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方的声音让我们再度审视已有的设计,并将这些看法转达给了张辉。但是张辉却不甘心让这种常态的设计进入一所即将开始伟大旅程的校园中。是的,与这样一位有思想、有追求、有境界的合作者走在一起,感受到的就是这个过程中走过的三重境界,及在个人努力下完成一种创作后的欣喜。

现代学校愈加强调视觉文化对办学思想、课程特色的彰显。2012年创办锦绣小学时,我就一直在寻找一位可以较系统地完成学校文化外显视觉设计的人员。很早就听说有一位叫张辉的北京人,完成过谢家湾小学、人和街小学的文化外显设计。两所学校是在重庆以至于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他们认同并选择的设计者,理当有一定的实力。我去参观过这两所学校,对它们所呈现的外显文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我也希望可以与张辉合作,但多次联系,要么因为对方生病,要么因为对方手上事太多,都没有能够合作。直到2014年,锦绣小学正准备与另一家校园文化公司签约时,张辉却打来电话,说从“锦绣”二字着眼对校园的文化建构有了一些思考,可以考虑合作。这也许就是一种缘分。之后,我们便在他的启发下,开始在蜀锦博物馆寻找学校的视觉元素,努力挖掘“锦绣”主题文化在校园中的彰显。2016年,我到了巴蜀。面对又一所新学校的文化标识设计,我依然想到了张辉。

2016年11月,结束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一个月的培训后,我回到这所新建的学校,很快完成了学校文化理念的系统架构,便启动校园文化的视觉建设工作了。约来张辉,与他聊到对这所学校的文化思考。第一次面谈,他的思维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只想到要从传承80年巴蜀教育的视角去定位学校的办学,但他说教育依然要努力解决那个永恒的哲学命题: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要让学校的文化外延有更大的张力,读史是认识并形成文化建构的最好途径。巴蜀就应该有一种文化重叠的厚重感,从几千年的巴蜀文化史,到80年的巴蜀教育史,再到今日新巴蜀,“巴山蜀水,律动我心”就在这样的讨论与沟通中,成为学校文化视觉的主题定义。此后,张辉开始了对校园文化标识的设计。

在这个主题下,张辉很快完成了第一稿。他从日与月的交替、心电图的波形、山的起伏、水的流动等一系列物理形象中,找到标识的构成办法,再加上色彩的冷暖和线条的韵律,完成了标识的图像设计。

当我们把设计稿向社会公开后,有一些人认同,也听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有的人感觉图像虽然灵动,但在人文气质上不够;有的人说整体感觉太复杂,凝练度不够,不符合标识的特点。各方的声音让我们再度审视已有的设计,并将这些看法转达给了张辉。我以为,他或许会坚持自己的设计,或许只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微调,但接下来的两个月,他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

再次设计,张辉试图从古典图案中找到一种本地特有的图形,来提升标识的认同感。看了上千张青铜器的图片,却没有找到与“律动我心”相符的图案。于是,他又开始用青铜器的花纹去组成字体。当他把绘制的“巴蜀”字样发给我,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很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感觉它没有体现学校的特质,以及我们想要传递的思想。

“巴山蜀水,律动我心”的概念不能违背,是这次设计的原则。虽然这个寻找的过程让人倍感艰难,但他还是又开始新的思考。

他需要从当下的技术条件和现代人的视觉习惯中来绘制这个标识,那就必然放弃选用青铜器这种图案。一段新的图像寻找之旅又开启了,要从浩瀚的图像里找出恰当的表达方式,这对一个追求独特性的设计者来说,几乎是一种让人抓狂的纠结。

目睹张辉筋疲力尽的状态,我有些于心不忍,提出实在不行,是否考虑让设计回归常规的形状,让它看起来中规中矩。但是张辉却不甘心让这种常态的设计进入一所即将开始伟大旅程的校园中。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与我沟通设计的进展。

但12月的一天下午,张辉突然从微信发来好多张书法“心”字的图片。

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我乐疯了!”“那么多,都不如这个好。”“书法名家的心。”“这就是山水画呀!”够人文,够底蕴,够现代,够传统!”“校长怎么看? 这是不是个方向!”一连好几个并排的句子,快乐与兴奋溢于言表。

原来,在我打算放弃的这段时间里,国画的高远构图和古代书法家的字体进入了张辉的视野。他一直在暗暗尝试着,从传统的书画构图和观察方法中去构思当下的设计概念,没想到居然找到了几位古代书法大家的“心”字,单个字抽取出来,仍然可以感受到古代大书法家的行笔气韵及心境气象。行笔的笔画本身就是绘画的线条,就是中国特有的“书画同源”的特征,把山水图像和笔画结合就可以进行设计了。赤子之心融于山河大地,“心”形的笔画泼洒在山川大地之间,把人文气象寄寓于山川之前,让自然山水与人心一起律动。终于,画面的感受比原来的标识增加了人文特征,地域属性以及人文属性都可以代表巴山蜀水,表现了渝北巴蜀小学成立的历史契机。标识的雏形已经显现。

校园的标识设计就要定稿了。当我们再次见面谈及此事时,我对张辉说:“之所以一路选择与你合作,是因为你的身上具有太多设计者不具备的特质。很多人承接学校的文化设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他们大多根据校方的要求,找出一些已有的表现方式,进行一定的剪切与组合。而你却是在实现一种设计创意的追求。”张辉说:“因为一直喜欢,所以,就希望可以寻找到最好的方向。这个过程,我根本就没有考虑钱的事!”一席话让我脑海里想到的,便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是的,与这样一位有思想、有追求、有境界的合作者走在一起,感受到的就是这个过程中走过的三重境界,及在个人努力下完成一种创作后的欣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