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东师大陆刚老师

华东师大陆刚老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东师大的老师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塑造了楷模。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耳濡目染这么多优秀而负责的教师高超而精深的专业素养和全情投入、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华东师大的学生在走上教育岗位之时才会拥有更高的起点。华东师大是一个梦想与机遇齐飞之地。因此今年当媒体广泛报道华东师大一位学生因减肥节食饭卡数月消费记录低而受到学校专门慰问、甚至被告知可以申请用餐补贴时,我深受感动的同时却毫不感意外。

余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现执教于陕西省西安中学。

时间确如白驹过隙,匆匆一跃,已是三年。

三年间,我经历了从学生向教师身份的华丽蜕变,见证了第一批学生从青涩稚嫩成长为翩翩少年的酸甜苦辣,也体验了职业初期教师的种种碰撞与考验。而令我深感欣慰的是,在职读研的机会,使我与母校有了更紧、更深的联结——正如一个懵懂彷徨的踏上离家之路的孩子,能不断感到背后有双有力的大手,扶助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片天地。

即将送走我的第一批学生走出高中校园时,几位学生曾很认真地问我为什么当初选择华东师大,又为什么要选择在职读研。我思考良久,是讲给他们母校的大师和大楼,还是如985、211院校等资质,或是其他可以在网站媒体了解的各种优质硬件软件呢?而后我终于明白,其实在我身上留下的最深烙印和最远影响,是母校对我教师人格的形成、个人实力的培养及人文精神的塑造。而这些,都是由师大人个人经历与母校情怀所书写,而不可量化记录的。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踏上三尺讲台前、当我还是一名本科师范生的时候就经常问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华东师大的老师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塑造了楷模。无论是幽默风趣、课堂上座率屡刷新高的讲师,还是严谨治学、不苟言笑的教授;不管是朝夕相处的院系辅导员,还是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从本科阶段与学生相互熟知的专业课老师,到读研阶段素未谋面的远程通识课老师……无不拥有对教学教研钻研求精的专业精神及对学生学业进步负责的职业素养。

印象深刻的有一位是研究生远程教学中一门班主任培养课程的老师,以令人咋舌的敬业精神和严格要求闻名校园,坚持每天长达数小时在线看帖、回帖,每学期数次布置任务、发布提醒、检查作业并一对一反馈、甚至退回要求重做重阅。对于一门1学分的公共课程如此频繁严苛的要求,素来学业优等生如我都狂呼招架不住。然而,同样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其实内心对这位老师着实敬佩有加;毫不意外,据说他的课程是学生们最为重视、学习最认真的远程课程。在今年研究生院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许多同学不约而同提到这位老师。有趣的是,在纷纷“吐槽”之后,绝大多数表示曾“深受折磨”的同学都表达了对这位严师的敬意和钦佩,坚信正是由于他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获益匪浅,甚至有同学希望看到这种“严师模式”的普遍化。就我而言,在学习班级管理方法的同时,令我收获更大的正是这位老师的教学品格。只有当一位教师真正看重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其重要意义深信不疑,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在自己平时一切教学行为中,才有可能影响学生对一堂课、一门课给予充分的重视,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简言之,就是教师如何看待自己教的内容,学生就会如何对待学的内容。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耳濡目染这么多优秀而负责的教师高超而精深的专业素养和全情投入、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华东师大的学生在走上教育岗位之时才会拥有更高的起点。

二、拥抱机遇,锻造实力

我告诉我的学生们,在踏入华东师大之前,他们的老师其实完全只是一个会读书会考试的“学霸”,不懂交流,毫无资历;而华东师大成功地将我加工成能够服务社会这台大机器的一颗零件,看似微小,但作用重大,因为它构成了影响社会下一代人的重要一环。

我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入选华东师大第一批“师范生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成员,我此生何时会有机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接受世界尖端教育思想理念的洗礼;如果没有代表华东师大担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VIP接待翻译志愿者,我何时会有幸与众多国际政要近距离接触,在介绍展现我国风采的同时,睁眼看世界;如果没有在学院学生会摸爬滚打担任副主席的经历,我又如何能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演练自己多方沟通、协调、合作与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如果没有担任重要外事活动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师教育论坛”的翻译志愿者工作,我又如何能在提升自身专业实力的同时,对国际教育局势及教育问题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如果没有在教学生涯初期选择继续读研,我又如何能有更好的机会在教学中增进教育理论修养及教研素养,在遭遇挑战与疑惑时获得来自母校源源不断的指导与帮助……

华东师大是一个梦想与机遇齐飞之地。我相信正因经历了机会与挑战的锻造,走出校园的华东师大毕业生们才会展现出非同一般的气场,那是一种冷静的热忱,稳重的骄傲,从容的激情,内敛的卓越。

三、实践人文,以人为本

华东师大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这种温情,应当是源于她于细节处渗透的以人为本的关怀。而这一点最易被忽略的软实力,实际上对教师教育品格的塑造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从录取通知附着的校园生活学习指南,到每位新生一入学获得学院专门指派的高年级“校园导师”一对一帮助;从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定期领取的学费生活费补助,到遍布校园内外的勤工助学岗位;从学校数次组织的贫困生参观游览活动,到食堂优厚的菜价补贴;从春节留校学生的校领导陪伴年夜饭和大礼包,到为少数民族学生专门组织的联欢和慰问活动……所有这些点滴小事,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近日,华东师大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的老师们甚至还专门奔赴陕西西安,在我们工作的学校慰问了陕西的毕业生和在读硕士,令人无比感动。因此今年当媒体广泛报道华东师大一位学生因减肥节食饭卡数月消费记录低而受到学校专门慰问、甚至被告知可以申请用餐补贴时,我深受感动的同时却毫不感意外。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我虽不能明确判断自己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的人文情怀和对学生需要的关注意识究竟从何而来,但我清楚的是,华东师大的人文环境一定在我的身上打上了清晰的烙印。试想,一个在如此充满浓郁人文关怀的校园成长起来的教师,一个时时感受到自己作为人的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照顾的教师,当他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着自己的学生时,又如何会轻易忽略他们的感受与需要呢?为什么那么多教育官员、学校领导总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实现所谓人文校园建设却注定徒劳无功?就是因为人文精神的养成当如汇水滴成江海,与其说是一种建设,不如说是一种渗透与蔓延。

如果说七年前选择华东师大是踏上一条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道路,那么两年前的读研选择,就是明智地在这条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相聚何其短,此去经年。

谨以此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