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建设建议

资源建设建议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既要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沟通与横向联系,又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母语教学的客观需求开发最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而不能盲目仿效其他学科教师的做法,以免不伦不类,弄巧成拙。

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语文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师、教材、学生、家庭以及社会中所有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语文教师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相关的各种资源。

1.主动转换角色,积极参与语文课程资源建设

教师既要当好语文课程的实施者,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活动,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教学特点、需要和本地、本校的客观实际,主动向学校领导建言献策,为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奉献智慧。

2.积极参与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建设和管理活动

学校要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人力等后勤保障,严格按照《江苏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做好各项工作,尤其要保证学校图书馆的存书数量、报刊订阅数量及其借阅比例等,语文教师应主动为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推荐介绍优秀图书、报刊等,每周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时间不少于2小时,同时组织并发动学生不断完善班级图书角借阅、流转机制,定期开展“读书节”“读书周”以及校园书市、图书漂流、读书演讲、与作家零距离等专题活动。同时,语文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争取学校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图书、报刊等,并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3.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遵循母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在积极能动的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听、说、读、写、思诸方面获得能力提升。这是由语文课程特有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功能所决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既要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沟通与横向联系,又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母语教学的客观需求开发最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而不能盲目仿效其他学科教师的做法,以免不伦不类,弄巧成拙。同时,要注意课程资源自身所具有的多质性特点,也就是说,同样的课程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运用可以为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服务,不同的学科可以运用同一种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应主动打开与其他学科课程资源共享的通道,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善于从其他学科资源中发现其有益、有效、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推动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进程。同时,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重视学习和吸收课改先进地区甚至是国外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建设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

4.科学利用语文教材和课堂自身的资源

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蕴涵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材所选课文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写作技巧及其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启发示范作用和持久的熏陶濡染功能。所以,面对教材这一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主动更新教育观念,变简单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要主动开发和利用语文学科活动性课程资源,有序开展专题讲座、文学社团、校刊采编、课本剧表演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时,要善于捕捉生活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的资源性因素,如学生的表现、发现及互动行为等,机动灵活地作用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5.因地制宜用足社会资源、环境资源和网络资源

根据语文教学的客观需要,与当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历史纪念馆、博物馆及有关的社会团体等建立稳定的常态联系,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的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应有的语文课程功能。语文教师要主动掌握互联网搜索查询、微博发布、论坛交流以及微信、QQ等现代技术,组织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帮助他们掌握必备的信息提取、筛选甄别及互动参与等基本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