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发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课程发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专业课程发展变革的这一历史性阶段,需要具有导向性的、稳定的、符合社会主流发展观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追求目标,充当课程发展定向的基本“参照系”;整合大学与社会的各项教育资源,形成全校共识,从而确保本科院校始终处于理性的发展轨道,逐渐生成彰显本校办学质量的特色气质。健全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为主的高等学校制度,扩大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自主权,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专业课程发展变革的这一历史性阶段,需要具有导向性的、稳定的、符合社会主流发展观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追求目标,充当课程发展定向的基本“参照系”;整合大学与社会的各项教育资源,形成全校共识,从而确保本科院校始终处于理性的发展轨道,逐渐生成彰显本校办学质量的特色气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路向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历史情境下,如果本科院校发展的价值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构、运行和保障机制的完善脱离了中国社会现实,对地方本科院校特质缺乏深层的透视,那么本科院校课程发展无论在逻辑上多么完善,其本源性和基础性都将是无据和欠缺的。

倘若本科院校在转型之际无法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理性的办学理念、可持续而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陷入各种办学定位、特色发展、课程体系建构之间无穷的“内耗”之中,那么,本科院校就有可能失去对课程实践和大学未来发展的准确判断能力。因此,这就需要课程研究者不仅仅是事后总结者,还需要是实时的观察者和建设者。

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立法,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确立大学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位置。健全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为主的高等学校制度,扩大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自主权,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从地方本科院校来看,学校自身必须积极主动并尽早实施转型发展,这就需要做到:第一,进一步明确面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第二,引进兼职教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三,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改善产业结构和课程的匹配程度;第四,积极响应企业需求,进行校企合作,形成共赢的局面和良性循环;第五,要特别重视院校课程发展的异质性,以做好课程发展的路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