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的形式结构

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的形式结构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于1996年,当年河北师范大学获得了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之后,各高校相继开办了多种专业研究生教育。可见,直到近年来,各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以科学学位授予为主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仍是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的主流。虽然河北省专业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但仍旧存在着结构失衡问题。

研究生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按学习形式的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和样式。原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阿瑟·列文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的环境与过去明显不同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人口的急剧变化、要求降低成本的压力、日益崛起的新技术、众多新的竞争者的出现,这些都要求学院与大学必须尽快做出反应。[29]研究生教育形式结构的多样化正是与不断拓展的经济领域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相关,也是研究生教育在不断适应具有不同背景的求学者的入学要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国现行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不同的研究生教育形式,前者主要是以培养就业前专门人才为主体、以全日制学习并获取学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形式;后者主要是对就业后的人员进行岗位再培训、以半脱产或业余学习为主体的非学历教育形式。

一、河北省研究生教育形式结构的发展与现状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984年教育部研究生司为了解决当时研究生培养类型单一,研究生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问题于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座谈会并提出了《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建议》。继工程硕士之后,我国又陆续增加了其他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开辟了研究生教育的多种形式,而且为社会培养了多种类型的人才,满足了大众多样化的需求。

河北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于1996年,当年河北师范大学获得了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之后,各高校相继开办了多种专业研究生教育。1997年华北电力大学开办工程硕士教育;1998年河北医科大学开始招收临床医学硕士,燕山大学开始招收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1999年河北工业大学开始招收工程硕士;2000年河北农业大学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河北工业大学开始招收工商管理硕士;2002年河北理工大学招收工程硕士;2003年华北电力大学招收工商管理硕士;2004年河北农业大学招收兽医硕士;2005年是省内高校招收专业学位最多的年份,共有4所高校开始招收工程硕士,1所高校开始招收风景园林硕士,2所高校开始招收公共管理硕士;2007年河北大学开始招收法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2008年河北经贸大学开始招收法律硕士。

到2008年为止,河北省各专业学位授予高校数在全国所占的具体比例为:法律硕士占2.6%(全国共78所);工商管理硕士占2.4%(全国共127所);公共管理硕士占2%(全国共100所);教育硕士占3.5%(全国共57所);工程硕士占3.7%(全国共218所);农业推广硕士占1.4%(全国共70所);兽医硕士占2.8%(全国共36所);风景园林硕士占4%(全国共25所);临床医学硕士占2%(全国共50所)。招收人数较多的专业学位有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河北大学的专业学位种类最多(共5种),其次是河北农业大学和燕山大学(分别为3种),河北工业大学为2种,其余高校均为1种。

(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与研究生进修班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对那些虽未接受研究生教育、但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政治上合格、并通过国家资格审查、学位课程考试及论文答辩等有关程序的人员,可以授予相应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一制度的建立,又开辟了新的研究生培养途径。2007年河北省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注册人数为3156人(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硕士注册人数为346068人),授予学位数为851人(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硕士授予学位数为72811人),分别占全国的0.91%和1.17%。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国家为在职人员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开辟的另一途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学位办(1997)2号文件规定:办班名称统一定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课程成绩合格者,办班单位只能颁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不得冠以“硕士学位”、“毕业”等名称。课程未修满或成绩不合格者,发给单科成绩证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一种非学历、非脱产的教育形式,不与学位授予挂钩,不允许发毕业证书,学员结业后不享受国家规定的研究生学历教育待遇。2007年河北省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校生数为427人(全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校生数为60747人),结业生数为704人(全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生数为60209人),分别占全国的0.70%和1.17%。

二、对河北省研究生教育形式结构的分析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但比重仍然偏低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河北省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增大,在校生人数从2000年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人。图4-7显示了2005年—2007年河北省全日制研究生、在职人员攻读硕博士学位、研究生进修班三种形式的招生数、在校生数、学位授予数及毕业生数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北省研究生进修班招生数与毕业生数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职人员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招生数、在校生数及授予学位数所占比例基本呈稳定状态,且与全日制研究生所占比例大致相当。

