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相同的。新中国成立前,河北省无论是经济还是普通高等教育都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河北省的经济与普通高等教育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三年,河北省经济严重下滑,河北省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连年下跌的同时,河北省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也逐年减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相同的。新中国成立前,河北省无论是经济还是普通高等教育都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河北省的经济与普通高等教育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5年,河北省生产总值比新中国成立初增长240多倍,人均生产总值也增长了110多倍。全省普通高校由解放初期的3所(河北省立医学院,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发展到2005年的86所;在校生由1949年的0.18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77.4万人。[1]

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时期,全省各项事业积极开展,各高校也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为建设沿海经济发展强省培养合格人才。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一)“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河北省高等教育(1949年—1966年)

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高等教育(1949年—1957年)

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而这种经济基础被战争等原因极大地破坏了,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不具备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

解放初期,河北省立工学院、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由中央教育部管理,因此河北省仅有上文提到的3所高校,在校生仅921人,专任教师119人。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国民经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没收官僚资本,接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企业,并把它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到1952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河北省1952年的生产总值为40.4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25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了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同时,党和政府对旧教育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创立了人民教育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方向。河北省也对原有学校进行了整顿和改造,把旧学校顺利地改变为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并根据形势的需要增设和调整了部分科系。1952年,中央教育部提出,要根据国家建设的整个计划加快院系调整的步伐。这次调整是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河北省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情况:“河北工学院与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大学。河北水产专科学校被撤销,河北农学院的森林、牧医两个系分别并入新建的北京林学院和内蒙古牧畜兽医学院。”[2]

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被载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开阔科学研究视野,积极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河北省的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基本相适应,高等教育各方面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到1957年底,河北省高等学校发展到10所,设专业24种,在校生8513人,专任教师1217人。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高等教育(1958年—1966年)

大跃进”时期(1958年—1960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又急于求成, 1958年全国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期间,教育也经历了一场“教育革命”,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膨胀发展起来。

1958年2月,天津划归河北,因此天津市的高校也划归河北省。同年7月,教育部又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下放河北省管理。1958年下半年,在“十五年普及高等教育”和大办“红专大学”等“左”的思想指导下,各地市纷纷大办高等学校,几乎每个地市都办起了工、农、医、师院校,而且县办大学也开始建校。到1958年年底,各地市师专又改为师范学院,高等师范院校发展到13所,在河北省教育厅备案的高等学校曾一度达到94所,在校生人数和专任教师数也逐年增长。[3]

“大跃进”时期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超出了社会发展需要,不但造成了高等教育本身的质量下降,培养的人才比例也出现了失调的情况。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4]

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同时,我国遭受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决定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到1961年,高等教育也被迫整顿。党中央针对各行各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河北省在贯彻执行的同时,对高等教育也进行了调整。整顿、撤销、合并了部分高等院校,对专业也进行了撤并。这三年,河北省经济严重下滑,河北省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连年下跌的同时,河北省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也逐年减少。

到1964年,国民经济全面好转,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同年11月21日,河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联合批转《关于1964年半工(农)半读试点计划的报告》,安排试办半工(农)半读学校7所。1964年到1966年间,河北省经济终于停止下滑,到1966年河北省生产总值达80.24亿元,创了当时的历史新高。同时,河北省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及专任教师数也开始呈缓慢增长趋势。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高等教育(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初期,河北省与天津市正式分开,并对普通高等院校进行了划分,使得河北省在许多学科领域出现了空白。并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河北省的高等院校经过撤并和搬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学科的建设。在校生人数曾一度减少到0.55万人,甚至低于1956年的0.67万人。

二、1977年—1997年的高等教育

文革”以后,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得到初步的恢复。1977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得到了恢复,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当年在校生数达到2.42万人,基本回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水平。当年的经济比上年也出现了大幅增长。

(一)改革开放形成时期的高等教育(1978年—1984年)

1978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此阶段,由于恢复高考,并且河北省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高等教育需求的扩大,河北省逐渐恢复和建立了一批高校,到1984年,普通高校在校生4.86万人,专任教师达1.12万人。

(二)改革开放发展时期的高等教育(1985年—1997年)

1985年,中国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同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这一时期,河北省经济稳步增长,高等教育也稳定发展。人均生产总值首次超过千元,到1991年已达到接近两千元的水平。1985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到51所,1990年,增加到了54所。在校学生数呈增长趋势,为经济建设储备人才。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河北省的各项事业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蓬勃发展,经济水平飞速增长,1997年河北省生产总值达3953.7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也达到了6079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河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超过十万。

三、高校扩招后的高等教育发展(1998年—)

1998年8月,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其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制定颁布的第一部高等教育法。进入“十五”后,我国国民经济再次连年大幅增长。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年,我国政府开始实行高等学校持续扩招政策,这一政策加大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速度,使得河北省普通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心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前进,发展沿海经济,建设沿海经济强省。这些举措给河北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如图3-1所示。

图3-1 1992年—2006年河北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图

数据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