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生命运动的永恒轨迹

教师生命运动的永恒轨迹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真理,是自然规律。一个教别人读书的人、一个教别人学习的人,自己却不读书,这可能是中国最滑稽怪诞的一件事情。对教师而言,读书首先是对自己生命成长的一种积累和完善,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重建和修补。教师生命的常青在于读书。我们读的一本书,我们写下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可能是对中国教育的一种改变。读书与写作,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是对民族未来的担当。

教师的教科研兴趣与能力,一定离不开读书与写作,下面首先借助我学习谢云老师的讲座稿《读书·写作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感悟以及我自己读书写作的一些做法,谈谈我对这方面的看法。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真理,是自然规律。教师的生命运动主要有两种:一是肢体器官的运动,可以说是体力劳动或锻炼身体;二是思想精神的运动,无非就是读书、思考、研究、写作与创造。

作为一线教师,常规的生命状态其实并不理想,就说锻炼身体吧,很多教师等到老了,身体有毛病了,才想到去运动。而思想精神的运动,大家普遍认为,不会影响寿命,就一直满不在乎,心里总是想着,却懒得行动,满口理由走向人生的暮年,就更加有理由不去运动了。其实,不管是躯体的运动,还是思想的运动,都可能影响生命的正常行走轨迹。照理说,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作为相对意义上的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教师应该是比较喜欢读书的。教师这个职业,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的。一个教别人读书的人、一个教别人学习的人,自己却不读书,这可能是中国最滑稽怪诞的一件事情。

对教师而言,读书首先是对自己生命成长的一种积累和完善,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重建和修补。只有完成自己的生命成长,才能进而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一个读书的老师,往往是一个有比较强烈的职业幸福感的老师。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台北的一位化妆师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生命的化妆,精神的化妆,只能靠阅读,靠修炼,靠灵魂的修炼。汉朝的学者刘向说过一句话:“书犹药也,可以治愚。”就是说,服用书籍这剂药,可以使原本傻乎乎的人变得比较聪明,具有灵性。这就是读书所蕴含的生命运动机理。

课堂教学的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视野的广度;课堂教学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度;课堂教学的高度,取决于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度;课堂教学的厚度,取决于教师文化积淀的厚度。我感觉主要就是看他们是否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教师生命的常青在于读书。

树用年轮来记录沧桑,那么人用什么来记录沧桑呢?用文字,因为文字的生命,比人更长久。没有一点记录,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曾经活过、爱过?一个写作者,我感觉他最大的幸福,就在于他能够让往事在文字中永在,让生命在文字中重现。“写下就是永恒。”虽然我们的一切可能都会很快地消失,但某种意义上它是永恒的。

每一个人都不能够延展自己的生命长度,但是可以增加自己生活的高度,可以丰盈和延展自己生命的厚度、宽度。而写作是最好的方式。通过白纸黑字,我们可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穿行,可以同时抵达此间和远方——此间是使人留恋的,远方是使人牵挂的。

用写作改变我们的职业状态吧!每个老师,站上讲台,可能一讲就是二三十年。在这二三十年的工作时间里,每个老师可能要上数千堂乃至上万堂课,第一堂和最后一堂,公开的和私下的,肯定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这一堂课和上一堂课也是不一样的,自己的这堂课和别人的那堂课,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教学的方式,还是方法,无论是教学的过程、得失,还是感受、体验或者是教训,完全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记录,到最后退休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曾经上过成千上万堂课?我们用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站在讲台上,曾经教过那样多的学生?这是很多一线教师需要郑重思考的命题。

我们写下的词语和句子,首先改变了我们自己,改变了我们的感受,改变了我们的心情,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态度。然后,如果这些文字被他人看到,也会改变他们的感受,改变他们的心情,进而改变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态度。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写作其实就是一种思考,教育写作就是对自身专业工作的一种反思,这也是对专业能力的一种提升。叶澜老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是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说,实践成就教师的底气,阅读滋养教师的灵气,思考促进教师的锐气,那么,写作造就教师的名气。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以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件事。每个教师都在书写自己的教育史,以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教学、每个学期的工作、每一届学生。

教师要教书,要读书,更要写作,哪怕读者只有自己一个人!我们读的一本书,我们写下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可能是对中国教育的一种改变。读书与写作,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是对民族未来的担当。

关于读书与写作的意义,上面的文字已经有所回答。下面我就说说我的读书与写作的经历吧。

我工作过的学校,均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在第一所学校里,记得那时我的工资才两百多元,但我自费订阅杂志,坚持阅读每一期的《山东教育》和《山东教育科研》,这在第一章里我已经阐述过。在第二所学校里,正值应试教育盛行的时期,我每天晚上十点后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工作岗位,但我仍然坚持读书写作一个多小时,甚至因为冥思苦想写作思路,很久难以入睡。在第三所学校里,为了推动改革的深入,引领教师尽快实现专业成长,跟上改革的步伐,我更加刻苦地读书与写作。现在,读书与写作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习惯。读书与写作成了我事业发展的助推器,让我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一名校长,并于2014年走进了北京市育英学校,正式成为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名教师。

