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固守着“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招生规模小,并以一种自我发展的形式游离于社会之外,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从适度发展到积极发展,呈现出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发展态势。

摘 要:高校扩招不仅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必然选择,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这一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校扩招;必要性;影响;保障措施

199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实际招生数量达到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51万人,增幅47%。而且,在今后几年内招生总量将继续较大幅度地增长。高等教育如此大规模的扩招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扩招是实现我国2010年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在即将迈进的21世纪,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高新技术发展越来越转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既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因此,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定,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于15%的为“精英教育”,达到15%~50%为“大众化”,超过50%的为“普及化”。纵观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他们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此来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及韩国等国家的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35%~50%,不少国家在50~70年代,就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现已进入或正在进入普及化阶段。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固守着“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招生规模小,并以一种自我发展的形式游离于社会之外,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1998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才达到9%,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教育和知识的差距必然导致技术和经济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从适度发展到积极发展,呈现出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发展态势。实践证明,依靠精英教育的扩张是不行的,必须走大众化的路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这并不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一种选择,而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必须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尽管大众化不单是一个数量的指标,但必须首先增加招生数量,在数量上有大的发展。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增加高等教育投入提供了基本保障。二是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新的教育消费观念正在树立,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三是基础教育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合格生源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四是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已经形成社会的普遍共识,这为社会有关方面积极参与和支持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使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五是激烈的经济竞争,高新技术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高校扩招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将对我国教育乃至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扩招,不仅为高等教育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在思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高科技、住宅建设、旅游业等,却很少想到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目前在我国,特别是在城市,潜在的、有效的教育需求很大。高等教育已不完全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而是成为社会消费和投资的一个特殊产业。发展教育产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是扩招可以直接扩大对教学、科研、生活后勤等设备需求。而且高校需要的高新技术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由此拉动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二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必将促进学校周边地区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三是随着教材、资料、图书需求的增加,能够促进造纸业、出版业、印刷业的发展;四是扩招使基本建设任务加大,教学科研用房、师生住房和生活设施需求增加,必然促进建筑业、装修业的发展;五是高校市场潜力大,风险小,可以吸引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从而拓宽银行的贷款业务。高校产业不仅能够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由依靠物质资本向依靠人力资本的重要转变,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有利于正确引导消费,把更多的居民个人储蓄吸引到教育方面来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手中富余资金的增加,其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大家都愿意投资让子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目前,一般老百姓的储蓄主要用于买房、子女上学、医疗保险等方面,其中用于教育的投资呈上升趋势。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广大国民热衷投资的一大领域。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我国居民储蓄已高达6万亿元,如果拿出其中的10%用于教育支出,那就是6000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学校因缺乏资金不能扩大办学规模,另一方面是不少家长愿意花钱但让子女上学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特别是中高收入居民储蓄相当大的份额完全可以转化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但由于高等教育规模较小,招生数量有限,他们的教育消费意向没有渠道实现。而扩招能够把居民手中大量的储蓄转化为现实的消费。人们之所以愿意向高等教育投资,一是受崇尚教育的悠久文化传统的影响;二是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缴费上学,合理分担教育成本,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三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产业对人才层次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缴费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在未来的就业中得到较高的回报。

(三)能够优化教育结构,保持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偏少,通往高校的路成了“独木桥”,使得许多高中生不能升入高等学校学习;而且由于招生数量偏小,使高考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高等教育成了制约整个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扩招使得高校这个“独木桥”逐渐变宽,直接缓解了高考升学压力,缓解了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高校的扩招无疑会带动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带动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的发展又为高等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充足生源,并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高校扩招将使现有的师资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办学效益。总之,扩招能够使各类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四)能够推迟学生就业,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职工的增多,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这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高校扩招,为更多的高中学生创造了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这就使一部分学生延缓了就业,减轻了社会就业的压力。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毕业生目前的就业也出现了困难,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从总体上看是严重不足而不是明显过剩。其实,把那些低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够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况且,扩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本身就会创造一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三、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高校扩招改革的顺利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坚持“稳定规模,适度发展”的方针。目前,实行大幅度扩招的政策,不少高校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物质保障上,都缺乏充分的准备。高校扩招既为高等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创造必要的条件,确保扩招后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为此,应着重抓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增强高校招生的物质基础

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按照国际惯例,高校的学生不仅要缴纳学费,而且还必须自己解决食宿、医疗、交通等问题。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高校形成了特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后勤体系。学生宿舍、食堂等服务设施这些本应由社会承办的服务项目,都由学校承办,给学校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就高校来说,教师、设备、教室都不是主要问题,高校扩招的最大阻力是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严重不足,后勤已经成为制约高教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彻底改变高校直接办后勤的弊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将现有后勤与学校实行规范分离,使后勤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从而建立起一套“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引导、学校选择”的新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需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高校后勤的基础建设,鼓励开发商、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在高校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学生公寓、食堂,兴建后勤服务市场,举办经营服务项目,建设主要为学校服务的社区化后勤服务区。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责任,并进行宏观指导和大力支持,在征用土地、减免各种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这样就能使高校逐步甩掉后勤这个包袱,将现有的财力真正用到改善办学条件上,努力为扩大招生规模创造条件。此外,要不断扩大招收走读生的比例,尽量减轻学校住宿和就餐的压力。对于走读生可单报志愿,单批录取。

(二)深化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建立国家、社会、个人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新机制

长期以来,教育投入不足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必须相应加大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使高校扩招有必要的经费保障。但是,我国属于穷国办大教育,单靠国家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走“缴费上学”的路子。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受教育者应该合理分担其培养成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高校的收费实行了严格的控制政策,使我国高等教育陷入了低收费、低水平办学的怪圈。近几年来,高校收费标准虽然逐步提高,但总的看收费标准仍然偏低,学费占教育成本的比重仍然偏小。可以说,在国家财政投资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教育事业发展的快慢取决于收费水平的高低。因而,必须根据高校扩招的新形势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断深化高校收费制度改革,提高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这是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比较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在逐步提高高校收费标准的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注意解决特困生在校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确保他们在实行扩招政策和提高收费标准后,也能顺利进入大学学习并完成学业。

(三)大胆引进民办机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

扩大招生规模,实现高等教育的快速持续发展,仅靠国办高校是不够的,必须有社会力量的参与,这是穷国办大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民办高校还比较少,因此,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的事业。同时要努力拓展高等教育资源,积极培育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引进民办机制,在有条件的高校进行“公办民助”二级学院试点;或将现有的学校整体改制,转由大型企业集团举办;或以股份制的形式集聚社会力量合作举办高校。目前,社会力量办学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因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民办高校享有与国办高校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在税收、征用土地、建设配套等方面同样的优惠政策,允许民办学校根据学生成本情况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

(四)改革现有高校办学体制,走多模式发展的道路

将师专与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师合并,尽快实现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两级过渡,同时将现有条件较好的普通中专与普通高校合并,通过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普通高校的招生能力;将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有条件的省级以上的重点中专学校,通过三补一改,组建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并实行以收费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新的办学机制;依托电大、自学考试和其他远程教学构建开放式高等教育体系,宽进严出,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实行远距离教学。通过以上改革,打破单一模式,拓宽招生渠道,扩大招生规模,加快高等教育发展。

(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教育质量

高校在扩招之后,能否保证教育质量,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有质量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扩大招生规模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要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方针,制定扩招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并将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保持高校持续发展的态势。要按照“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原则,将所收的学费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上,以保证扩招的学校在师资、教室、实验室、住宿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条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考评监督体系,并切实加强宏观管理和监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要采取有效措施,注意解决扩招出现的新问题,尽量减少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张益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