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肢关节松动技术

下肢关节松动技术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髋关节的生理运动包括屈、伸,内收、外展以及内旋和外旋。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膝关节向下摆动。向下滑动时,双拇指放在髌骨上端,其余四指放在髌骨两侧。双手同时用力将髌骨向上或向下推动。患者俯卧位,患者下肢屈膝90°,踝关节放松。治疗者位置面向患者站立在患侧,双手握住内踝远端,相当于距骨处。也可用一侧下肢屈膝按压住患者大腿后面固定。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治疗床外。

一、髋部关节

(一)解剖学概要

髋关节解剖第1章第三节。

(二)运动学概要

髋关节的生理运动包括屈、伸,内收、外展以及内旋和外旋。附属运动包括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滑动,后前滑动以及旋转摆动等。

(三)关节松动手法

1.长轴牵引(图9-81)

图9-81 长轴牵引

(1)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2)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中立位,双手抓握床头,以固定身体。

(3)治疗者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双手握住大腿远端,将小腿夹在内侧上肢与躯干之间。双手同时用力,身体后倾,将股骨沿长轴向足部牵拉。

2.分离牵引(图9-82)

(1)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2)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屈髋90°,屈膝并将小腿放在治疗者的肩上,对侧下肢伸直。双手抓握床头,以固定身体。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身稍向前弯曲,肩部放在患腿的腘窝下,双手五指交叉抱住大腿近端。上身后倾,双手同时用力将股骨向足底方向牵拉。

图9-82 分离牵引

3.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屈髋和外旋髋活动范围。

(1)方法一(图9-83A)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患侧在上,下肢屈髋屈膝,两膝之间可放一枕头,使上方下肢保持水平。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双手拇指放在大腿内侧面股骨近端,其余四指自然分开。身体稍前倾,双手同时用力将股骨向背侧推动。

(2)方法二(图9-83B)

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稍外展。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放在大腿近端外侧,下方手掌放在腘窝内侧。下方手将大腿稍托起,上方手不动,借助身体及上肢力量将股骨向背侧推动。

4.后前向滑动

作用:增加伸髋及内旋髋活动范围。

(1)方法一(图9-84A)

患者体位:健侧在上,下肢屈髋屈膝,两膝之间可放一枕头,使上方下肢保持水平。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放在大腿近端外侧,相当于股骨大转子处,其余四手指放在大腿前面。上身前倾,双手固定,上肢同时用力将股骨向腹侧推动。

(2)方法二(图9-84B)

患者体位:俯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膝。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患侧站立,上方手放在大腿近端后面,下方手托住膝部和大腿远端,前臂固定小腿。下方手稍向上抬起,上方手固定,上身稍前倾,借助上肢力量将股骨向腹侧推动。

图9-83 前后向滑动

A.方法一;B.方法二

图9-84 后前向滑动

A.方法一;B.方法二

5.屈曲摆动(图9-85)

(1)作用:增加髋屈曲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俯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健侧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上方手放在膝关节上,下方手托住小腿。上身前倾,双手同时将大腿向腹侧摆动。

6.旋转摆动

作用:增加髋内旋或外旋活动范围。

图9-85 屈曲摆动

(1)方法一

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分别屈髋屈膝90°,健侧下肢伸直。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髌骨上,下方手握住足跟,内旋时,上方手向内摆动,下方手向外摆动小腿;外旋时,上方手向外摆动大腿,下方手向内摆动小腿。

(2)方法二

患者体位:俯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90°,健侧下肢伸直。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臀部上,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的内外踝处。上方手固定,内旋时下方手将小腿向外摆动;外旋时下方手将小腿向内摆动。

7.内收内旋摆动(图9-86)

图9-86 内收旋摆动

(1)作用:增加髋内收、内旋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健侧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患侧臀部,下方手放在患膝外侧。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大腿向对侧髋部方向摆动。

8.外展外旋摆动(图9-87)

