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垂体腺瘤的分类分级

垂体腺瘤的分类分级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垂体深藏于蝶鞍内,经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垂体分为前叶和后叶,其中前叶腺垂体占70%。垂体肿瘤大多属良性,绝大多数来源于前叶,故称为垂体腺瘤。这种分类法沿用至今不衰,目前仍在国内各家医院中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的缺点,无法反映各类垂体腺瘤的特征。至于嫌色性细胞,则有人认为在正常人垂体中可能并不存在,兹将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分类演进分述如下。

垂体深藏于蝶鞍内,经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垂体分为前叶和后叶,其中前叶腺垂体占70%。垂体肿瘤大多属良性,绝大多数来源于前叶,故称为垂体腺瘤。垂体癌则罕见。1887年,Marie P首次描述临床肢端肥大症可能与垂体瘤有关。1932年,库欣提出临床上一种奇特的肥胖症可能起因于垂体瘤,后人遂命名为库欣病。

根据前叶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的不同,光镜下垂体腺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类为:① 不染色嫌色细胞腺瘤,临床上无功能亢进表现或有泌乳-闭经综合征;② 嗜酸细胞或嗜伊红细胞腺瘤,临床多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③ 嗜碱细胞或嗜苯胺蓝细胞腺瘤,临床多表现为库欣病。在这3类中,嫌色细胞腺瘤最多见,占70%~90%。这种分类法沿用至今不衰,目前仍在国内各家医院中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的缺点,无法反映各类垂体腺瘤的特征。

近3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跃发展,如20世纪60年代手术显微镜和电镜的问世,1970年放免法(RIA)超微量激素测定的成功和催乳激素的发现,1972年CT的发明,免疫组化法的应用,以及对垂体细胞生理学的进一步认识,垂体腺瘤的分类分级诊断不断获得突破性改进,日臻完善。

目前认为腺垂体内主要存在5种各具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催乳激素(prolactin,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促甲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c hormone,GnH)细胞。其中ACTH细胞同时产生ACTH和促脂激素(β-lipotropic hormone,β-LPH),GnH细胞同时产生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这些细胞在垂体的分布位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GH和PRL细胞一般位于前叶的两侧,ACTH细胞位于前叶中央区,TSH细胞在正前方。至于嫌色性细胞,则有人认为在正常人垂体中可能并不存在,兹将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分类演进分述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