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泛在阅读的理论基础

泛在阅读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对泛在阅读的理论基础的研究甚少,而对于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的研究较多,且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认知主义阅读理论在泛在阅读中的集中体现,即强调个别化阅读,强调阅读对象进行的小规模阅读。

到目前为止,对泛在阅读的理论基础的研究甚少,而对于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的研究较多,且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余胜泉指出情境认知是“1∶1数字学习”和智能学习空间中泛在学习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其突出特点是要将个体认知置于更大的物理和社会情境以及文化建构的工具和意义中,而泛在学习也充分体现了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的基本特点。韦娟、李新房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归结为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张洁等根据建构主义重视情境性和个体建构,认为泛在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融入真实情境的学习机会,学习者沉浸其中,以各种感知方式来构建知识,把建构主义看作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3]

基于潘基鑫等学者的观点,根据泛在阅读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及泛在阅读与泛在学习的内在关联,笔者认为泛在阅读的理论基础可以直接脱胎于潘基鑫等学者在《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一文中提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以下就是在以上五大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泛在阅读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阅读理论

行为主义把个体阅读行为看成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刺激—反应(S-R)”的过程,只要控制阅读的刺激源就能控制阅读行为和预测阅读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阅读效果。泛在阅读采用了一种信息从阅读辅导设备到阅读者的传输模型。它可以利用普适计算设备提出一个问题(刺激),再由阅读者提出解决方案(反应),并由系统反馈强化这一过程。因此,行为主义阅读理论可以视为泛在阅读的理论基础。

(二)认知主义阅读理论

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刺激,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阅读全体的作用。认知主义阅读理论在泛在阅读设计中注重阅读内在,即阅读内容和阅读者特征分析,同时也注重阅读外在,即阅读环境和阅读策略设计,并把重点放在组织策略上。认知主义阅读理论在泛在阅读中的集中体现,即强调个别化阅读,强调阅读对象进行的小规模阅读。从这一角度看,认知主义阅读理论也可作为泛在阅读的理论基础。

(三)建构主义阅读理论

建构主义阅读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阅读者基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加工在阅读中获取的新信息,将新旧信息重新排序、结合而建构形成的。泛在设备的计算与信息管理功能,可以作为阅读者建构的工具来支持、指引和扩充阅读者的认知结构或思维模式,以促进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因此,泛在阅读是建构主义阅读理论应用的最佳场所,因为它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自我导向的阅读环境的建构,对泛在阅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后现代主义阅读理论

“我们要做的不是寻求一条最好的途径,而是寻求不同的途径以到达不同的目标”[4],这种后现代主义理论观点相较于其他观点而言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加之它植根于各种文化背景,从而更能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每一个阅读者能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享受阅读。后现代主义关于世界、技术、知识等的思想也对泛在阅读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泛在阅读赖以实现的“隐匿性技术环境”与后现代主义批判技术至上的思想,与主张以冷静的方式全方位审视技术的功能的观点殊途同归。从这种意义上讲,后现代主义是泛在阅读发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技术观、教育观等通过泛在阅读都能达到恰如其分的实现。

(五)情境认知阅读理论

情境认知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的本质是个体与他人、环境交互式的参与实践,它构成了群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的过程。知识和概念都只有通过社会化的运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个体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是阅读得以发生的根本机制。它关注物理的和社会的场景与个体活动的交互作用,认为阅读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且情境不同,阅读者受到具体的情境影响也会不同。泛在阅读为情境认知提供了技术支持,而情境认知阅读理论则为泛在阅读提供了理论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