(1)作用:增加髋外展、外旋活动范围。

图9-87 外展处旋摆动

(2)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患侧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健侧下肢伸直。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对侧骨盆上,下方手放在患侧膝关节。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膝关节向下摆动。

二、膝部关节

(一)解剖学概要

髋关节解剖第1章第三节。

(二)运动学概要

膝关节的生理运动包括屈和伸,在屈膝位小腿可内旋(足尖向内)和外旋(足尖向外)。附属运动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以及侧方滑动等。

(三)股胫关节操作要领

1.长轴牵引(图9-88)

(1)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图9-88 长轴牵引

(2)患者体位:坐在治疗床上,患肢屈膝垂于床沿,腘窝下可垫一毛巾卷,身体稍后倾,双手在床上支撑。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半蹲,双手握住小腿远端,双手固定,身体下蹲,将小腿向足端牵拉。

2.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膝关节伸的活动范围。

(1)方法一(图9-89A)

患者体位:坐位,患肢屈膝,腘窝下垫一毛巾卷。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上方手放在小腿近端前面,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下方手将小腿稍向上抬,上身前倾,上方手不动,借助上身及上肢力量将胫骨近端向背侧推动。

(2)方法二(图9-89B)

患者体位:坐位,下肢屈膝90°,腘窝下垫一毛巾卷。治疗师面对患者坐位,一手虎口或掌根部放在小腿近端大约胫骨结节处,另一手握住小腿远端,将胫骨近端向背侧推动。

3.后前向滑动(图9-90)

(1)作用:增加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足平放在床上,健侧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坐在治疗床一侧,大腿压住患者足部,双手握住小腿近端,拇指放在髌骨下缘,四指放在腘窝后方,双手固定,身体后倾,将胫骨向前拉动。

图9-89 前后向滑动

A.方法一;B.方法二

图9-90 后前向滑动

4.侧方滑动

(1)作用: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站立于患侧,双手将下肢托起,内侧手放在小腿近端内侧,外侧手放在大腿远端外侧,将小腿夹在内侧前臂与躯干之间。外侧手固定,内侧手将胫骨向外侧推动。

5.伸膝摆动(图9-91)

图9-91 伸膝摆动

(1)作用:增加膝关节伸的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稍外展,屈膝。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足部的方向站立于患侧,双手抬起患侧下肢,将其置于内侧上肢与躯干之间。双手握住小腿远端,稍将小腿向下牵拉,并同时将小腿向上摆动。

6.旋转摆动(图9-92)

图9-92 旋转摆动

作用:内旋摆动增加小腿内旋活动范围,外旋摆动增加小腿外旋活动范围。

此手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患者坐位,小腿垂于治疗床沿。治疗师面向患者坐在一低凳子,双手握住小腿近端,并稍向下牵引。内旋时,向内转动小腿,外旋时,向外转动小腿。

(2)患者仰卧位,下肢稍外展,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双手托起患者下肢,上方手放在大腿远端前面,下方手托住足跟。上方手将小腿向外转动(内旋)或面向内转动(外旋)。

(四)髌股关节操作要领

1.分离牵引

(1)作用:一般松动,增加髌骨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稍屈膝,可以在腘窝下可垫一毛巾卷。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于患侧,双手拇指与示指分别放在髌骨两侧,双手握住髌骨,同时向上抬动。

2.侧方滑动

(1)作用:一般松动,增加髌骨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稍屈膝,可以在腘窝下可垫一毛巾卷。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站在患侧膝关节外侧。双拇指放在髌骨外侧,示指放在对侧,双手固定,同时将髌骨向外侧或内侧推动。

3.上下滑动

(1)作用:向上(头部方向)滑动时,增加伸膝活动范围;向下(足部方向)滑动时,增加屈膝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稍屈膝,可以在腘窝下可垫一毛巾卷。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于患侧。向下滑动时,双拇指放在髌骨上端,其余四指放在髌骨两侧。向上滑动时,双拇指放在髌骨下端,其余四指放在髌骨两侧双手固定,同时将髌骨向外侧或内侧推动。双手同时用力将髌骨向上或向下推动。

