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路径与策略

路径与策略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寻阅读路径、方法与策略,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功课。开发课程需要研制泛在阅读的指导目标。这是将课内与课外、读与行有机结合的一种课型。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隐性课程的作用,而营造浓厚的泛在阅读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泛在阅读的导向,激励学生无意识泛在阅读的自觉行为,引导学生成为泛在阅读的实践者。

泛在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一个灌注了新时代、新技术的阅读理念,如何落实是每一个实践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问题。探寻阅读路径、方法与策略,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功课。

一、开设泛在阅读课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课程则是实施教学的奠基石和必要条件。开设泛在阅读课程是明确泛在阅读价值和理念,统筹规划泛在阅读内容体系的动力剂,也是推广泛在阅读,培养并提高学生泛在阅读能力的有效和直接的途径。

课程是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进程中对学习的系统化预设,[22]其服务对象是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通知中则强调:“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开设泛在阅读课程不仅能满足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国家课程设置与开发理念的积极响应。

(一)对泛在阅读指导目标的思考与设计

开发课程需要研制泛在阅读的指导目标。这个目标需要结合学校、学生、教师三者综合思考。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设计。

·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泛在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

·建构各阶段学生阅读目标系统,提出科学有效的阅读建议;

·探索学生泛在阅读效果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使其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等;

·建设一支阅读型、学习型、研讨型的教师团队。

(二)开发泛在阅读指导课

根据对泛在阅读指导目标的思考与设计,探索泛在阅读指导课的课程类型,目的是在多样化的阅读指导课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主要课型设计如下。

1.绘本阅读课。“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它是以绘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图画书是小朋友不可缺少的良伴,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学童几乎都是从图画书入手开始学习的。绘本阅读课是针对刚走上阅读之路的一年级学生设计的课型。绘本阅读课由教师带领一年级学生走进文字和图画的世界,走进一个充满无限乐趣、丰富而精彩的世界。

2.品读欣赏课。这是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型。这类课主要选择较为经典的小说、散文、诗歌或精彩时文等,由师生一起品读。赏析的内容一般包括故事中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作者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语言文字的魅力……品读欣赏课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品味和思考、想象与拓展中,将书读得更深入、更透彻,从中学习品读鉴赏的技巧。

3.阅读方法指导课。这是教会学生阅读技能、技巧的课型。分层、分类是该课型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技能、技巧学习内容。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会读书动笔的方法,指导中年级学生学会用读书符号做阅读批注的方法,指导高年级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以及浏览和速读的方法,等等。

4.读物推荐课。这是以扩充学生阅读面为目标的课型。从推荐者上讲,可以是教师推荐,可以是学生推荐,可以是家长推荐,也可以是其他受邀者推荐。从形式上讲,读物推荐课即通过讲解书籍的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的片段、讲述经典的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是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拿到班级相互介绍、推荐,相互借阅。需要注意的是,读物推荐课一定是有计划、有安排的推荐活动,需要做出系统的安排,这样才能够引领学生健康阅读,走向“读好书,好读书”的良性循环。

5.读书汇报课。这是以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为目的的课型。它是建立在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学生通过讨论、演讲、朗诵、表演、讲故事、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与分享,对促进班级自觉阅读风气的形成,具有很高的价值。

6.阅读综合实践课。这是将课内与课外、读与行有机结合的一种课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收集阅读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动手、动脑、合作等方式形成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这对打破以灌输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营造泛在阅读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实际上,他强调的是隐性课程的影响。隐性课程主要是指除了学校正规课程之外,能够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课程。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隐性课程的作用,而营造浓厚的泛在阅读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泛在阅读的导向,激励学生无意识泛在阅读的自觉行为,引导学生成为泛在阅读的实践者。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校园文化建设是隐性课程建设的主阵地。酷爱阅读的校园,就如同一个“阅读情感场”,可以凝聚人心,凝聚情感,释放情感的感染力、激励力,有效地让学生沉浸在书香里。几年来,我们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一直在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例如,在学校墙壁上进行彩绘,介绍当地文化风俗以及成语故事;在楼道中悬挂名人、名言等,让学生轻松地阅读到优秀的文字,受到美的熏陶。在校园里,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驻足吟诵。

2.班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营造书香班级是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如悬挂、张贴优美诗句来引导学生的行为;精心布置学习橱窗,为泛在阅读提供优秀文本;通过多种渠道募集适合阅读的书籍,建立班级图书角;有的班级还专门开辟了阅读粘贴墙,展示学生的好书推荐、阅读感言。

