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效法布道者的虔诚

效法布道者的虔诚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做好我们的工作,首先要对教育有一种朝圣的情怀;对于我们教育对象的关爱,则应有布道者的虔诚。对于教师来说,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是“天职”,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教育与教师职业。那些优秀的具有专业自尊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近于一种信仰。我们需要学习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学习这种布道者的虔诚,尤其是当我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为功利心旌摇动的时候。

1.对教育怀着朝圣的情怀

由于教师职业有其内在神圣性,所以,人们会将学校称为“世俗的教堂”。要做好我们的工作,首先要对教育有一种朝圣的情怀;对于我们教育对象的关爱,则应有布道者的虔诚。“教育的健康发展依靠我们有能力把神圣与世俗结合在一起,以便彼此间互相纠正,互相充实。”“简单地说,神圣就是‘值得尊敬’。”为了能“做到对世界伟大事物的尊敬永远持续不断”,我们需要“设法靠源源不断的神圣精神能量来振奋我的教学”[26],我们不妨用布道者的心情来传播对真善美的感动。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勇敢是畏你该畏的,不畏你不应该畏的。我们佩服一个人无所畏惧的勇气,但更欣赏一个人有所畏惧的清醒与理智。对于教师来说,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是“天职”,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教育与教师职业。教师的责任到底有多大,使命有多重,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布道者的虔诚精神。

对这一职业的神圣感与敬畏感的缺失,会导致对这一职业秉持一种世俗化甚至是庸俗化的理解。任何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无形的敬业精神的力量。敬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信仰。

那些优秀的具有专业自尊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近于一种信仰。“一般说来,这种赤诚和献身精神的明显特征是热情、慷慨和对工作的深厚感情,人们完全可以用天职、召唤、使命等古老的词汇去描述它们。甚至可以用注定或命运这样的词汇去描述。”[27]这种教师,为了教育这一特殊使命,他们会以整个身心热爱自己的事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由衷的愉悦,从不羡慕分外的任何东西。

教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价值担当和实现是其最重要的特质。国外相关研究显示,教师在教学中所做出的决策以及所表现出的行为,深受教师信仰的影响。正是因为意识到教师信仰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有学者指出,教师培养的中心和关键在于如何获得、维持与转变教师信仰,导正教师的信仰体系。[28]

2.像一个女教师那样虔诚

智利著名的女教师米斯特拉尔深情地表达了她对事业、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是那样质朴又那样深刻,那样炽烈又那样虔诚,深深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诲人不倦的主啊……把你那无与伦比的爱赋予我吧——我将全部把它献给我的学校。即使最强烈最灼热的美,也无法使我对它的深情眷恋有丝毫动摇。

导师,让我的绝望化为过去,让我的热情保持永远;消除我心中那使我惶惑不安的报复的渴望,消除那受到伤害时产生的计较和不满。别让我为我学生的蒙昧、健忘而痛苦,而悲伤。

让我的爱超过他们生身母亲的爱,让我疼爱他们,保护他们,就像对待我亲生的儿女一般,让我把我的学生陶冶成一首最美丽的诗,一旦我要停止歌唱,就让我动人的旋律留在她心上。

…………

请给我质朴,给我深度;让我的日常教学既避免了平淡,也剔除了烦琐。

让我每天早晨走进校门时,忘掉个人心灵的创伤。让我工作时,抛开一切可怜的物质追求和生活中平庸的悲欢。

让我的手在惩罚时变得纤弱,在爱抚时更加温柔。因为我知道,正是出于爱,我才这样做呵,惩罚孩子,我心里难受。

让我把那砖土垒成的校舍变为培育崇高思想的场所,让我热情的火焰温暖它简陋的教室和清寒的走廊。让我的心,让我善良的意愿把它变得比富有的学校更为富丽堂皇。[29]

这种爱圣洁而伟大、无私而坚定、灼热而美丽、深沉而痛苦,集合着复杂的情感。每次捧读这段祈祷词,我的心灵都受到一次洗礼。我想,同为教师,我们在许多方面如她一样,如对自己的学生有时也有绝望、有悲伤、有计较和不满等,然而是否也能和她一样,用燃烧着的爱抚平了这一切呢?

