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牵手绘本,激发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强烈的阅读兴趣能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但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又正处于启蒙阶段,独立阅读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引导低年级学生独立阅读,并对一个个陌生的文字感兴趣,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耐性。这里,我尝试着让学生从尽可能简单的绘本开始。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复合文本,“栩栩如生的图画+文字”是它的特点。一册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形态:文字讲的故事形态、图画呈现的故事形态、图文结合后产生的故事形态。我们发现:培养低段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兴趣,童话绘本是较好的载体,学生由绘本入门,产生阅读兴趣,就会逐渐产生对文字的感情,从而开始独立阅读,领略独立阅读的妙处。
我最早给学生们带去的童话绘本是《小熊孵蛋》。我把绘本内容用多媒体平台一一呈现出来,与学生们一页一页地读。读《小熊孵蛋》时,我们的心里感到暖暖的。这本图画书,就像一首生命赞歌,充满了母爱的温情和宽容。故事中的小熊阿雷想当妈妈了——他要孵蛋!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没有人愿意借一个蛋给他,他很沮丧地回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把阿雷搂在怀里,耐心地讲解生命的过程。这些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学生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认真倾听,时而静静地阅读。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不肯出去玩,纷纷围着我,说还想再看一遍。这样的阅读时刻,对学生们来说是愉悦的,他们的阅读兴趣是浓厚的。我用这样的方式,和一年级的学生们一起阅读了《愿望树》《长大做个好爷爷》《忘了说我爱你》《我永远爱你》《咕噜牛》等童话绘本,他们全都被这些故事所感动。
绘本犹如一块磁铁,将学生们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们细细地读,慢慢地想,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在绘本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
二、选对绘本,推开阅读的大门
通过一年级的绘本阅读,学生们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不禁想,学生们能不能“啃”得下整本的书呢?肯·古德曼曾说:“把语言切割成小片段,有意义的事物就变得毫无意义……语言只有在完整的时候才是语言。”因此,学生的阅读,必须由单篇向整本书过渡,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时,选对绘本,就显得特别重要。
给低年级的学生选书,应选生僻词汇少一点,书本薄一点,大道理少一点,情节发展稍微快一点,人物形象鲜明一点的,这样的书才是学生乐于阅读的。
进入二年级后,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图文结合、内容浅显易懂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学生们喜欢读、乐意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愿望。作家任溶溶的《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没头脑和不高兴》《丁丁探案》《土土的故事》,都是我向学生推荐的首选。这些书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好食粮。
三、结伴同行,营造阅读的氛围
营造阅读的氛围,可以通过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伴之间的信息反馈、情感转移去实现。学生通过与他人分享故事,不断增强自己阅读故事的兴趣。在阅读活动中,愉悦是动力,情感是核心、是灵魂。
(一)师生引读
指导学生阅读我推荐的童书时,我会采取“先扶后放”的形式。教师先和学生共同分享几篇故事,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阅读的乐趣。阅读伊始,我先从《丑小鸭》《夜莺》《皇帝的新装》等故事开始。人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年龄段越低,这种倾向就越明显。因此,我总是要先对新故事作一番“精彩预报”。在讲新故事时,我常常运用一些技巧,如在讲到最精彩、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地方戛然而止,引起学生到书中去探寻宝藏的浓厚兴趣;有时讲到故事的关键情节时,不会继续讲下去,而是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再让学生到书里去读一读。这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大增。下课后,一个个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纷纷由“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
引读时,我还喜欢和学生一起大声读上几段。“大声为学生读书”,是让学生尽快提高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的最好手段。学生的听觉接受力高于视觉接受力。“大声为学生读书”,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自由阅读的境界,而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回味无穷。因此,往往在我诵读的同时,许多学生也就会不由自主地自己读起来,在这种模仿和诵读中也能让他们积累大量的语言词汇。
(二)亲子共读
学生在学校要学习任务重,用在阅读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决定学生们阅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开学之初,我就召开了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们认识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爱读书的父母才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人,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家庭。同时,我还主动与家长交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家长积极与学生共读,并在读中、读后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与学生交流故事内容时,家长可以提稍微“大一点”的问题。如《丁丁探案》这个童话故事,是围绕着主人公在生活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邻里解决难题而展开的,家长在读的时候不妨和孩子交流一下: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他到了些什么地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谁?最好笑的情节是哪一段?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更好方法?