虽然河北省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招生、在校人数不断上升,但由于河北省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培养较为规范,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在博士研究生层次更是如此,从而形成了人们重学历、轻证书,重职前、轻职后,重知识、轻能力,重批量、轻个体的教育观念,在形式上侧重于获取科学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而把专业学位、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研究生进修班等作为研究生教育的补充。这就造成了各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规模和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在职人员攻读硕博士学位为例,2007年全国在职人员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招生数、在校生数与学位授予数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应数量的比为1∶3.29、1∶3.45和1∶4.22,而河北省在职人员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招生数、在校生数与学位授予数与河北省全日制研究生相应数量的比为1∶4.66、1∶7.16和1∶5.88。可见,直到近年来,各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以科学学位授予为主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仍是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的主流。

图4-7 2005年—2007年河北省全日制与非全日制

(二)专业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但仍存在比例失衡问题

虽然河北省专业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但仍旧存在着结构失衡问题。首先,从整个专业研究生教育体系而言,河北省专业学位的种类还是偏少,不能满足其他很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求。其次,工程硕士授予专业中,一些热门专业,如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等,学位授予点重复率高,招生人数也相对较多,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人才的结构性过剩。同时,一些与河北省经济建设紧密相关的专业则存在着授权点少、招生规模小的问题,甚至一些学科尚未取得工程硕士授权点资格。据美国学者克拉克·克尔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至少25%的劳动力属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超过30%,[30]这些高级人才中的许多人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多样化。

(三)河北省不同的研究生教育形式之间缺乏特色和差异

专业学位发端于职业资格,是西方传统文化“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在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表现,而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唯“学”独尊、扬“学”贬“术”,素有“巫医百工君子不齿”之说,“术”被斥为卑贱之学。[31]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仍有一定的市场。加之,我国学位制度起步之时,正是我国人才严重匮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所需的教学与科研型人才青黄不接;同时由于最初的几届毕业生,几乎都有几年或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掩盖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之间的差别。由于上述原因,河北省现行的各种研究生教育形式所遵循的实际上依然是以正规学校和统一教育教学模式为主导的与传统工业化阶段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过程等仍表现出单一和模式化的特征,不同的研究生教育形式之间缺乏特色和差异。具体地说,就是各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也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要求、培养模式为参照,缺乏对自己的合理定位,因此失去了其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而多样性是高等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追求的表现:从外部因素来看,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现实的、多重的,人们总是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寻找适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这就促使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从内部因素来看,发展人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永恒主题,必须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来进行高等教育活动的全部设计。由于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而高等教育就必须跳出追求所谓纯知识或其他的工具性目标的圈子,通过高等教育自身的多样性来追求高等教育的实体价值——帮助对个体适应生活的价值,之后促进个体体悟到生存的意义与生命的尊严,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价值主体,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得到一种真正的精神享受。[32]高等教育的这种多样化选择,促使研究生教育必须摒弃大一统的教育形式,明确各种研究生教育形式的对象、规格、内容和学位授予标准等,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任务,建立起多样化的目标。就如克尔所描述的“多元巨型大学”一样,“它有若干个目标,不是一个;它有若干个权力中心,不是一个;它有若干种顾客服务,不是一种。它不崇拜上帝;它不是单一的、统一的社群;它没有明显固定的顾客。它标志着许多真、善、美的幻想以及许多通向这些幻想的道路;它标志着权力的冲突,标志着为多种市场服务和关心大众。”[33]因而,区分各种研究生教育的形式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外与外在需求。

在教育思想上,各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遵循的仍是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批量、轻个体的大一统教育思想,认为研究生教育过程将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忽视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实际上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树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34]在教育课程体系上,基本是沿用或照搬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基本上是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浓缩与翻版,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具体体现在实践性不强,创新性不足;在教师队伍上,还存在着两个班子、一套人马的现象,一些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在培养专业研究生的过程中仍然遵循“学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到教学,为研究而研究,同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证书不同以外,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毫无特色可言”[35];在教学方法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仍侧重于深层次的学科理论研究,却忽视了注重案例教学以解决实际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即使使用了案例教学,大多也是生搬硬套国外优秀案例,忽视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优秀案例挖掘不够;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上,存在着专业学位论文与科学学位论文趋同的现象,即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往往选择一些理论性的题目,来源于生产实践或具有明确具体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并不多,即便是做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论文时,也总是要想办法将一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加进去,以显示论文的理论根基和厚重之感。总之,从教育的各个环节来看,河北省非全日研究生教育均缺乏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