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进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立多层次的认同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则要优化社会大环境与教育者生存的外部环境,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利传播与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坚实的保障。

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符合整个社会、民族、个人发展的需要,而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增进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理论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文化特质、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价值观不仅要有中国特色、吸收中国文化,还要积极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价值观念,并且大胆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借鉴符合我国实情的文化成果,摒弃过时的、不符合国情的文化,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地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科学性、可实践性,促进理论扩展,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由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人,而不同的人理解能力、知识涵养不同,所以要根据主体的具体特点来采取不同的途径传播这一价值观念。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通过他们易于认同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利用丰富多彩的手段,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感,促使大学生用形成一致的观念与行为。[17]

(二)健全组织机制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连续的过程,过程复杂,需要多方面的协助与推进,包括学校、社会、个人等,只有共同协力、科学安排,才能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才能使大学生从认知认同进化到情感认同,最终达到行为认同。而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要各司其职,共同参与。也就是说,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领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工作的进行;教师要利用自身的职位优势,充分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促使其多方面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推动其对价值观的认同;与此同时,学校各种机制与条例也要与之相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具体观念,规范学生行为,纠正学生错误思想;除此之外,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团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适当监督,合理管理,对不规范现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建立多层次的认同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汇聚全校师生、组织人员、管理人员的联动、组织机制,将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优化外部环境

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是以某种大环境为基础、为前提的,环境是影响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外在条件和重要因素。价值观念的认同建立在自觉自动的基础上,建立于交流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则是建立在社会发展与扩大人民利益的需要基础上,当代大学生有能力也有决心能够充分认识其实质与精髓。与此相对应,在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党与国家也改变以往的思想教育中“灌输”的行为,采用与时俱进的理念—寻求社会共同价值认同为目标。一方面,这种改变不仅坚持和强调了价值观认知的重要性,也遵守了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和遵守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教育理念层面的优化。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则要优化社会大环境与教育者生存的外部环境,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利传播与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坚实的保障。[18]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连续的过程,认同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调、共同努力、共同合作,其中涉及了国家、政府、学校、各级工作人员及个人多方面,只有实现各方面的合作,才能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