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的力量

和谐的力量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内在的父母”,则是父母一方的角色内化。反之,就会在现实生活中演绎不和谐的“事故”。湖南湘乡育才中学的踩踏惨剧发生后,校方将事故的直接原因归结为学生方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这些往往都是教师内心的不和谐“幸遇”学生内心不和谐造成外在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事故”。每一次学校“事故”发生,社会都会拷问教育。教育“事故”牵扯千家万户,人人都“懂”教育,都是天生的教育家。

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似乎成为教育的公论。其实,性格就是人格,而人格就是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这一点上说,教师不必太忙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因为他们与学生的关系,实际上远比这些知识重要。至于教师对学生灌输的知识,其实是配角,甚至还可能是反角。

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学生内心和谐。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地玩着投射与认同的游戏。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着你的内心。这叫投射。一个人怎样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你怎样对一个人,可能是被他教会的。这叫认同。

新精神分析流派、现代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简单而形象的解释,就是“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所谓“内在的小孩”,其实就是孩子自己一方的角色内化。所谓“内在的父母”,则是父母一方的角色内化。

套用这个理论模式,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有“内在的老师”和“内在的学生”的关系模式;每个老师也有“内在的老师”与“内在的学生”的关系模式。

按照客体关系的理论,会爱的人,得有一个平衡的内在的关系模式。“内在的老师”爱“内在的学生”,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自爱。“内在的学生”爱“内在的老师”,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爱别人。内心和谐的师、生带来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是和谐的力量。反之,就会在现实生活中演绎不和谐的“事故”。

湖南湘乡育才中学的踩踏惨剧发生后,校方将事故的直接原因归结为学生方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其实是学校教师方内在关系的失衡。他们只有“内在的学生”尊重“内在的老师”的行为规范,而没有“内在的老师”爱“内在的学生”的行为标准,所以他们也就没有爱学生和别人的能力。当学生的行为出“轨”了,也就是超出了他们“内在的学生”的行为标准时,他们的“内在的老师”就会把过错归于学生方,关系失衡在现实中就表现为极端的“权威行为”。

十多岁的孩子,在学校中应该是受保护的对象,在校园中嬉闹也是他们所应享受的权利,又如何要求在这活泼好动天性最为表露的年龄段表现出良好的自我约束力?……

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和角色,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教师不和谐的内心冲突(怕学生出问题、怕学生不努力学习……),必须用外在强硬的秩序、管理平复、压制。然而无节制地使用这种权力将会在学生中产生不安全感和抵抗情绪(学生内心的不和谐)。比如时间管理过于“紧凑”,造成学生必须“争分夺秒”,只要有“条件”(停水停电、老师拖堂、重大考试等),各种事故发生是必然的。“调皮”(内心不和谐)孩子的挤压推搡有故意的成分,“守规矩”学生的挤压是“恐惧”(内心不和谐导致)违背学校制度造成的……

高三的学生因老师的批评而自杀,11岁的小学生因惧怕考试而跳楼,还有初中生结伴“离家出走”,等等。这些往往都是教师内心的不和谐“幸遇”学生内心不和谐造成外在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事故”。

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是和谐的,就会认为“我能行,我能控制局面”、“我是好学生,我能学好”,“自我实现的预言”是积极乐观的,在遭遇打击和挫折时,会努力将事情拉向积极乐观的方向,从挫折中复原。

每一次学校“事故”发生,社会都会拷问教育。追究教育局、学校、教师各方面的责任,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声音仿佛凸显了出来。教育“事故”牵扯千家万户,人人都“懂”教育,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所以教育的人际互动,不只是与现实中的人,还有各种媒体网络等。压倒性的指责、批评之声让教师恐惧、担心、自责、内疚……内心更加不和谐,然后“矫枉过正”,然后再“纠偏”,然而,越控制内心,外部关系越失序,越发不和谐。

最终可能收获了最大的失序——要么学生的个人意志被教师的控制欲望杀死,要么学生叛逆而成为一个我们所惧怕的“问题学生”。

与学生相处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面对着的那个人,并非是一个简单一致的人。其实,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关系,即这个人的内在的关系模式。并且,这个人与你相处时,一定会玩投射的游戏。或者,他会把他的内在关系模式中的“内在的老师”投射给你;或者,他会把他的“内在的学生”投射给你。这几乎是必然的。

其实一个班级总是会不断给教师言语的以及非言语的暗示。通过与学生交往,教师和部分学生个体以及教师和整个班级之间会产生交流互动。好的教师知道如何审视这些混杂的交流,会分辨可以忽视的交流和需要仔细注意的交流。使用眼睛和耳朵来理解班级中的暗示,就如弗洛伊德所说,手指头都会喋喋不休地暴露你的心声,更别说天真率性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掩饰和伪装。所以我经常会一进教室就“嗅出”我喜欢和不喜欢的味道。

当我们能注意到细节,见得更多、听得更多,感受也更多时,我们就有了能够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证据。如果我们走进他们的领地,而不是期待他们来到我们的领地,我们就会有更多与他们建立联系的机会。

我们听到某人对我们说的词句,但却丢失了语调中传达的潜在信息——情感、心态、情绪。学生被老师批评之后自杀,家长闹到学校其实是对教师腐化心灵的拷问。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各类信息都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尤其是师生交流中的语言沟通。

我们所有人使用的语言都折射出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语言与我们观察到的别人的语言互相匹配。从北到南的工作调动,我接触了不同文化下的不同学生、家长、同行,语言是我最大的障碍。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能灵活运用语言并使自己的语言与他人匹配的能力提高了,也增强了自己的交际技能,与学生的关系也和谐了。

学校,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同样也是一个社会和情感环境。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分配任务的态度有潜在的学习和成功的含义。帮助每一位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拥有成长力量”的价值,应是学校教育的全部意义所在,而这也是所有学生所期望的。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还必须善加利用身体语言信息。这在一开始可能会比较困难。

作为一个开始,我曾经给自己设定一项任务:“请陆奂同学每天给我背5个单词”,同时他汇报、我记录他的“一天情感、情绪日记”。我观察他说话时使用的手势、坐姿和站姿,观察他面部表情的变化……潜移默化中,当我俩在一起时,我与他说话的用词、语速、语调越来越相似,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有一天他居然脱口叫了我一声“妈”。同时发现,当我们的行为最匹配的时候,也是感情最融洽的时候。和谐带来积极的改变:发现别人行为和言语中的一些细节,带来一些全新的体验和感悟,更能理解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掉进“想当然”的陷阱(对别人所说的话制造出你自己的一个理解版本),圆融人际互动。

和谐关系,还包括我们通过书本、网络和电视等媒介与其他人的和谐互动。还不只是我们与人的和谐互动关系,还有我们与其他生灵乃至大自然的和谐对话。每一个和谐互动都是机会,即促进你心灵成长或改变的机会。这就是和谐的力量。

其实,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有内心悠闲、和谐,才能在内心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内在关系模式,师生的人格才会完整,生命才会丰润,生命中的互动才能和谐完整。

生命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互动的学习过程,在悠闲中学会悠闲,在激情中学会激情,在爱中学会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调整中学会相处,在每天的经历中学习。

我深信:我们接触的每个人、经历的每件事都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在的智慧。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经历都是在以某种方式训练我们,最后激发出我们生命成长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