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观念因素的影响

文化观念因素的影响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儒家思想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价值求同”观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教育行为的选择。总之,传统文化观念的沉淀,深深地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人是文化的生物,人类事实上始终在创造自己的文化,并用相应的文化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适应周围的环境,繁荣自己的社会”(泰勒,1871)。文化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人们将自己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成果,体现于自身生活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表现为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这里的精神状态,主要指观念形态和价值取向。对应地,教育文化可以定义为:人们在特定的生活世界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有关教育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制度习俗的总和,教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行为,例如,人们是选择接受普通教育,还是选择职业教育?

一、“读书入仕”观念的影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传统文化将以其巨大历史惯性和思想挟持力量,对人们的言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是普通老百姓改变自身命运、走向上流社会的唯一选择。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如果不能在“仕”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就不能得到社会的青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历来重学术而轻技术,长期形成的对“劳力者”的歧视,至今仍残留在一些人(尤其是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相对传统的人)的脑海中。

二、“价值求同”观念的影响

所谓“价值求同”,指人们为迎合世俗价值的认同,在社会中获得个人的尊重,在对自我行为作出理性选择时,往往不是从个人能力和倾向来进行选择、判断,而是参照外在的、非实务性的价值标准。“价值求同”观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教育行为的选择。比如: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时,有时并非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出决定,而是根据社会偏好来作出选择。一些初中毕业生,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进入普通高中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亲友的认可,家长才会觉得“脸上有光”。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对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即使如此,一些家庭在做出抉择时却摇摆不定,一些家长直截了当地说:“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当然好,但村子里这么多人的小孩都读高中、考大学,如果自己小孩读职中,我有脸见人吗?卖了房子也要送子女读高中、考大学”。在对中等职业学生的家长的访谈中,我们问道:“为什么要让小孩读中等职业?”家庭深吸了一口烟,沉默片刻,然后低头叹息道:“没办法,小孩不争气啊!”这位家长说:“小孩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后,同事们谈小孩读书的事,我就想办法走开;别人问我小孩在哪读书时,我只能说在哪个城市读书,都没脸回答在什么学校读中等职业”,难过和羞涩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传统文化观念的沉淀,深深地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诚然,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声誉确实不如普通教育。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会接受职业教育;只有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人,才会无奈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这种偏见的存在,使得人们无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与特长,无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要能上普通高中,就坚决地选择普通高中。这种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使中等职业教育陷入“社会偏见—招生困难—社会偏见”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人们选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