我读书遵循“三个一”的原则。简述如下:(1)翻烂一本经典。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教育的还是文学的,你可以选一本最爱的,反复读,把它读透,掌握其精神实质所在。(2)主攻一个专题。美国当代管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经过研究发现:“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六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主攻一个专题,六个月到一两年,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且由一个主题拓展到多个主题,便可触类旁通,快速地将“一口井”变成“一个湖”。(3)精研一位名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需要、任教学科、性格特点等来确定一位重点学习对象,收集这位重点学习对象的所有资料,长期研究,掌握其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应用。

伴随着我工作岗位的变化,我的阅读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担任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时,我会着重阅读有关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方面的书;担任校长期间,我会选择一些国内外管理方面的书,甚至会选择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书阅读,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学勇气》《正面管教》《学校会伤人》《儿童的人格教育》《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为思维而教》《道德领导》《课程领导》《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精彩观念的诞生》《批判性课程》《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台湾教育的重建》,等等。

后来,随着自己阅读数量、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与思想观念的不断丰富和提升,阅读面变得越来越广,对书的选择也变得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有个性。我也会选择我生命需要的书,而不仅仅是一些专业的书了。比如《西藏生死书》《孩子:挑战》《乌合之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重塑组织:进化型组织的创建之道》《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个人的朝圣》等。

我从来都有阅读时间。有的朋友问我:“李校长,你白天工作那么忙,还有那么多朋友,还喜欢喝酒,怎么还能阅读那么多书,写那么多文章呢?”我说:“只要把自己的生活习惯改一改就有时间了。”我一般不看电视,也不会去打牌。我读书主要有四个时间段:一是在行走中阅读。当我外出学习或旅游时,我都会带上一本书,或杂志、或小说、或专业方面的书、或名著、或休闲的书等,反正是不空包。不管是坐飞机还是高铁,来回一趟准能读完一本,如果不劳累的话,我会在车站或机场书店里再淘一本阅读。我一般一年出行五次,近十本书就读完了。二是在睡觉前阅读,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不会再改变的习惯,就是临睡觉前一定会阅读几篇文章,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地的宾馆里。这样,我一年也会读完四五本书。三是在研究中阅读。因为自己教育教学的需要或学校改革创新的需要,我都会申报一至两个研究课题。为此,我会根据研究的课题的需要,“被迫”阅读一些书,阅读的时间也是根据任务的需要而定。记得有一次,为了研究关于学校文化的课题,需要写一篇一万多字的研究报告,我阅读了足有上百万字的图书,白天黑夜地读了十几天。

同时,我还坚持在零散时间阅读《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五六种报刊,关注几个专业的微信公众号。这样,我的阅读量得到了保障,为顺利写作打好了基础。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对我来说写作并不是特长,但是不管写得好与差,我的优点就是坚持写。刚开始,我以写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为主,之后开始涉及一些管理类文章。现在,我一般写一些教育随笔或教育故事类文章。

之所以格外厚爱随笔,是因为我深知,撰写随笔是一种最好的反思行动。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拓展知识层面、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肤浅的知识、狭隘的经验。有反思的学习,是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经过理论的重建、知识的积累,从而达到了解决问题、改革创新的目的。

每一堂课结束,包括自己授课、听课、评课等,我都会主动撰写教学反思;每一次外出学习,回来后我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完成自己的学习反思;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与经验,我也会积极进行梳理、提炼,形成文字。在此基础上,我会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申请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每一篇反思文章,我都发在我的博客和微信公众号里,供大家批评指正,并大胆向纸质媒体投稿,力争更多文章能够发表或获奖。

撰写反思已经成了我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了助推我成长、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策略的有力工具,凭它我学会了用自己的声音对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作出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我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发现适合自己行动的最佳方案。

现在,我以撰写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成长故事等内容的文章为主,也写点家庭教育方面的小文。我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老师们和家长们,他们通过我写的文章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了解了校长的办学思想,了解了学校师生的教育生活。

我的成长,我的研究能力,就在阅读与写作中不知不觉地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并且化为了我自觉的行为。我今后的成长愿景:思想建构——做教育文化的发展者;精神缔造——做教育理想的守望者;工作目的——做人性完善的培育者;专业发展——做先进理论的学习者;行走方式——做打破僵局的研究者;教育推进——做体验幸福的生活者。

而作为校长,我想进一步重申,如想引领教师自主成长,能够让其超越功利走上自觉学习与研究的道路,就必须尊敬他们的专业话语权,重视他们的改革创新成果,促进他们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解放他们的职业生命兴趣。

当专业研究兴趣变成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和生命成长的终生信念时,他们就会敢于突破学校体制的框架,大胆地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不断开拓自己的空间。

因为我喜欢写作,经常往各种报刊上投稿,已在全国二十几种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一百多篇文章。由此,好多编辑认识了我,他们纷纷伸出橄榄枝,向我约稿。也因为读书写作,我有时会去参加一些读书论坛,也会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交流交往,可以通过获知他人的见解和思想来检验自己的观点和逻辑,激活自己的创作灵感与写作思路,让自己更有信心和勇气继续读下去、写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