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师为器”的学校管理

“以师为器”的学校管理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一些教师的专业自尊严重下降,缺乏职业忠诚,发生职业疏离与异动,与某些学校仅把教师作为教育劳动的工具而缺乏人文关怀不无关系。这种“以师为器”的学校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当前,在一些学校制定的教师管理制度中,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而缺乏灵活性,过于强调惩罚性而缺乏人文性,严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教学创新,不利于教师专业自尊的提升。

在当代教育中,一些学校管理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然而却忽略了教师本身也是教育劳动的主体,也需要理解和关怀。面对艰辛的教育劳动,教师若失去了热情而被动地工作,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目前一些教师的专业自尊严重下降,缺乏职业忠诚,发生职业疏离与异动,与某些学校仅把教师作为教育劳动的工具而缺乏人文关怀不无关系。这种“以师为器”的学校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管理观念上对教师缺乏尊重

一些学校管理者无视国家的知识分子政策,仅仅把教师视为教书的工具,而不是学校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依靠力量,因而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一些学校领导只是要求教师“听话”“服从安排”,而不是科学地指导教师制定切实的专业发展规划,成为有教学个性和特色的、名副其实的专业教师;学校重大事情都由领导直接决定,教师很少有参与教育决策的权力,要做的只是执行决定。有的领导过分强调学校要保持“同一个声音”,容不得教师有一点不同的意见,容不得教师对教育理解的多元性,对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也有若干统一的规定,一味地要求教师忠实地执行。教师往往成为学校目标控制下的被动践行者,缺乏教育的热忱与主动性,专业意识的淡薄就成为必然现象。

2.在管理方式上对教师缺乏关怀

(1)在管理制度上缺乏人文性

当前,在一些学校制定的教师管理制度中,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而缺乏灵活性,过于强调惩罚性而缺乏人文性,严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教学创新,不利于教师专业自尊的提升。由于实行“一刀切”的评价标准,试图通过统一的细化和量化的制度考评来提升教师发展动力,这不仅未能衡量教师专业的真实水平,还成为限制教师自由探索真理和学术的“藩篱”,结果造成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屈从于外部的规约和控制,压抑了教师“自为”发展的精神需求,从而丧失了职业发展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当今教学制度已经成为影响和决定教学活动的支配性力量。教学个性与教学制度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并非水火难容。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苦恼的倾听者,教室的管理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堂的监控者和学习者,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完成繁重的任务,应付很多检查,如此的生活可能使人忙碌而充实,同时也会令人烦躁而焦虑。如果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富有人文性,那么教师必然会形成专业自尊和教学个性。

(2)在教师评价上缺乏民主性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有的学校领导不以教育规律为办学准绳,不关心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竞争名次、升学人数,对教师的评价与奖惩完全用升学率来决定,那些靠“占课”“猜题”,搞“题海战术”获得高升学率的教师往往成为领导表扬的对象。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绝对片面化的观点成了某些领导打压教师的理由。其实,如果让教师用这种观点来进行自我激励是可以的,但把它作为一种普遍法则用于对教师的评价,则是一种误导和对教学规律的否定。它否定了学生的自我主体性,也放纵或变相鼓励了学生的错误,更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简单粗暴的臆断。有的领导把学生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教师的无能,使教师产生严重职业挫败感,他们实际上抛弃了“教育是复杂的”这个常识。

一些学校为了体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的理念,让学生和家长来评教师的课,教师工作的好坏、教师的去留主要由学生、家长来决定。虽然并不排除一定的制度规范和学生要求的合理性,但这种完全让学生和家长来决定教师命运的做法,极易使教师的知识及其自身商品化,同时也使教师产生一种自己的职业命运由他人随意宰割的感觉,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事实证明,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只有学校真正把教师当作教育劳动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教书的工具,改变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师专业自尊才会自由地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