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经验

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经验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征求各方面意见,于1985年12月21日正式通过了《河北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河北省在探索自己的职业教育之路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总结、宣传典型经验,以典型带动全局。河北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此外,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得以初步理顺,办学效益日益提高。

一、发展历程

一般认为,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最近三十年,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恢复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这一阶段职业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初步发展。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本来就薄弱,“文革”期间大批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被迫停办,农业中学、职业学校被摧毁殆尽,造成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严重脱节。1978年全国高中阶段学生已达1680万人(含技工学校),但其中普通高中生1553.1万人,占92.4%。同样是在这一年,中国职业教育大规模的改革与发展也从此起步。在1978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强调:“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2]会议将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提上日程,这是此后较长时期我国中等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先声。1980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在城乡要提倡各行各业广泛举办职业教育。可适当将一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3]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该《决定》指出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和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仍是我国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要求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个文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影响十分深远。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北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农(职)业中学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大量增加,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状况有所改变。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征求各方面意见,于1985年12月21日正式通过了《河北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这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第一个地方性法规。

1980年,河北省的农业、职业中学学校数为231所,学生数2.6万人。到1988年,全省农(职)业中学374所,188所普通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2411个,初中班818个,在校学生134950人,专任教师11117人,开设各类专业课近200种。1988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人数的31.7%,占当年招生人数的44%。

(二)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这一阶段职业教育得到了调整和提高。

1986年7月和1991年1月分别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明确下一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会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体现了国家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心,是国家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系列决策的具体化,同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和改革提出要求。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二年7月,国务院又发布了《纲要》的实施意见。该文件在分析中国教育面临的形势基础上,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战略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在全国对职业教育比较关注的背景下,河北省委、省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每年都要数次研究职业教育工作,并把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列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内容。1991年的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八五”期间和此后十年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根据会议精神,会后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河北省在探索自己的职业教育之路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总结、宣传典型经验,以典型带动全局。这一点在建设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

河北省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中提出了将县办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集中在一起建设县级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的理论和实验方案,并决定在获鹿县(今鹿泉市)进行试点,并很快取得成功。1991年4月,河北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通知》,提倡并逐步做到一个县集中力量办好一所职业教育中心。[4]同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集中力量办好一批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通知》。河北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1995年,全省金融机构共投入贷款2亿元,各级财政拨款和各界捐资10.5亿元。1993年—1995年,全省138个县(市)的职业教育中心先后分三批通过了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当时的资料显示,1995年校均校园占地128亩,校均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校均图书2.19万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50元,校均实验实习基地152亩。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建成,理顺了县级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并极大改善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河北省138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在校生总数1995年为13.37万人,1996年为17.74万人,1997年达到23.81万人。[5]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使河北省的农村职业教育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受到了全国的广泛瞩目,原国家教委先后在河北召开全国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座谈会和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推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经验。同样是在这一阶段,河北省农村教育综合实验改革经过近5年的努力探索,到1992年初步建立起了农科教统筹模式。此外,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得以初步理顺,办学效益日益提高。

根据《河北经济年鉴》的统计,从1990年到1995年,河北省的农业、职业中学校数有所减少,由362所到359所;中等专业学校也大幅减少,从306所到202所;只有技工学校从241所增加到305所。但是学校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萎缩,因为从在校生数量来看,三类学校无一例外的都是逐年递增,中职学生总数从29.8万增加到了51.7万。这就说明职业学校通过整合,校均规模扩大,办学效益提高。

(三)暂时下滑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4年)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4年。这一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出现暂时性的下滑。

1999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资源重组,提高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2002年7月28日至30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8月28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分析了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明确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决定》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河北省一直紧紧围绕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道路。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农村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等。这一阶段,中等职业教育虽然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总的来说,发展并不景气,呈现出暂时性的下滑趋势。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河北省独有,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减少且质量下滑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1998年至2003年,中等职业教育处于政策调整期。1999年,国家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推动了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教育招生数由108万增加到2002年的321万,增长197%;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数由360万增加到677万,增长88%。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下滑,从520万人减至2001年的400万人,致使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下降。二是受整个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减慢,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组改制,大量职工下岗,对一线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发展联系是最密切的,因此,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

表2-1 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下滑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2000—2005)

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曾受到全国的瞩目,但“九五”后期出现的下滑幅度同样令人吃惊。从学校数量上来说,从1999年到2004年,中职学校数量减少了将近一半,当然其中有布局结构调整的原因;再从招生数量看,1999年到2002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招生数量减少了十万多人,2003年和2004年有所回升;最后一项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中职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比例从58%逐年下降到34%。除了数据上能反映出的规模缩小等问题外,中等职业教育在其他方面同样面临着很多困难。所以这一阶段可谓是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寒冬”,好在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

(四)繁荣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第四阶段以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连续三年扩大招生。

2005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针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指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意见》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以及要采取的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国务院于2005年10月28日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于11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会议精神进行研究部署,提出了相关措施,切实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2005年、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连续两年实现扩招100万人。2007年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扩招50万人,使中等职业教育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基本实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2005年和2006年,中央财政已经投入37亿元,重点支持了763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46个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468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