(五)上胫腓关节操作要领

1.前后向滑动(图9-93)

图9-93 前后向滑动

(1)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2)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足平放在床上,对侧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坐在治疗床旁,大腿压在患者的足部。双手拇指放在腓骨小头上,其余四指放在两侧。双上肢同时用力将腓骨小头向后推动。

2.后前向滑动(图9-94)

图9-94 后前向滑动

(1)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2)患者体位:俯卧位,小腿下方垫一枕头或将小腿放在治疗者的大腿上。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站在患侧或治疗者将自己的内侧腿屈膝放在治疗床上托住患者小腿。双手拇指放在腓骨小头后面,其余四指放在小腿两侧。双上肢同时用力将腓骨小头向前推动。

三、踝部关节

(一)解剖学概要

踝关节解剖第1章第三节

(二)运动学概要

踝关节的生理运动包括趾屈、背伸,内翻、外翻等。附属运动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以及上下滑动等。其中下胫腓关节可以进行以下运动①上下运动:即腓骨头在胫骨平台下向外活动。②前后运动:范围很小,通常用手才能感觉出来,并随年龄增长而减小。③旋转及侧向运动:二者常同时发生。此外,当足背伸时,外踝向上、外、后方。跖屈时向下、内、前方。

(三)下胫腓关节操作要领(图9-95)

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

图9-95 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

(1)作用: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踝关节放松。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站在患侧。前后向滑动时,上方手掌根放在内踝后面,下方手掌根放在外踝前面;后前向滑动时,上方手掌根放在外踝后面,下方手掌根放在内踝前面。前后向滑动时,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外踝向后推动;后前向滑动时,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将外踝向前推动。

(四)胫距关节操作要领

1.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操作时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1)患者俯卧位,患者下肢屈膝90°,踝关节放松。治疗者位置面向患者站立在患侧,双手握住内踝远端,相当于距骨处。也可用一侧下肢屈膝按压住患者大腿后面固定。双手同时向上用力牵引(图9-96A)。

(2)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床沿。治疗者面对患者站立在或坐在床尾,双手握住足背近端,借助上肢力量将足向远端牵引(图9-96B)。

图9-96 分离牵引

A.俯卧位;B.仰卧位

2.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踝关节背伸滑动范围。

操作时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1)患者俯卧位,患者下肢屈膝90°,踝关节稍趾屈。治疗者面向患者站立,下方手放在距骨前面,上方手放在内外踝后方。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距骨向后推动。

(2)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治疗床外。治疗者面向患者站在床尾,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前方,下方手握住距骨前面拇指在外侧,四指在内测。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借助上肢力量将距骨向后推动。

3.后前向滑动

作用:增加踝关节背伸滑动范围。

操作时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1)患者俯卧位,患者下肢屈膝90°,踝关节放松。治疗者位置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虎口放在距骨后面,下方手虎口放在内外踝前面,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将距骨向前推动(图9-97A)。

图9-97 后前向滑动

A.方法一;B.方法二

(2)患者俯卧位,踝关节伸出床外面,小腿前面垫一毛巾卷。治疗者面向患者站立在床尾,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后面,下方手虎口放在距骨后面,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借助上肢力量将距骨向前推动(图9-97B)。

(3)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治疗者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前面,下方手托住根骨。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借助上肢力量将内外踝向后推动。

4.向内侧滑动

(1)作用:增加踝关节外翻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俯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床外面,小腿前面垫一毛巾卷。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在患足外侧,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后面,下方手握住跟骨及距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借助上肢力量将跟骨和距骨内侧推动。

5.向外侧滑动

作用:增加踝关节外翻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患侧卧位,患侧置于下方并伸直,踝关节伸出床外面,上方健侧下肢屈髋屈膝。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后面,下方手握住跟骨及距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借助上肢力量将跟骨和距骨外侧推动。

6.屈伸摆动

(1)作用:增加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健侧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后面,下方手握住足底。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足做屈伸摆动。

