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年来,省直属高校坚持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了教育经费和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学、科研、生产等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需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即将业务费分配到系处,财务部门设立明细账户,依据分配限额进行控制,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各高校都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使设备的利用率逐年提高。全省三年对省属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共投资3844万元。

几年来,省直属高校坚持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了教育经费和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学、科研、生产等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一、三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改革财务管理办法,努力压缩人员经费和消耗性的经费开支

几年来,在教职工工资增加、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基本上控制了人员经费和公务费、业务费的增长。1984年和1985年,每生平均人员经费分别为827元、794元,每生平均公务费和业务费为514元、512元。1986年虽然有所增长,但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

1.改革经费分配办法。从1985年起实行了完全按学生人数核定的办法,对教职工超编的单位不再给予经费补助。既鼓励学校挖潜多招学生,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盲日调入教职工的现象。1986年,教职工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2.04,比1984年的1∶1.88,提高了8.5%,等于减少教职工1690人,每年减少人员经费约250万元。

2.改人民助学金为奖学金和贷款制度。人民助学金是人员经费的一部分,过去主要依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发放,用钱多,效果差。1986年,根据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我省把河北医学院作为改革试点,在新生中实行奖学金和贷款,比实行人民助学金时每生每年人均减少58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资金的效益。

3.采取多种包干办法,节约消耗性的经费开支。(1)业务费“限额包干,超支不补”。即将业务费分配到系处,财务部门设立明细账户,依据分配限额进行控制,包干使用,超支不补。(2)公务费“定额包干,节约奖励”。如河北机电学院对锅炉房人员实行定耗煤量、定耗电量、定室内温度等核定指标定额的办法,节约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仅1986年就节约2万元。(3)差旅费“按职核定,结余提成”。如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按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核定出差住宿费标准,超支自付,结余提成。1986年节约差旅费1万元。

(二)突出投资重点,加强教学薄弱环节

在经费分配和使用上坚持了“保证重点,兼顾全面”,着重解决影响教学的三个突出问题:

1.师资培训。三年拿出较多的专款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用于委托代培研究生、助教进修班和教师短期培训。此外,还从省级高教经费挤出一些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如,给八所地办师专、高等院校举办的高师函授、教师本专科班和职业技术师资班等给予专项经费补助。使高普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2.新上专业。根据我省经济发展需要,三年来我们采用经济手段对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共拨专款530万元,新开专业61个,其中电子计算机、精细化工、卫生、食品检验、轻纺、财经等都是经济建设中的急需、短缺专业。

3.重点专业建设。对七所院校的十五个重点专业拨专款进行重点装备,改变了齐头并进、“撒芝麻盐”的状况。

(三)优先保证教学设备费,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既定的预算指标中,设备费尤其是教学设备费安排多少,是衡量教育经费使用合理与否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经费安排上,我们坚持“优先保证设备费,在设备费中优先保证教学设备费”的原则。1985年,经费管理使用权下放学校后,仍要求设备费不能少于预算总指标的25%~30%,并采取审查预算和经济手段对设备费的安排进行调节。

实验室建设是设备费开支的重点。实验室设备累计投资约3000万元,仪器设备由1986年的10万台(件)增加到11万台(件),价值由9700万元增加到1.2亿元。新增加了一批分析测试、计算机及数据图形处理,电化教学等比较先进的设备,实验室陈旧落后的状况有所改善。1986年高校拥有单价两万元以上的精密仪器设备460台(件),价值2800万元;其中电子计算机110台(件),价值1000多万元。

各高校都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使设备的利用率逐年提高。1986年实验课开出率达82%,比1984年提高7%,其中基础实验课开出率84%,专业实验课开出率73%,分别比1984年提高9%和5%。并开出了近代物理、近代化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生理生化、生物工程等一批难度较大的实验。

(四)改革科研经费分配使用办法,开辟高校科研工作的新途径

1984年至1986年科研费累计支出773万元。现有科研机构71个,专职科研人员1244人。拥有科研设备8000台(件),价值1000多万元,形成了一个拥有一定设备和专业科技人员的科研网。三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427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21项,国内首创45项,国内先进178项。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务院各部门及省级科技进步奖103项,全国发明展览会奖3项。

为提高科研费的使用效益,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实行科研经费使用合同制。近几年,改变了过去按学校规模或科研机构大小分配经费的办法。实行了以“定经费数额,定科研项目,定出成果时间”为主要内容的经费使用合同制。并相应地制定了一些奖罚规定,提高了科研人员使用经费的责任感。改变了投资效益差的状况。

2.把消耗性科研活动转向营利性科研活动。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几年来,各高校重视应用科学的研究,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和创造经济价值并举”的方针,加强了成本核算,广泛地开展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让等活动。取得纯收入179万,这些收入的大部分用做科研经费,初步实现了科研活动的良性循环。