河北省教育厅于2005年4月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详细部署了本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省教育厅牵头,组织人社厅、财政厅及部分市教育局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对全省职业教育进行了全面调研,为做好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积累了翔实有效的参考数据,有利于谋划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截止到2007年,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878所(含技工学校),在校生总规模已超过百万人,居全国第三位。

二、河北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响应号召,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河北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与其自身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谈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遗余力地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精神和政策措施。国家层面上无论是会议的召开还是法规条例的出台,都是针对当前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极高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抓住了其实质,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河北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紧紧跟随政策的引导,从而使自身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处于主动。河北省的这一做法不仅避免了好多弯路,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为本省的中等职业教育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早在20世纪80年代,河北省在职业教育领域就有突出表现。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首先在一些县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验,这是实施农村教育改革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1987年,国家教委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在阳原、完县(现顺平县)、青龙三县建立了“河北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自1988年以来,河北省每年都召开全省农村教改工作会议,并把此列为考核地(市)、县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省教委组织联合评估小组,对试验县进行检查评估。各县领导也都非常重视,试验县及乡镇都建有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改领导小组,教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教改实验的成功既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添了学校的活力。

国务院于2005年10月28日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于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河北省政府高度重视,第55次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分别专题听取了省教育厅关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河北调研时讲话精神的汇报。省委、省政府要求抓住这次机遇,结合河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认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省教育厅也于2005年11月23日召开了教育系统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会议,要求全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决定》和会议精神的高潮,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决定》和会议精神上来。从行动上来说,省政府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对全省职业教育调研工作进行了安排。会后,相关部门对全省职业教育分专题进行了调研。为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职业教育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河北省把重点放在了研究制定《河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上。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决定》精神为指导,确定了2006年河北省职成教工作六大重点,细化为二十五项任务,力求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操作性强。

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扩招100万,河北省勇挑重担,承担了10万的任务,实际完成扩招13万。对此,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讲到河北省的贡献应该受到表扬,应该鼓励和奖励。

(二)结合实际,勇于探索职业教育创新之路

遵循国家的大政方针固然重要,但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再好的原则与精神都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否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成效,还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意识,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上也是一样。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联系本省的当前实际,谨慎地做出决策,必要时做出新的尝试。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探索具有本省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北省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之一是学校点多,布局分散,规模小,整体效益差。“1989年全省139个县(市)共办起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商业学校、卫生学校、农广校等1297所,平均每个县(市)9所,有的学校在校生不足100人,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6]二是由于政府和学校所属部门、行业提供的办学经费有限,学校数量多就会造成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基本的办学条件,制约了办学水平的提高。此外,在专业设置上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对一些热门专业重复设置,而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却无人问津。针对上述问题,河北省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中提出了将县办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集中在一起建设县级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的理论和实验方案,并决定在获鹿县(今鹿泉市)进行试点。这项崭新办学模式的探索性实验很快取得了成功,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职业教育的结构,提高了规模效益。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河北省在国家教委的指导下,在农村教改综合试验县实行“经、科、教”统筹,由县政府出面,把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兴办教育三者统一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筹措人、财、物。这样一来,职业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科技示范、先进技术的推广中心,为振兴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河北省实行“经、科、教”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得到了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等有关部委的肯定。

(三)突出重点,逐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做大量烦琐复杂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出的经验之一就是要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做好当前工作,而不能急于求成,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等教育结构极不协调,普通高中教育几乎占去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全部份额。针对这一情况,河北省同其他省市一样,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上,集中精力扩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一方面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逐步把一部分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河北省的农业、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从1980年的2.57万人迅速增加到了1988年的13.5万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河北省把重心转移到了中职业教育育的布局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上。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1.不断深化农村教改实验区综合改革。经过近5年的努力探索,初步建立了农科教统筹模式。2.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各市地县的一把手,都亲自抓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市政府还要求县、市长兼任校长,并且每年进行培训,可见河北省对此的重视程度。通过这些举措也确实提高了中职学校的规模效益。

在2002年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工作中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在层次上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二是在区域上以农村为重点。着力办好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走出一条有河北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时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靳宝栓在2005年度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要协调发展,高校招生本科要控制,高职要控制,普通高中规模也要控制,只有中职要大力发展。

(四)多措并举,规模和质量都不放松

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规模,二是质量。如果质量不能保证,规模就很难扩大,即使规模上去了,也最终会掉下来,今天的扩招就会成为明天的负担。只有以质量带动规模,树立规模和质量并重的发展观,才能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河北省自始至终没有忽视中职的质量。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初,急需扩大规模的年代,河北省也一直坚持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注重职业道德和师资队伍建设。最近几年,河北的中职招生工作一直都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主要是得益于我省对扩大规模的重视。在抓好规模的同时,也狠下功夫提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质量主要由学生的就业率来体现,因此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市场。比如在办学体制上,河北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初步形成了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办学模式也比较灵活,大力推行弹性“学分制”“半工半读”,采取长短结合的学制;此外,每年都出台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