

(3)火焰要纯:炭黑是产生针眼黑点的主要原因,所以烧针的火焰一定要纯净。烧针要使用酒精火源,酒精火硬,热得透,烧针快。火焰最热点是蓝色透明处,这样的火源没有炭黑。酒精不纯含有杂质时,火焰不通透,带有橘红或微黄色,有烟或烟很大,说明有炭黑等杂质。要使用医用的99%酒精,如果是使用工业酒精,那就会出现针眼有黑点的情况。有人使用打火机烧针这是不行的,因为烷气不能完全燃烧,含有炭黑。使用蜡烛烧针,那就更不行了。

(4)烧针要透:针体烧得不够热,没有烧到红透白化程度是不行的。因为只有针体烧到白化程度,针身上的炭黑才会随之烧去。带有炭黑刺针,必然留下黑点。

(5)热能要蓄够:烧针不能只烧针尖,要将针体或针锋也烧透,这样蓄热才能足。所以烧针火锋要长,哪怕是浅刺,火锋也要长,这样才能保障足够的热量,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6)热量不能丢:《针灸大成·火针》中说:“火针……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所以好多人把注意力只放在烧针上,殊不知烧针只是火针的一个前奏,更重要的是进针时怎样把针体的全部热能送入穴中,即进针时不丢失热量。不丢失热量的唯一办法就是缩短进针的时间与距离。提高刺针手法的灵活性和正确性,加强进针的速度,是缩短进针时间的一个方面,减少火针与穴位的距离。

(7)使用一次性火针针具:在没有条件使用一次性火针的情况下,对反复使用的火针针具,要做到每刺一针,清除针身残留物一次,彻底清除后再烧针刺第二针。如此才可防止火针的针眼留下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