3.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近几年,高校科研开始从“半封闭式”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使科研经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河北农大实行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的办学方针,为农村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三年来的开发研究课题约30项,其中有1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把教育经费的迟效性转变速效性,既重视经费使用的微观效益,又重视宏观效益,三年开支科研费68万元,除保证学校正常科研活动外,还取得科研收入近30万元。使农村取得了两亿多元的经济价值。

4.对大的尖端科研项目重点扶植。如河北大学生物工程、环境化学等项日,所需资金多,难度大,见效慢,但属尖端科学。对此,除学校安排正常经费外,省教委给予一定的专项补助,保证了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展。

(五)推行经费使用责任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全省三年对省属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共投资3844万元。鉴于我省高校“文革”破坏严重,百废待举,我们坚持了“抓住重点,逐项解决”的原则,采取了各种责任承包的办法,使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观。

1.搞好“基建配套投资”。三年基建配套投资主要项目是:(1)拆建危楼四座。1985年至1986年,先后拆建河北医学院四号、五号教工宿舍楼;河北医学院邯郸分院实验楼;河北化工学院教学楼(两翼拆除,中间加固)。使久拖不决的危楼问题初步得到解决。(2)用于基建的室外工程和室内设备配套经费。(3)用于购置应在基建列支的五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经费。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影响师生生活和正常教学活动的水、电、锅炉三个老大难问题,三年投资774万元。其中,购置供水管道、水处理设备和建造水塔用款210万元;供电设备、增容240万元;购置维修锅炉、改造和暖气管道及暖气安装设备等324万元,使用水、用电、采暖等老大难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3.切实做好修缮工作。我省不少老校舍破旧,新建院校设施不全,修缮任务很大。三年支出修缮费2198万元,用于维修改造房屋、临建房屋、铺路、护坡等。此外,还搞了校园的绿化美化,使办学条件有了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变化。

(六)积极组织创收,弥补经费不足

1.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收活动。为弥补经费不足,各校在完成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挖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收活动。三年共取得纯收入2605万元。其中,校办工厂、农场、林场、招待所等收入573万元;函授、夜大、委托代培、短期培训等收入859万元。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让收入1042万元;其他收入131万元。

2.合理有效地使用创收。为把各种创收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各校建立了“学校基金”。原省教育厅于1984年制定了《河北省高等院校学校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用等做了具体规定,保证高校预算外收入大部分用于教育发展事业。三年来,预算外资金共支出2395万元。其中购置教学仪器设备5636台(件),价值719万元;用于自筹基建437万元,建筑面积21850平方米;用于修缮196万元;用于发展生产263万元。

二、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物价上涨影响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近几年,高校所用的设备、物资材料价格及差旅费、实习费的增长幅度,接近或高于教育事业费增长幅度。如1986年省财政核定我委年初预算指标(正常经费),比1985年增长8.71%,而高校主要开支项目的价格增长约16%,其中,采暖锅炉增长31%,主要教学仪器设备平均增长约22%,致使效益降低。

2.人员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不断增长,公用经费却逐渐下降。工资改革、人员经费开支范围扩大、标准提高。使人员经费开支大幅度增长,占总经费的比例不断增大。1986年人员经费支出3493万元,比1984年的2496万元增加997万元,增长39.94%。人员经费增长使用于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经费相对减少。

3.“基建配套”挤占了一些教育经费。基建项目的缺口,如室外工程、室外设备、五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等。致使教育经费更加紧张。

三、几点设想

影响高校经费使用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1.做好大型设备集中管理、统一使用的试点工作。目前,高校设备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而全”“大而全”;重复购置、利用率低。1987年,我们拟在一两所学校成立“设备管理中心”,对现有分散在系处的大型设备(单价在万元以上的)集中管理,提高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今后由“设备管理中心”集中掌握设备费,根据各单位教学、科研的需要,统筹安排使用,并相应地制定一些设备购买、保管、使用的规章制度。为促进大型设备的集中管理,省教委将对实行大型设备集中管理的院校给予专项设备费补助。

2.设立经费使用效益奖。每年从省财政核定的教育事业费预算指标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经费使用效益奖”,用于奖励那些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经费使用效益好的院校。把经费分配与经费使用效益结合起来。与此相适应,制定一套各项经费使用效益情况的具体考核办法,并据此对各类院校进行检查、考评及奖励。

3.以使用效益为中心,深化和完善财务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高校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的办法,加强对经费管理使用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推行各种经费使用责任制,逐步把“责、权、利”结合起来;全面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实行奖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

4.开辟财源,合理创收。采取先予后取的办法,继续开展“经营性、生产性单位,科技转让和科技服务,各类办班”三大创收渠道,以弥补经费不足。不断研究高校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探索通过创收使经费增值、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新途径。

《河北高教研究》1987年增刊,张益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