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研究

开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研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各高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和两个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改革。我校教师积极探索,在“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中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国内外一系列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等既是“形势与政策”课的要点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兴奋点,都是必讲内容。

孙瑞华

近几年各高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和两个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改革。其中集体备课这一备课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领导、教师所认识、接受和赞同。集体备课改变了传统的僵化、教条、抄袭课本的备课模式,大家集体交流、集体讨论,资源共享,提高了备课效率、教案质量和教学效果。我校教师积极探索,在“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中受益匪浅。现将我们的具体尝试及体会总结以下几点与同仁切磋。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更适宜集体备课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决定了它与其他课程比较有自己的特点,更适宜集体备课。

一方面,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根本任务是要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大局和大趋势,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任务重大,政治性、时事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政策性非常强,而且知识含量大,涉及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军事学、外交学等。

另一方面,国内外一系列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等既是“形势与政策”课的要点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兴奋点,都是必讲内容。而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是不断发生发展的,其走向往往都是不好预见或预测的,可以说每讲必是新内容、新教案;热点问题里面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同时还包含有复杂的历史背景,是多种矛盾交织的必然反映,而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中,又必须与历史问题、时事问题、实践问题、热点问题、重要问题相结合来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该课备课任务相当繁重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授课难度比较大。

因此,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由教师单枪匹马、独立备课必然是时间紧、任务重、质量差,这势必会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那么集体备课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集体备课的程序步骤

集体备课是由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件事,因此必须协调工作、统一安排,要有进度、程序步骤。实践中我们的备课尝试了如下过程:

一是分配任务、个人钻研的过程

开课前几个月,由任课的几位教师共同商议,确定将要讲授的专题内容,把一个学期的备课任务分开,每人备一至二个专题,并保证每个专题至少有两位以上教师备课,这样是为了避免集体交流时一言堂现象,并能更多地发生思想碰撞,使教学内容更完善更充实。

分到任务的教师即所谓“主备人”们要围绕教学内容充分收集资料(包括视频资料),深入吃透,梳理出该专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熟悉内容、列出困惑和疑问,然后形成交流意见,写出教案初稿并制作课件,准备在教研活动时讲解。而其他教师即所谓“辅备人”们也有义务向“主备人”提供自己已有资料或备课过程中看到的相关资料。这样做能使教师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所分到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更加突出,教案更加完美。

二是个人讲解、集体交流的过程

教研活动时,先由每个专题的“主备人”介绍本专题的讲课思路,重点难点及疑惑点,之后大家相互交流,信息沟通,各抒己见。为了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保证交流的深入,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

实践中集体交流的确为教师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平台,在研讨中氛围非常浓厚,老师们时而促膝而谈,时而争论不休,大家共同研究本专题教学目标、内容特点,共同商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完善,共同设计教案。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相互吸取的效果。教师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三是个人归纳、书写教案初稿的过程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差异。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每位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并根据个人的特点灵活选择,写出属于自己的教案,避免千篇一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每位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四是集体定酌、形成教案的过程

这是全体教师再一次集体交流并定稿的过程。每位任课教师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参考其他同仁的设计、思路,对个人的教案初稿、课件等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同时对前几个阶段的疑难点做出定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案及课件等。

三、集体备课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集体备课中必须强调“主备人”对所分任务的认真钻研、充分准备。在这一过程中负责人(我们是教研室主任)应检查督促,严格要求。因为这将是教案终稿的雏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专题的教学效果。因此应避免个别教师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依赖思想。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主备人”中应该有一位教学骨干或该问题的专家。

第二,集体备课中的“辅备人”也应该深入解读、搜集阅读资料、选择教法,避免“主备人”一言堂现象,因为没有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可能结晶集体的智慧,就不是集思广益。而且“辅备人”们就不易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个“看客”和“听众”。即使有了教案也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能照本宣科,没有自身的教学特点。

第三,集体备课中的每一步骤都有反复的可能,质量不高或效果欠佳时负责人应决定返工,直至大家满意。

第四,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瞬间的灵感、困惑等及时与同仁们交流。因为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我们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阶梯,同时也是我们集体备课将要探讨的新问题。

第五,集体备课是长期任务,要有专人负责,几位专职任课教师不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应该养成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资料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形势及一些热点问题的发展态势,为集体备课提供最新素材。

实践证明,集体备课的确能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氛围,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水平,是教师们认可并喜爱的备课形式,它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作者简介:孙瑞华(1965-),女,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教师,高级政工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