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法学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完善法学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各大院校的具体情况取消应试,不以考试为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法学教育应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始终。对思想政治法学教育的重视程度现在仍偏低,理论上唱高调,现实中摸不着头脑,这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法学教育的通病,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对此要积极改善不能逃避。加强思想政治法学教育重视程度,这需要显示效果的极大支撑,但又以实施为前提。提高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任务,加强思

一、注重提高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

我国历史权大于法思想较为严重,受其影响,人们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相对薄弱,推进法制化建设,优化法治的环境是增强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举措。

加快立法。只有加快立法才能充分做到有法可依,办事有依据,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逐渐完善,但是新经济新形势的出现,使得我国法制需要面对新情况,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加快立法,加快立法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司法的公正性。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或自身职权,对法律案件做出处理的行为活动。加强司法的公正性,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树立有极大的积极作用。法律案件的处理需要专业的司法人员进行,与此同时需要公正合理的司法程序。对于国家对法律案件的处理态度,大学生极为敏感,多以此认定其公正性,也就是对法律的信任和认同由此建立起来。

严格执法。国家执法机关和执法公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做出合适的处理,严禁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利用法律法规,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包庇纵容,或贪赃枉法而以权谋私。国家的执法行为尤为重要,有部分司法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该作为的反而不作为,推卸责任,在广大人民特别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目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损害了国家司法的权威,降低了人民对法律的信任程度,使得法律在社会中规范伦理行为的作用减弱,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高校,社会负面信息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对其法律观念造成歪曲影响,公正合理、公平合法的理念在其心中逐渐被抹杀,不利于大学生良好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要对司法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照国家司法程序进行法律案件的处理,加强司法监督,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和舆论的外部监督,将这种严格执法的意识渗透到高校中去,为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增强法律的权威性。我们应当看到树立法律权威对人们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法律权威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更不能仅仅靠国家强制推行,它需要全体社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人们对法律的权威予以认同,是建立在法律良好地维护社会伦理,打击违法犯罪和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前提基础上的。而要做到这些,首先法律必须是良法,是承载着公平公正人性基本法理内涵的良法,在此基础上,有赖于国家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严格执法,这种执法本身除了合法合理外,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法律程序和监督上。在合法合理的司法程序上严格执法,是法律问题得以公正对待的有效途径,这能极大宣扬正能量,树立法律权威,但是若法律本身存有缺陷和漏洞,加之国家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执法不力,这必将使法律问题无法得到公平合理的处理,那么人民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因此,树立法律权威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和执法,在高校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学生应予以配合,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同,形成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法律意识。

加强网络监管,改善网络大环境。当代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更新换代速度快,全球化的发展,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的普及,成为我们当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影响青年一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可现实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负面信息也充斥着整个网络平台,网络的监管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使当代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一个影响极为不利的网络环境。因此要建立法制化的网络监管制度,倡导绿色健康上网,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让网络行为受到法律伦理的规范。不仅要加强网络的立法,对网络技术的防范也要加强。网络大环境的改善,对大学生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的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

加强校园法制化教育,创建法制校园文化,同时注重家庭法制教育。在学校积极推行的同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法律信仰,提高对法律的认同感。

二、注重和完善思想政治法学教育

当前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法学的教育甚少,仅仅停留在依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上,是远远不够的,时代的形势在发展在改变,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高校中法学伦理的课程较少,课时少,学生无法系统地受到有效教育,并以考试为最终结果,应付性极强,师资水平也良莠不一,学生本身应付考试的心理偏重。因此思想政治法学教育十分必要,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法学教育的力度,突破单一课程的限制,灵活依据各个专业学生的时间安排课程,进行统一教授。课程安排要科学合理,不能单纯以考试为目的,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以案例、视频、微博评论等新形式来开展课堂思想政治法学教育,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颖的案例和形式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性较强,学生容易对知识内容理解吸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法学讲师,以及具有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是开展思想政治法学教育的基础性条件,不然教育的效果难以想象。根据各大院校的具体情况取消应试,不以考试为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法学教育应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始终。思想政治法学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长久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对社会有实质的洞察,起到相应效果。对思想政治法学教育的重视程度现在仍偏低,理论上唱高调,现实中摸不着头脑,这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法学教育的通病,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对此要积极改善不能逃避。加强思想政治法学教育重视程度,这需要显示效果的极大支撑,但又以实施为前提。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次性的讲授和大学生自律学习,传统的教育体制模式催生不出这样的学生,必须改革和加强引导,为思想政治法学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推进教育和实现良好效果的前提。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艰巨任务,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成为促进民主法治发展的中流砥柱和腾飞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水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提高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法学教育是发展渠道,这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