3.开展读书活动,留下书香童年。要培育阅读的“育人场”,就需要开展各式各样的独具特色的阅读活动。例如,趣味伴读活动:“趣味伴读”旨在通过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一对一”地开展伴读活动,以提高全校学生的阅读兴趣。亲子共读活动: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传递温情,增进亲情。有的学校开展了“亲子讲故事比赛”“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读书知识竞赛”等系列亲子共读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读书节活动”也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倡导学生与书本为友,引领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有的学校定期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如“跳蚤书市”“快乐漂书吧”“我的泛在阅读故事”主题演讲等,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二、加强泛在阅读方法引导

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论语·卫灵公》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义为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起来,这里的工具可谓之做事的方法,好的方法就是做事的“利器”。阅读方法,就是人们阅读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采用的程序、方式、手段,它具有指序、反馈、助动等功能。[23]有研究表明,阅读技能与阅读动机有很高的相关性。[24]运用正确、恰当的阅读方法能够提升阅读效率,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可见,引导学生掌握恰当、有效的泛在阅读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一)推荐泛在阅读书目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儿童认知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如“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25]这就要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适宜的阅读书籍。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极度丰富的时代,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资源都呈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如何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选择有价值,且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阅读资源,是泛在阅读的起点。

1.营造健康阅读氛围,推荐优秀书目。具体来说,每学期初,各年级教师要根据每个学段的阅读主题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好为学生推荐各类优秀儿童读物这一重点工作,其包括必读和选读书目推荐;推荐的形式有教师推荐、学生推荐、家长推荐、专家推荐、作家推荐、全校师生投票推荐,等等。

以XX学校2011年下学期为例,该校为学生推荐了以下读物:一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为《小树苗成长必读·陪伴孩子成长的108个经典故事》,选读书目为《我有友情要出租》,推荐给家长的读物为《朗读手册》;三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为《草房子》,选读书目为《青铜葵花》《细米》,推荐给家长的读物为《幸福的种子》;五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为《童年》《城南旧事》,选读书目为《八十天环游地球》《史记》,推荐给家长的读物为《爱和自由》。学期中,各年级教师则围绕推荐的书目给学生进行泛在阅读指导,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学期末,教师则对学生一学期必读书和选读书的阅读情况,进行有效检测和评估。书目的推荐活动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有方向,有指导,有反馈,有评价,阅读也更具实效。

2.尊重学生阅读兴趣,赏读名家系列著作。中外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大量适合儿童阅读、反映儿童生活或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一本书认识一个作家,由一个作家认识一类书籍,由一类书籍赏读一类生活,从而认识一个世界,收获一种思考。基于这个思想,近年来我们在泛在阅读指导教学中做了新的尝试——“名家专列”赏读。在推荐书目时,我们更倾向于推荐一个作家的一系列的书,如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彩乌鸦系列、杨红缨系列、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郑渊洁系列等,一个学期一个年级同读一个作家或一类作家的书,研究一个作家或一类作家的作品,这为年级、班级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3.以课内教材为依托,链接课外读物。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的阅读技巧。所以,学校要结合课本,巧用教材的提示、阅读信息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书籍,以达到巩固知识、拓展阅读的目的。比如,六年级教师在上完《最后一头战象》后,便向学生推荐了作者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五年级在学习“忆童年”这一组课文时,教师便向学生推荐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高尔基的《童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阅读篇目。这样的课内、外链接,使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向了课外,从而使其获得了新知,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二)泛在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的方法多样,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中小学生处于获取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在学生课内、外的泛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指导并培养其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泛在阅读的能力。下面我们所要谈的是几种常用且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相关篇章或部分内容,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要学习描写人物的技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优秀的描写人物的文章或段落,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好句。比如《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中对雨来的描写“像条泥鳅……”“像小鸭子一样……”,描写敌人时“像鹰的爪子……”,不同的比喻表达着不同的感情,学生要善于根据学习任务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这样,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就形成了互补的关系。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重点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由表及里地进行阅读的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法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细致读书的好习惯。四年级的学生大都喜欢看童话,教师就推荐学生看《绿野仙踪》《张天翼童话》《郑渊洁童话》……这些童话不长,学生兴趣会更加浓厚,而且童话中大多隐藏着一个道理,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又因为这些童话是学生喜欢的,所以他们在看的时候也愿意去批注、勾画和积累,这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籍或文章快速地观其概貌,是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的阅读方法。这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就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

4.摘录批注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读者的需要将有关的字、词、句、段乃至全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指在阅读时需要停下来,做点儿笔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经过摘录,积存进自己的“数据库”中,它不仅为以后的写作准备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词汇、语段等的摘抄,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睿智思想就慢慢沉淀下来了。很多大作家都有这样的好习惯。比如,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是这样做的。他曾说过: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话语都要把它记下来。

此外,还可以运用剪贴法,将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思相随。在阅读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惑。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不管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其目的都是希望学生能把被动阅读的态度变成一种“我要读”“我爱读”的一种主动阅读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