7.翻转摆动(图9-98)

(1)作用:内翻摆动增加内翻活动范围;外翻摆动增加外翻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健侧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握住足跟后面,下方手握住足根前部。内翻摆动时,双手将跟骨向内侧翻转;外翻摆动时,双手将跟骨向外侧翻转。如果关节比较僵硬,治疗者可以用上方手握住足跟,下方手握住足中间部,双手同时摆动,以增强摆动的强度和范围。

图9-98 翻转摆动

(五)距下关节

1.分离牵引作用 一般松动,缓解疼痛。操作时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1)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床外面。治疗者面向患者站立在床尾,内侧手。

放在内外踝远端距骨前面,外侧手握住跟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借助上肢力量将跟骨向远端牵拉。

(2)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健侧下肢伸直。治疗者位置面向患者站立,双手用虎口分别放在跟骨和楔骨,双上肢同时用力将跟骨及足向上牵拉。

2.前后向滑动

(1)作用:增加踝关节背伸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健侧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握住足跟,手掌放在跟骨后,下方手虎口或掌根放在距骨前面。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距下关节的远端向后推动。

3.前后向滑动

(1)作用:增加踝关节趾屈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健侧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握住足跟,手掌放在跟骨后,下方手虎口或掌根放在距骨前面。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借助上肢力量将跟骨向前推动。

4.其他 侧方滑动,屈曲摆动翻转摆动。

上述手法的操作基本与胫距关节的手法操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操作时固定手尽量靠近距骨,松动手尽量靠近跟骨,使力量真正作用于距下关节。

(六)跗骨间关节

跗骨间关节的松动技术基本相同,主要为上下滑动,即由足背向足底滑动,或由足底向足背滑动。向足底滑动可以增加跗骨的背伸滑动范围;向足背滑动可以增加跗骨的趾屈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稍屈髋屈膝,或坐位,踝关节放松,稍趾屈。

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站立或坐位,双手拇指分别放在相邻跗骨的背侧,示指放在足底相应跗骨的趾面,向足底滑动时,一侧手固定,另一侧手拇指向足底方向推动相邻跗骨;向足背滑动时,一侧手固定,另一侧手拇指向足背方向推动相邻跗骨。

(七)跗趾关节

1.上下滑动

(1)作用:增加跗趾关节间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踝关节放松,稍趾屈。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上方手握住跗骨,下方手握住趾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距骨上下推动。如果要松动某个单一跗趾关节,则双拇指分别放在相邻的跗骨和趾骨近端的背面,示指放在足底相应的跗骨和趾骨的趾面,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趾骨近端向足背或足底方向推动。

2.旋转摆动

(1)作用:旋前摆动增加踝关节外翻活动范围;旋后摆动增加踝关节内翻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踝关节放松。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双手分别握住跗骨和趾骨近端,拇指在足背。四指在足底,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趾骨向内旋转(旋前),或向外转动(旋后)。

四、足部关节

(一)解剖学概要

足部关节解剖第1章第三节。

(二)运动学概要

足的生理功能主要就是支撑体重,足部关节的生理运动有屈、伸,内收、外展以及内翻和外翻。附属运动包括上下滑动,侧方滑动,长轴牵引,旋转摆动等。

操作手法如下。

1.趾骨间关节的上下滑动

(1)作用:增加跖骨间关节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仰卧位,俯卧位或坐位,踝关节放松。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双手分别握住相邻趾骨,一侧手固定。另一侧手将相邻的趾骨上下滑动。

2.跖趾关节上下滑动

(1)作用:增加跖趾关节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

(3)治疗者位置以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跖骨上,拇指在足底,示指在足背,下方手放在相应的趾骨近端,拇指在足底,示指在足背。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趾骨上下推动。

3.趾骨间关节 ①分离牵引;②长轴牵引;③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④侧方滑动;⑤旋转摆动。上述松动手法与指骨间的手法操作基本相同,敬请参阅上肢松动手法。

(麦明泉 徐书伟 燕铁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