交流时,家长还可以提“开放”一些的问题。如《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故事讲述了两个学生,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学生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这个故事多神奇呀!学生一定会感兴趣于这样的话题:你跟书中哪个人物有相同点?你身边的哪个朋友像书中的主人公?书中的家庭跟你的家庭有什么相同点?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如果你是书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学生如果带着这些问题读故事,自然就会把自己的生活与所读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这样进行的阅读指导,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同时,学生的内心也更容易与故事产生共鸣,使学生拥有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四、创新形式,丰富表现载体
(一)重视字、词、句的积累,制作“美文美画”集
每周,学生都要围绕本周读过的故事内容,或是动手抄一抄、写一写新认识的生字、词语;或是摘录下优美的词句、段落。摘抄时,再配上自己创作的与故事内容有关的插图。这样的拓展活动,我称其为“美文美画”。
漂亮的插图,有趣的故事内容摘抄,学生们做得可起劲儿了。每两周举行一次“美文美画”展示交流活动,对在阅读中积累多的学生给予“阅读小能人”称号,以示奖励。学生们在“美文美画”中,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新字、新词,大大地提高了识字量,降低了所学生字的回生率。一个个鲜亮的词语,一句句描写优美的句子,不光记录在画纸上,有时还会出现在学生们的口头表达和写话中呢。总之,每读一文,学生都有所收获。到了期末,每个学生还要分别为自己的这些“美文美画”做一页封面和目录,并工整地装订起来,成为学生这一学期的阅读成果集。
这样的阅读拓展活动,既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二)以创编、表演的形式再现入心的文字或故事
为了让学生长期保持阅读的热情,并最终形成阅读习惯,就很有必要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推动学生泛在阅读习惯的养成。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阅读才能的平台,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又加深了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演一演
利用综合实践课或阅读课,让学生表演精彩的故事。在二年级时,班级举行了“童话剧本表演”比赛,评选“小小表演家”。本次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大家都踊跃参与,全班共有2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中的每个节目都非常精彩,滑稽的皇帝、可怜的丑小鸭、善良的小美人鱼,小演员们表演得生动活泼,小观众们个个睁大眼睛,细细品味童话的美妙。
2.讲一讲
班级举行“小小故事王”讲故事比赛。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我们制订了以下规则: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差异,起步低的学生可以读一读,读得熟的同学可以讲一讲。经过学生们的精心准备,不管学生是讲还是读,每个学生都表演得声情并茂,生动有趣。学生们通过讲故事,再一次走进了故事,走近了人物。
3.秀一秀
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或续编故事,或改变故事结尾,等等,并将各自改(续)编的故事在班级中展示,一起交流、评比。教师设立“创意奖”“编剧小能手”等奖项,以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学生们的作品想象丰富,内容生动。如:续编《没头脑和不高兴》,该作品中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变得知错就改,待人和善、谦虚。《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居然来到了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班引出了一大堆让人捧腹大笑的趣事。学生们笔下的故事简单却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颇有几分小作家的风采!
五、及时激励,培养阅读的兴趣
阅读激励机制的建立,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阅读活动步步深入。
(一)教师的强化与肯定
作为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动力,适时给予学生鼓励甚至奖励。课间,偶有爱看书的学生在一片喧闹中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我总不忘表扬他(她)几句:“真是个爱看书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会看得更认真。在回答问题时能用上好词佳句的学生,我总会给予大力赞扬:“爱看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教师的一句句夸奖,如春雨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班中的“书虫”们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喜悦,对书就更加爱不释手了;而那些还处在阅读启蒙阶段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暗示下,亲近书本。这样,在教师的强化与肯定中,慢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二)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家长将学生实际的阅读情况记录在阅读记录表中,每周一由学生交给教师进行汇总。教师对一个星期以来,每天都能坚持阅读半小时的学生,奖励一颗“阅读红星”。这样的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掀起班级阅读潮,让阅读慢慢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低年级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选取内容生动有趣、语言童真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形成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从小与书“交友”,在心中埋下阅读的种子,慢慢萌芽,开出最美丽的花。
学生个案:
当读到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时,爸爸的形象像阳光一样,照射到我的心头,暖暖的,真好!感谢这个绘本带给我的那份柔软父爱的润泽。
绘本内容如下:“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不会掉下去)。他敢跟大力士摔跤。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