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单一目标走向“全局性理解”

从单一目标走向“全局性理解”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民主概念是如何体现“全局性理解”的呢?从一个问题、一节课到一个单元,到一套课程,再到整体的跨学年课程、面向全球和现实世界,运用“全局性理解”这一概念来思考和实施我们的教学,一定会点燃创造性的开放性问题,让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帮助教师建立一种新的单元体系,不断更新学科、重构学科,促进“学习主题”到“学习工具”的转变,为有效教学创造良好的机会,从而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好准备。

在本章导读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只有拥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与宽容愉悦的生命底色,才能透视并了解教育的真相,才能理解课堂的本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智慧与活力。在“互联网+”时代,快速提高教学能力既不能丢弃传统的学习方式,又要快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学会运用新的工具来寻求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渠道。

有一位同事对我说:“这个暑假我得与我的学生一起去学习‘雅思英语’了,学生的知识与视野现在都超过我了,我都不懂‘雅思’是什么,怎么再与我的学生对话啊!”也有老师说:“每次开学第一节课,我都会这样对学生说:我们是朋友,是师友,我们需要互相学习,我不会的也会向同学们学习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景呢?因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比如慕课、直播课堂等,资源是如此丰富,不少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借助其他多种形式的学习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课堂不再是他们唯一的获取知识的地方。这是一个“全学习”的时代。主题学习、场馆学习、行走学习、项目学习、翻转学习等等,已经充斥到各个领域与时空。

在“互联网+”时代,还是继续遵循“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封闭式管理”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理念,怎会不出现问题?学生的视野、思维、情感、技能、价值观等都与其教师,即使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有很大的差距与不同。

说到这里,我建议想改革的学校,想有所创新或改进的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想法与权益,尊重他们的个性、兴趣,给他们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的话语权得到了尊重,能量、潜力和兴趣有了释放的机会,他们就会推动着老师去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倒逼老师去不断地学习研究,进行各种改革与尝试。因为自己不变,便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有更高更多需求的学生。我想,“与学生重新建立关系”是当下学校育人模式和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

育人目标与学科育人价值,已由双基、三维目标发展到了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我们首先需要理清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双基、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三者是什么关系?简单地说,它们不是谁代替谁,谁否定谁的关系,而是育人目标、学科育人价值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二是学生是为了当前分数而学还是为未来生活而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关注点迅速发生转型,从关注知识点与学业成绩转到关注育人、素养上来,从教学走向教育,多关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知识内涵的掌握和知识的实践运用等,也就是让知识成为素养,变成智慧。

首先,教师应该有一种自主意识,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局限,主动挖掘非常规教学内容的学习价值,去拓展日常教学内容的边界。

教师要勇于超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统学科与彼此割裂的学科,直指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新兴的、综合的、有差异的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勇于超越区域性学习观念、对单纯知识的掌握以及既定内容的学习,直指能够面向世界的学习理念,关照现实世界与未来生活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课程菜单与学习方式,供学生去选择。

其次,教师应以“未来智慧”的视角看待教学,用“全局性理解”来重构学习的知识。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的作者戴维·珀金斯认为,“全局性理解”包括“深刻见解、采取行动、进行道德判断和机会”四个方面。比如民主概念是如何体现“全局性理解”的呢?

深刻见解:民主的相关概念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不同国家和人民的状况、关于世界一体化的深刻见解。

采取行动:对民主概念的全局性理解让我们能够通过主张解决哪些问题、追求何种方式来采取行动(例如,表明立场、表达抗议、经过深思熟虑后投票等)。

进行道德判断:对民主概念的全局性理解能够激发对有效民主模式和民主实践的道德性追求。

机会:当今世界,有很多机会让我们能够仔细考虑民主问题,比如你的祖国发生了什么事、其他国家时局如何、某些机构的民主说辞,等等。

但是,我们教师平时设计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大多以第一个层次为主,较好的会想到其中的第二个层次,真正能够达到后两个层面去推动学习进入深度状态的并不多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育人目标总是令人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从一个问题、一节课到一个单元,到一套课程,再到整体的跨学年课程、面向全球和现实世界,运用“全局性理解”这一概念来思考和实施我们的教学,一定会点燃创造性的开放性问题,让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帮助教师建立一种新的单元体系,不断更新学科、重构学科,促进“学习主题”到“学习工具”的转变,为有效教学创造良好的机会,从而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好准备。

我认为,新时代需要现代的教育能够发现新问题,针对新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和采取适合的行动。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果,将语文素养作为考察重点;全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命题方向上力求灵活、广度与深度,为学生展现个人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提供平台;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实践运用能力。其灵活性进一步加强,重视知识的广度与运用;注重结合时代背景,反映社会需求(如名人故居、新能源、人间正气等);对综合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保证核心一致,传统文化考查从外在形式过渡到精神内涵。

于是,北京市育英学校针对新问题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3+3语文课程改革模式”的探索。简单地说,就是用规定课时的3节课完成基础课程的任务,用另外3节课实施阅读课程,这样教师就会不得不基于单元或学期、学年对教材进行课程整合,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就上去了。同时学校为了推动阅读课程,在校园的很多地方都设置了流动图书馆,建立了温馨舒适的阅读长廊,开办了学生大讲堂等,用各种方式创造读书的氛围环境和学生选书、读书、表达与分享的平台和机会。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量的激增、视野的开阔与表达、思维等能力的提升,倒逼老师不得不加强自己的阅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育人理念,以适应个性发展鲜明、问题不断的学生的需要。

当下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滴水”与“一碗水”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知识与知识的关系,还有心灵之间的交融、思想之间的碰撞。教师要学会搜集整合大量的关于课堂的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学会运用线上学习的方式快速领略一些名师的经典教学经验与成功案例,积极主动参与或承担学校的一些教学改革项目,这对于快速提升教学能力,做到从“单一目标”走向“全局性理解”,大有裨益。否则,将会被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淹没,将会延长自己成长的周期。

在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名师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多关注一些适合自己阅读学习的新媒体公众号。这些公众号里有不断更新的新鲜资讯和知识,相信总有一款是适合自己的,这有助于自我成长与修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