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关系

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关系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当今临床,忽视外感病证的治疗,致使外感疾病失治误治,外邪入里而成内伤杂病的比比皆是。为进一步地认识外感病证,现结合《伤寒论》对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的关系作一探讨。在临床当中,实际上六经辨证不仅用于外感病证,也用于内伤杂病。其他诸如外感症与内伤杂病不可截然分开、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相统一的基础以及外感疾病的治疗应重视脾胃等观点在本书第一章第二节中已做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伤寒论》中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实为一体。一部《伤寒杂病论》,实已将外感和内伤相统一,后人不识,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使《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割裂开,有违圣意。观当今临床,忽视外感病证的治疗,致使外感疾病失治误治,外邪入里而成内伤杂病的比比皆是。为进一步地认识外感病证,现结合《伤寒论》对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的关系作一探讨。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东汉医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素问·热论》用三阴三阳的六经来概括外感病的变化规律,认为外感病是按“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的次序依次传变。张仲景吸收此说之精华而按六经分篇述其证治,同时又不拘泥于“日传一经”,而是以六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分别从邪正盛衰、病势进退、病变部位及其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因此,《伤寒论》才有了不同于《素问·热论》的伤寒六经辨证体系。

六经传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直中、合病、并病等几种形式。但由于外感邪气与生活环境有别,人体禀赋强弱不同,治疗是否及时、恰当各异。因此,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又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故存在许多坏病或误治变证。但总的来说,外感病证的传变多是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的。在向里发展的过程中,外邪多伤正而出现邪伏正衰,故许多外感病证已逐渐脱去外感之征象,而表现出种种内科病症或杂病的征象。此时,多数临床医生往往为之迷惑,不能将外感内伤合看,难识病机之根本,难处兼顾之良方。在临床当中,实际上六经辨证不仅用于外感病证,也用于内伤杂病。因六经辨证中仅太阳病本证是典型的外感病证,除此之外,少阳、阳明为病多腑病;三阴为病多脏病。脏腑疾病迁延反复即是临床常见的内伤杂病。

其他诸如外感症与内伤杂病不可截然分开、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相统一的基础以及外感疾病的治疗应重视脾胃等观点在本书第一章第二节中已做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