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的人格教育是高校历史教育的根本

现代的人格教育是高校历史教育的根本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专业教育中,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重点课程小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第一,平等对待教育对象,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现代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健康的人格应该具有三种力量,即道德力量、意志力量和智慧力量。因此,在进行历史专业教育时,一定要把名人的成功经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此来培育学生的独立人格。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的persona,它的原意是“面具”或“脸谱”的类型定格。后来,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稳定的行为表现和一定特质的模式显露具有相关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它往往由表及里反映着某一类个人身心状况的真实品格,于是“面具”一词被喻义借指“人格”。“人格”是一个非常抽象且内涵复杂的范畴,古今中外的学者哲人分别从各自研究的领域出发为人格范畴概括了不同的内涵。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孟子亦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来教化后人。就大学教育而言,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完成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特征、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等总的品格的养成教育。然而,受传统“乖孩子”教育思想的长时期影响,现行的大学人格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云南某大学的“马××事件”,北京某大学学生伤熊事件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学人格教育缺失的尴尬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历史学科教学的人格教育应该怎样呢?我们认为:就是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人格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措施来改进或补救其人格的缺陷,培养其人格的优势和长处,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的人格平衡发展。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健全人格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可以内化为其民主平等的观念,自由的思想,诚信、严格的自律精神,高度的责任心,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及人生价值观等,达到外部行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内部心理能和谐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人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并在心理上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因此,培养现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核心就在于“精神的自由”和“心物的调和”。精神自由,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涌现出创新的火花;心物调和,才能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坚强生存。在历史专业教育中,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重点课程小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第一,平等对待教育对象,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伤害。孔子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其弟子三千,既有贵族子弟,也有贫贱子弟。正是由于孔子做到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出身贫贱的颜回、子路、子张与贵胄子弟南宫敬叔、孟懿子才能一样成才。然而,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即使是在高校,也有些教师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善恶标准去要求学生,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听不进不同的意见,甚至排斥与自己相反的意见,影响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失去了独立人格,缺乏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这种伤害对于学生的心理影响是相当深的。我们在课改之前,曾做过一个对于历史专业看法的调查,其中一个学生说:

“……其他老师或多或少都说了我们,因此我们同学当中有一部分对历史专业缺乏信心。我也知道历史是个冷门,但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们历史专业的一些老师不但不对我们加以引导,反而打击我们,说我们历史班是最low的,我们班又是历史班中最low的,本来我们就不怎么看好历史,一来到大学就如此被冷落,我们历史班的同学更不甘心了。”

看到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课改开始时,我们首先对课程组骨干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几条要求:一是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必须平等对待;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得当众揭短或批评学生;三是必须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来授课,以身示范对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四是对学生在专业方面遇到的问题要做到有问必答,一时无法给出答案的,要共同讨论,启发思考。按照这四个要求,经过半学期的课程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于教师和专业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期末再次调查时,那位学生这样写道:

“……你对历史的热情和专注让我们感动,我们班上课的热情也被你激发起来,很感谢你……我知道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但是外因也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呀。”

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他的最后一句话也让我们警醒:还不能盲目乐观,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让学生真正树立自信,热爱专业。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创新教育的方法,开启学生的心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它包括知、情、意、行几个方面。现代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健康的人格应该具有三种力量,即道德力量、意志力量和智慧力量。这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其中智慧力量是关键,只有增强智慧力量,辅之以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才能最终打破思想的束缚,解放自己,创新社会。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首先传给学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道”,这就要求教师自己思想解放,在此基础上创新教法,启发智慧。历史教师“鉴古知今”,应该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创新的教法传授知识。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扩展学生的视野。真正的历史能够使人睿智,能够使人通过过去认识现在,看到未来的发展大趋势。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它要求人能够不断创新。创新精神是以独立的人格为前提,历史上的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就在于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在进行历史专业教育时,一定要把名人的成功经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此来培育学生的独立人格。我们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时,曾专门给学生开了一个近现代历史名人的专题研究讲座,向学生介绍诸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梁启超、胡适梁漱溟等历史名人研究的新近成果。学生对此颇感兴趣,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打破了对历史名人的脸谱化思维定式,对自我独立人格的养成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