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融合手术

非融合手术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非融合技术以期达到非融合矫形,延迟融合手术的年龄,甚至避免融合手术的目的。故目前该技术存在手术次数多,并发症多等问题,主要是脱钩、断棒、移位、伤口感染等。因而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先天性胸椎侧弯合并胸廓功能不全的低龄儿童患者。总之,非融合技术应用尚不普及,治疗目的主要是为了部分矫正畸形及控制畸形的发展,同时达到保留脊椎继续生长发育的功能,而为最终的脊柱融合性手术治疗争取时间。

脊柱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脊柱侧弯畸形疗效肯定的标准方法,但对儿童脊柱侧弯患者的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常会影响脊柱的继续发育生长,造成脊柱高度的丢失,可能会出现曲轴现象(crankshaft phenomenon)、脊柱失代偿等,特别是由于长节段融合可造成脊柱运动功能的丢失,因而可影响患者的体态、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非融合技术以期达到非融合矫形,延迟融合手术的年龄,甚至避免融合手术的目的。目前儿童脊柱侧弯常用的非融合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生长棒技术(growing rod)、椎体U形钉固定矫形技术(vertebral body staple)及假体肋骨扩大胸廓成形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

(一)生长棒技术

生长棒技术可以在不影响脊柱纵向的继续发育生长的同时,对脊柱侧弯畸形进行矫形。即在首次手术时放置可延长的生长棒后,定期逐步延长矫形固定棒,以达到不融合矫正侧弯的目的。目前对此技术的适应证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应用生长棒手术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手术适应证

(1)患者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青春期前),脊柱生长具有明显的纵向生长潜能。

(2)侧弯的Cobb角>50°,支具治疗效果不显,且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3)侧弯的脊柱具有柔韧性,或前路松解后具有一定柔韧性。

2.生长棒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1)手术显露时需要保护椎旁的肌肉和骨膜,不需要显露每一椎体,减少对骨质及椎旁软组织的干扰破坏,防止导致手术节段术后自发性融合。

(2)生长棒通常放置在皮下或深筋膜下,在显露的上、下端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或椎板钩,将延长棒通过皮下或深筋膜下穿过,连接上、下端的钉或钩,将钉或钩撑开,可起到类似融合矫形手术的矫形效果。

(3)由于儿童骨质薄弱,为保证钉、钩置入部的固定稳定,防止由于术后延长棒撑开时发生骨折或脱钩,应在钉、钩置入部位进行植骨。

(4)生长棒置入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要根据术后畸形发展的情况,每隔6~12个月手术将生长棒撑开延长1次,以继续保持支撑棒的矫形作用。

3.生长棒的手术效果 Miniero等使用传统的哈氏棒矫形固定融合与生长棒形脊柱侧弯矫形的作了临床效果比较观察,11例生长棒平均手术次数4.7次(2~11次),平均随访5.66年,Cobb角由74°(53°~100°)减为42°(8°~45°),脊柱平均增高4.2cm。采用哈氏棒手术者7例,Cobb角由74°(62°~83°)减为47°(20°~69°),脊柱平均增高2cm。Klemme等对67例儿童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生长棒手术后3年随诊,由术前的Cobb角67°矫正到最后随诊时的47°,脊柱生长平均3.1cm,也证明了生长棒内固定矫形的有效性。我国邱勇报道应用生长棒内固定矫形治疗儿童脊柱侧弯21例,平均随访54个月,作者认为生长棒内固定矫形手术可获得较好的初次矫正效果,但随着延长手术次数的增加,延长效果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故目前该技术存在手术次数多,并发症多等问题,主要是脱钩、断棒、移位、伤口感染等。有作者建议,对畸形较重者应采用双棒支撑,术后配戴保护性支具,以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椎体U形钉固定矫形技术

椎体U形钉固定矫形技术(或称椎体骑缝钉固定技术)是通过在侧弯的凸侧固定矫形达到限制脊柱凸侧终板生长的目的。根据Volkmann定律认为,脊柱的纵向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压力,骨骼生长终板所受的压力越大,其生长速度越慢。通过在椎体一侧行U形钉(骑缝钉)固定,以达到纠正脊柱两侧生长的不平衡。此定律已在多种动物实验获得证实。20世纪50年代人们首次将此定律应用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上。为少年儿童脊柱侧弯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Betz等对58例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使用椎体U形钉矫正侧弯,其适应证是侧弯畸形发生在9岁以后,骨骺Risser征分级≤2级。笔者使用胸腔镜技术在脊柱侧弯的凸侧放置U形钉矫正脊柱侧弯,手术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2岁(10~14岁),平均住院时间6.6d,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3~36个月),术后未出现U形钉松动或移位等并发症。患者脊柱术前Cobb角平均为35°(28°~40°),术后为37°(22°~55°)。笔者认为,椎体U形钉矫形技术可以控制青少年脊柱侧弯畸形的发展。目前对采用椎体U形钉矫形技术的适应证尚不十分明确,应用尚不普遍,长期随访的资料较少,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胸腔扩大成形技术

胸廓是由脊柱、肋骨和胸壁软组织共同构成,其内容有心、肺等重要脏器。先天性脊柱侧弯常合并凹侧并肋畸形,甚至形成胸廓功能不全综合征(thoracic insufficiency syndrome)。胸腔扩大成形术则是在脊柱凹侧放置钛合金假体肋骨撑开器,使肋骨间隙和胸廓得以纵向扩张,将受压缩的一侧胸廓撑开扩大和延长,使两侧胸廓获得对称和平衡,并间接达到改善侧弯程度的目的。但随着患儿的生长,需再次进行成形术以调整胸腔扩大的程度。Campbell等使用该技术治疗先天性胸椎侧弯患者,认为该技术不仅可保持椎体得以继续生长和矫正部分畸形,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活量。因而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先天性胸椎侧弯合并胸廓功能不全的低龄儿童患者。

总之,非融合技术应用尚不普及,治疗目的主要是为了部分矫正畸形及控制畸形的发展,同时达到保留脊椎继续生长发育的功能,而为最终的脊柱融合性手术治疗争取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