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借科技创新平台,

借科技创新平台,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次, 每年一个主题。快放暑假时, 接到了来自组委会的通知, 指导儿子设计的“多功能课桌” 入围了。2014年6月, 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连年获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科技创新大赛示范学校”, 受到自治区科协、 市科协领导的信赖和好评。

中卫市第五小学 赵 静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称创新大赛) 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 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 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环保总局、 体育总局、 自然科学基金委、 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青少年学生科技竞赛和展示。 它创立于1982年, 开始是每两年一届, 而后改为每年一届。 每年参加各个级别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的中小学生有1000多万, 在每一届国家级大赛上, 来自全国各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以及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00多名选手带着他们的研究项目参加11个学科的竞赛。 每一届大赛还邀请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参加。还有各地的教师、 官员、 志愿者和评委参与其中。

举办创新大赛的根本宗旨是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 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 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 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次, 每年一个主题。 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 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 展示活动包括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 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方案展。

1. 科技创新大赛, 参与不困难

第一次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是在2011年, 学校接到科协的文件, 当时对科技创新大赛也不了解,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根据文件精神, 在没有现成作品作示范的情况下, 只能自己摸索。 通过观察与研究, 我撰写的《低年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获区级三等奖; 2012撰写的《中卫市生态移民过程中城乡移民村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调查》 获级区级二等奖。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 让我觉得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下功夫, 什么事都可以成功。

2. 科学小发明, 就在你身边

2012年6月, 接到学校领导的通知, 全国第八届宋庆龄科学发明在征集作品, 看我有没有兴趣参加。 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好难, 发明, 不是谁想参加都可以, 要有创新的作品。 学校领导说: “你可以集思广益, 找一找身边可以改进或进行再创造的物品, 尝试一下。” 听领导这样说, 自己想那就试试。 下午放学时, 去儿子班里接他, 发现他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这也是纠正了好多次还没改掉的问题。 脑子里突然一转, 对呀, 可以对课桌进行改进,让孩子随意调节高度, 适合各种身高的孩子。 我把这个想法说给儿子, 让他想怎么设计。 在反复的研究和试验下, 终于完成了“多功能课桌” 的设计与制作。 快放暑假时, 接到了来自组委会的通知, 指导儿子设计的“多功能课桌” 入围了。 8月13日, 我和老公带着儿子, 来到北京, 进行科学发明奖的现场答辩和专家组的作品论证。 到京才发现, 7岁的儿子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 要完成现场答辩和专家组的作品论证有很大的困难。 在现场布展接受专家和评委询问的过程中, 我一遍一遍给儿子教怎么回答问题, 并学习其他省市的经验。 当时宁夏只有三件作品入选, 小学有两件, 而我们代表的中卫市只有唯一一件, 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 儿子和我是幸运的, 最终我指导儿子的作品被评为全国宋庆龄科学发明奖铜奖, 并受到基金会主席、 政协委员邱启明先生的接见。 儿子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 栏目的采访。 最后, “多功能课桌” 的文字资料还在全国刊物《青少年发明与创造》 《青少年科技博览》 上发表了。 这次活动对儿子的影响和成长意义深远, 也增加了我对科技创新作品制作的信心。

3. 科学DV片, 想说爱你不容易

经过几次比赛, 我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 学校领导也是材尽其用。 在大家都向科教方案浩浩荡荡全力进发时, 我发现参评越来越困难。 这时我把目光转向了技术含量较高、 难度系数较大的创新大赛中的另一个天地 ——熊博士“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DV片的制作。 第一次接触, 在没有作品可以参照,对摄像、 剪辑、 录音也不懂的情况下, 一边学习一边尝试, 找资料、 查网络。而且作品中好多内容与物理、 化学、 生物都有关系, 自己也不是很懂, 还得向其他老师请教。 多方努力下, 作品终于出炉。 2012年, 第一个片子《摩擦起电》 获全国三等奖。 2013年, 《神奇的魔术 ——扎不破气球》 《神奇的筷子魔力》 获全国三等奖, 《水火相融》 获全国二等奖。 2014年, 《踩不破乒乓球》 获全国二等奖, 《瓶中的龙卷风》 《缩骨神功》 获全国三等奖。 这些荣誉带动了学校一大批年轻人投身到科技创新大赛的行列中, 为培养青少年科技水平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4. 科普剧, 我们都爱你

不同的领域对人的能力有不一样的挑战。 2014年6月, 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连年获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科技创新大赛示范学校”, 受到自治区科协、 市科协领导的信赖和好评。 所以把全区第二届科普剧大赛的任务分配给我们学校。 这项工作经过校委会领导的商量, 一致决定让我来承担。 如果说前面的所有工作是一项挑战的话, 这一项工作就是高难度的冲刺。 全市从来没有做过这项工作, 没有领导、 老师可请教, 也没有范本可借鉴。 我当时是学校三年级的年级组长, 又要带领全组老师参加全市的成绩测验, 各项工作堆积如山。 但已经答应了, 就要全力以赴。 有两周时间, 无论做什么, 我脑海里总是在构思这两个科普剧的剧本怎么来写。 就在考试的前三天, 接到上级领导的通知, 比赛提前了。 原定于10月份的比赛提前到7月15日, 而此时离比赛前后不到20天。 在这种压力下,我利用一周的时间, 终于把《太阳魔王复仇记》 和《海锦宝宝挣救家园》 两个原创剧本拿了出来。 参加完统测后, 又设计剧中人物的头饰服装, 购买物品制作道具、 设计剧情实验场景、 挑选演员等。 最后在学校领导、 音乐老师的支持下, 拍摄剪辑后上报区科协。 在全区几十个科普剧中, 我所撰写的两个原创作品脱颖而出, 在2014年10月2日全区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接到这个消息, 学校领导、 老师和参与演出的学生都为之兴奋,我也从中体验到了挑战与成功的乐趣。

5. 累并快乐着、 收获着

作为一名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 在从教18年来, 我先后带过初中体育、政治、 历史, 担任过初中的班主任。 调入城区工作后, 又转行带小学语文和班主任。 还先后从事过科技创新大赛的工作, 并兼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知心姐姐。 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 我所带的班级年年获得优秀中队的荣誉称号, 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 优秀教育工作者。 《我的教育故事》等多篇论文获全国、 自治区级、 市级一、 二等奖, 教学设计获全区一、 二等奖。 在全区心理健康主题队会、 语文教学评优、 品德与社会等优质课评选中多次获奖。 参与的课题获全国、 自治区一、 二等奖。 2012年, 从国家级到市级的荣誉证书我一次性就拿了15个, 学校的老师戏称“别人拿获奖证书论数, 你拿获奖证书论堆”。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 是自己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参与中所获得的。 这个过程有苦, 有别人无法想象的压力, 也有别人体会不到的成功与快乐。 作为一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成功与快乐是对自己这些年来工作的一种肯定与认可。 从这些工作中收获成功与快乐, 实现自己的价值与人生, 无愧于自己的工作和教师这个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