我们需要学习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学习这种布道者的虔诚,尤其是当我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为功利心旌摇动的时候。要想拥有高水平的专业自尊,我们确实需要有一种虔诚的精神,要能够做到“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当然,这种爱是建立在对教育事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马克斯·范梅南曾引用歌德的话来说:“一个人只有学习了解他所爱的,了解的知识越深刻越丰富,他的爱就越强烈越鲜明,确切地说是激情。”一个教师也只有学习了解他所爱的学生,他所爱的整个教学工作,这种爱才不至于肤浅;而且只有了解得越深刻越丰富,他的爱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澎湃的激情。

3.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

真正的爱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爱,是一种如布道者般虔诚的爱,是一种有教育家情怀的爱。一言以蔽之,是一种大爱。

大爱是什么?大爱是有一颗装着学生的心,必要时甚至可以把它掏出来。大爱是自然与理性同在,在遵守教育伦理的同时让孩子看到“星空”,看到“辽阔”。大爱是不放弃理想,是敞开博大的充满诗意与童真的心,毫不掩饰地、直率地表达爱与憎,敢于突破寻常教育规训的条条框框。大爱是干脆作为一个儿童,沉醉于孩子们的图画与歌谣中,体验纯粹的诗意与快乐。[30]

生命是美好的,对学生生命的关爱,这是一个需要秉承天地之灵的启示才能领悟到的关于爱的真理。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的爱:“我把整个的心都给了你们”;陶行知一生“爱满天下”,“爱孩如命、爱才如命”,“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他们的爱是当之无愧的爱的典范。“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我愿意死在这里;如果我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里。”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聂鲁达对自己祖国所表达的炽爱之情。如果我们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注入如此深情,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做不好的理由,我们离专业自尊的距离就会很近很近。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爱的教师也不乏其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小燕说:“我不能承受没有学生的生活,他们就是我的生命!”北京市十一学校甘兰佑老师临终时仍对教育魂牵梦绕,对学生情深难舍,他最后的心声:我走后,不回老家上海,请把我的骨灰埋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让我每天还能听到校园里师生的欢笑声。

总有一种特殊的感动穿透人们日渐坚硬的内心。云南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吉思妞在特教领域已经工作了16年,她感觉自己是那一群残疾孩子的母亲,感觉自己仿佛是一棵大树,是一棵能为残疾孩子遮风避雨的大树。许多教师的爱都包含着鲜活的教育故事,是这些优秀的教师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没有他们的守护,孩子将失去一片明媚的天空。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对于教师而言,爱是榜样,是坚守,是付出。当我们真正成为学生认可的朋友,当我们真正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和心灵,我们会发现,师爱就不再是空乏的说教,而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了。[31]即使是伟大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有疲倦的时刻,而他摆脱疲倦的方式恰恰是回到孩子身边。把心灵献给孩子,那便是教师力量的源泉。

教育的成功能增强教师的专业自尊,然而“成功的教育在于什么?在于教育者身心的素质?在于教育者先进的理念?在于教育者运筹的艺术?在于教育者优雅的风范?不错,它们都是教育成功的因素,但它们又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教育者是否深怀一颗真挚的爱心”[32]。教育者深怀爱心,就能将自身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成就教书育人的事业。教师的爱化作智慧、化作方法、化作尊重,可陪伴学生在成长的大道上一路前行;教师的爱化作无数学生爱的涟漪,最终会汇合为爱的春天。

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常常使我们感动。我们也有不少优秀教师,是对校园这块土地爱得深沉,爱得常含热泪的人。其实,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教育者都可能流下自己的热泪,热泪背后都是对教育、对学生的深深挚爱和真情。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那么世界上还有一种最伟大的情感,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期盼。

教师可以视教育为信仰、为宗教、为生命,但只有赋予教育以灵魂,才无愧于优秀教师的称号。这个灵魂就是高尚的爱心。记得在《爱和自由》中有这样一段话:“对孩子的爱引导我们进入自我的修复与成长,由此我们找到了一条让孩子完整成长的秘密通道,循着这条道路,孩子获得了真正的快乐与发展,并最终获取一生的幸福与圆满。”

花开有时,真情无限;岁月有情,师爱无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勤恳的学者,也是无私的长者,他们用生命演绎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用优秀的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真诚的关怀赢得学生的感激。“用心爱学生,再辛苦都值得。”教师的谆谆教诲和人格魅力将长存人们心中,无论岁月怎样流逝,都带不走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桃李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