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教师培训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师培训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可以根据这一阶段划分理论,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培训的历程简单概括为“点—线—面”的发展历程。尤其是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培训内容要针对一线教师的需求和实际问题,通过校本研修、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已经走向“多元化、立体式”阶段。

有研究者(黄伟,2009年)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师培训发展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补充教学人员阶段(1953—1965年),十年浩劫停滞阶段(1966—1976年),教材教法培训阶段(1977—1983年),学历补偿教育阶段(1983—1989年),学历补偿与继续教育并举的教师培训阶段(1990—1998年)和之后的继续教育阶段[2]。我们可以根据这一阶段划分理论,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培训的历程简单概括为“点—线—面”的发展历程。

1989年前可以概括为“点式培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历补偿培训和教材教法培训,是“缺什么学什么,教什么补什么”的点式培训。此阶段培训的目标主要是知识与理论的培训,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主要方法以传授为主,培训的组织强调行政干预。

1990—1998年是学历补偿与继续教育并举,继续教育内容主要是“三笔一话”等教师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通过“大专院校—县级培训机构—学校—教师”为主线的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我们谓之为“线式培训”。此阶段教师培训的目标较之前阶段得到提升,内容和领域以及途径已经有了新的拓展,但形式和内容仍旧比较单一,无法照顾到教师教育教学所需的全面素养问题。

1999年以后,特别是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教师培训目标指向教师终身学习,培训重点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培训内容比较全面,培训活动贯穿教师发展的全过程,培训的对象走向全员化。培训形式开始多样化,校本培训、校本研培、校本研修这些概念应运而生,此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面式培训”。

无论是点式、线式还是面式培训,它们都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提出要构建“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2010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的全面实施,实现了短期集中与远程网络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尤其是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培训内容要针对一线教师的需求和实际问题,通过校本研修、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已经走向“多元化、立体式”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