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教材的修改,更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论课程是通过整合,突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主题,突出这四大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的逻辑主线。

杨桂侠

当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新教材的修改,更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因此,结合概论课教学的实际需要及课程特点,认真研究新的课程规范,探索和创新教学新方法,提升概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势在必行,不仅使马克思主义教学“入座”“入耳”,而且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一、概论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概论课程是通过整合,突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主题,突出这四大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的逻辑主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一脉相承的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价值取向、理论品质。同时它们各自又因为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别回答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建设中面临的历史任务问题,初步回答了在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

(二)理论的实践性

概论课程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指导和现实的实践紧密相联系,但又存在一定反差。比如我们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一种理想,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因素,我们却无法回避目前存在的社会成员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我们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却无法回避社会主义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发展上的巨大差距等;讲社会和谐,却无法回避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业困难、生态环境恶化、腐败现象等问题。由于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这些反差,因此纯粹的理论讲解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学生也不会感兴趣,如何解决学生内心对这些问题的困惑,是讲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

(三)理论发展的开放性

概论课程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理论,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是不断发展的,是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它只是提供给了我们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是一种理论基础,在实践中究竟怎样去做,需要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去丰富它,发展它。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灵魂所在。

二、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概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理论的实践性、理论发展的开放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效果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一)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学生参与式教学法。随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日趋成熟,独立思考能力及参与的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采取时政热点讲析、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课堂讨论等学生有兴趣参与的形式来优化课堂。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及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设置讨论题目,比如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讲社会主义本质时,可以设置讨论题目,如何看待公平和效率等,这些与现实紧密相连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避免理论上的夸夸其谈。在开展这些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做,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协助。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启发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适时提出问题让他们去分析思考等。一方面学生既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信息,又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组织材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感受到了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魅力所在,有利于该课程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教学的起点,因此,精心选择符合概论课程教学要求的案例是成功地组织好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的选取上必须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开放性和时效性四个特点。比如讲毫不动摇地坚持全面改革这一专题时,可以以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历史和现状为案例:一年跨出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是如今小岗村的真实写照,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先进和落后可以相互转化,要始终走在发展的前沿,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将改革推向深入。使用案例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小岗村今天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如一举成名后滋生的骄傲自满情绪,缺乏进取精神等,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选择恰当,针对性强,同学感兴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法。概论课程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能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创新和发展,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都以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者的面目出现,高高在上,却远离生活。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日常平民的距离,把其置于空中神仙的位置。因此,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学校可以组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实践形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和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必定能更好地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4.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教学法。一方面坚持多媒体教学,不断开发和研制新的教学课件。在概论教学中,配以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音乐和视频资料表达内容,达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晦涩为通俗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利用校园网络信息量大以及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在校园网开辟理论学习新阵地,开展开放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例如在有关主题网站或网页中开设学习动态、理论辅导、文章点评、师生对话等互动性比较强的栏目。通过这些栏目,教师可以与学生及时沟通,把思政课延伸到课堂之外;也可以为有关主题网站、网页或栏目及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推荐介绍相关的最新书目。

(二)多样化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学理念最明显的教学活动。概论课程的成绩考核,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在考核内容方面,既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一些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材料分析题,考核学生整合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形式方面,注重多样化考核。把平时成绩与期末结课考试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上出勤、课堂发言、撰写小论文等方面的综合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结课考试采取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论文写作、口头答辩等形式,通过设计综合性较强的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等,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总成绩以百分制的形式计算。

(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

1.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不断丰富。概论课程共15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外交等各个方面,需要教师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素养。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每年安排1-2名教师进行学历进修,报考研究生或者参加教育部社政司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班,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注重教师的科学研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增加教学中的科研含量,从而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是政治宣传的形象,而力求使政治性寓于学术性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出学术味来。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使教师能够将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运用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能够及时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博客等方式同学生进行网上交流与对话,平时关注学生所喜爱的网络用语和交流形式,并充分利用这种形式来填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避免浓重的说教式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更容易让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2.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作为一名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信任、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心、信任、理解和尊重,最终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可信,从而达到师生坦诚相待、心理相容,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由于概论课的实践性强,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被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更容易引起青年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敢于正面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现实问题。如果能用平等坦诚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回答和科学的解释,就能使双方有真诚的思想交流并很好地一致起来,也就容易使教育达到入脑入耳的效果,切忌空谈理论。再次,重视教师本身的榜样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本身的言行不一致,不但达不到教育效果,而且只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查理·莱曼说过一句话:人文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概论课教学在高校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需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改革真正地使其入耳、入脑、入心,这才是我们始终应追寻的目标。

作者简介:杨桂侠,女,河北唐山市人,衡水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教师,副教授。

该文章发表于2011年第15期《教育与职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