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首届免费师范生回校攻读教育硕士纪实

首届免费师范生回校攻读教育硕士纪实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月初,我校首届免费师范生回母校攻读教育硕士的暑期面授环节暂告一段落。这次当得知免费师范生回校攻读教育硕士,便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辅导员的工作担子。益老师还告诉记者,在迎接回来读硕士的师范生时,不时有“哦,你回来啦!”任课教师们对回校读硕的同学们寄予了厚望。回校攻读教育硕士的免费师范生不仅是学生,也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一年的教师。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是此次免费师范生回校读硕的培养工作负责单位。

8月初,我校首届免费师范生回母校攻读教育硕士的暑期面授环节暂告一段落。学校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专门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小组,陈群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相关院系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任课教师课程的安排,从面授教学到网络课程的设计,再到衣食住行的各个细节,学校竭尽全力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周到的生活保障。每个环节,师范生们都收获着感动。

师生相会 期年之后情更深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益建芳老师从1991年至今已做了20多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丰富,热爱本职工作,对曾经带过的学生有很深的感情。这次当得知免费师范生回校攻读教育硕士,便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辅导员的工作担子。他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脸,感慨良多:“回想五年前,他们大一刚进来时还稚气未脱的样子,分别后再见,当年的学生已经走上讲台、为人师表了。”虽然如今他们又多了一重身份——教师,但他们与益老师的师生情谊历久弥新:“本科的四年,彼此感情颇深,不存在磨合期。”益老师还告诉记者,在迎接回来读硕士的师范生时,不时有“哦,你回来啦!”“啊,是你!”的声音传出人群。一对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见面时十分激动,这位老师不假思索地叫出了那个再续师生情的同学名字。集中面授恰逢高温天气,学生们还在上课前为老师买好瓶装水放在讲台上。“一年不见,他们变得更成熟、更体贴了,我真的很欣慰”,益老师说。

开学典礼上,作为导师代表发言的中文系王意如老师刚一露面,就收到了学生发来的短信:“王老师,孩儿们回来了!”

任课教师们对回校读硕的同学们寄予了厚望。益建芳说:“学校实现了当初对同学许下的提供免试读硕机会的诺言,同学们现在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一言一行尤为重要,希望他们能珍惜机会,工作学习两不误,在结束面授课程之后,高质量地完成远程课程的学习,去努力追求自己的优秀教师理想。”

精心打造 网络课程尽出彩

回校攻读教育硕士的免费师范生不仅是学生,也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一年的教师。考虑到各位攻硕同学的特殊情况,学习方式采取了平时远程网络教学(两个学期)和暑期集中面授(两个暑期)相结合的方式。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主任陈果良特别提及课程内容中一大亮点:科学人文综合素养课程。讲座阵容强大,参与录制的主讲人有12位。其中11位是我校人文、科学学科的著名教授: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友群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许纪霖教授、图书馆馆长陈大康教授、历史系沈志华教授、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张树义教授、数学系周青教授、传播学院严三九教授、中文系刘志基教授、美术学系钱初熹教授、生命科学学院许玲教授,此外还有上海师范大学束成钢教授。同学们将在远程教育中聆听他们的精彩讲授。

学校将录制网络课程这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交给了网络教育学院。“需要录制23门网络课程,按每门课程36课时计算,在最高效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录制5至6个月,而这还不包括课程包装上线、测试时间。”网络教育学院资源建设部副主任杜龙辉说。录制环节多、拍摄时间紧,每一位参与网络课程制作的工作人员都要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与时间赛跑。为了追求课堂互动效果,有时会进行现场实拍,三个机位同时“上岗”,当需要实拍一场上午八点半在闵行校区的课程时,相关工作人员五点多就要起床,携带沉重的拍摄器材,马不停蹄地赶去。

网络教育学院同时也提供了强大的硬件保障:新建了三个演播室来提高拍摄效率;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三人左右一组负责跟踪一至三门课,以便顺畅沟通协调;为工作人员提供周全的后勤服务等。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课程制作从物力、人力、财力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网络课程的顺利录制,同样离不开参与录制师生的大力配合。杜副主任特别谈到了几位“带病上战场”录制网络课程的老师:“心理与认知学院的庞维国老师脚上有伤,是家属推着轮椅来的;体育与健康学院的汪晓赞和地理系的段玉山两位老师身体不适还坚持录制。”

此外,中文系郑桂华、化学系王祖浩、外语系邹为诚等老师为了增强录制课堂的现场感,更是发动自己的研究生充当志愿者,友情加盟课程录制。郑桂华老师在录制现场“连续战斗”了4天,每天从上午8点半至晚上7点半,而8位充当“模拟学生”的研究生没有任何抱怨,一直坐在课堂上与郑老师营造交互感。相比演播室“新闻播报”式的录制方式,师生互动的现场录制使远程教育平台上的虚拟课堂产生一种让学生身临课堂的逼真感受。

多方参与 别样感动意切切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是此次免费师范生回校读硕的培养工作负责单位。他们按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精心组织教学。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的老师们逐项认真审核各院系的课表,科学合理地安排公共课、专业课和远程教学培训等各项教学活动,同时在整个暑期面授阶段,全程实地跟踪教学过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有效确保了教学质量。据中心副主任刘红梅介绍,此项工作得到了学校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学校聘请了14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或特级教师,参与了10个学科专业课授课。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贴近中学课堂的讲课内容,深受同学们欢迎。陆靖副校长亲自为同学们做了首场学术报告,报告生动有趣,反响热烈,拓宽了大家的科学素养。中心利用午休时间先后召开了14个院系的学生座谈会,听取同学们对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授课质量及生活保障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学们对学校的各项安排普遍感到满意,也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倾情投入,各院系的筹备工作有条不紊。中文系的“中文学科前沿”课,整整安排了13讲,各个学科的“大牌”教授悉数上场。教授们不仅向同学们介绍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努力从自己的专业角度为学科教学出谋划策。罗岗教授关于鲁迅研究的报告,激发了同学们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很多想法,下课了还围着罗老师反复探讨,久久不愿离去。

物理学系的潘苏东老师负责该系的教学安排。潘老师介绍说,从去年3月开始,课程方案、教学大纲就开始进入了设计阶段,“物理系这次共有近80名学生,上专业课时,我们把他们分成了两个班级,虽然任课老师会辛苦些,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样做是值得的”。

除了精心组织教学外,中心还关心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在中北礼堂包场放映电影。更令同学们兴奋的是,电影放映前,刚卸任校长的俞立中教授依然心系同学,来到礼堂看望回校读硕士的首届免费师范生,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现场气氛热烈。俞校长熟悉的笑容和亲切的问候让同学们倍感关怀。

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教学环境,我校后勤部门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重重困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6月27日毕业生离校后,后勤部门便迅速对即将使用的宿舍楼及其内约200间宿舍进行墙面粉刷、房屋清洁、空调安装、生活用品购置等工作,并对所用教室进行了全面清洁,对教学设施设备进行了检修。

此外,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方便学生的举措,如专款补贴住宿费、寝室配置空调等,暑期的校内食堂也提供同平时一样保证质量的饭菜,使学生能吃得健康实惠又可口。

【注释】

[1]原文刊载于华东师范大学校园网http://news.ecnu.edu.cn/7d/ff/c1833a32255/page.htm(2012-09-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