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世纪农村教师政策的若干问题

新世纪农村教师政策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既注意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同时也遵循了农村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的规律。纵观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若干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农村教师有时成为教师政策的受歧视者和被遗忘者。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就存在这一问题。从稳定队伍、促进发展的角度而言,保持农村教师政策的连贯性是必需的。

通过对三十余年来农村教师政策的回顾,我们发现,政策的调整和转变势在必行,整体上比较适时、适切。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既注意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同时也遵循了农村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的规律。当然,现实中各种非理性的、多种利益冲突导致的人为因素常常影响政策的效力。与此同时,我国教师政策制定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纵观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若干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1.教师政策的统一性与农村教师政策倾斜及适度弹性问题

社会公平的视角而言,政策在作用于其对象时,应遵循政策统一性的原则,以确保对象内部在利益上的大致均等,甚至为保证对象内部弱势群体的发展,而对优势群体采取一定程度的“反向歧视”措施。然而,反观我国教师政策发展的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却有着难以割舍的城市情结。农村教师有时成为教师政策的受歧视者和被遗忘者。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教师政策开始呈现向农村教师适度倾斜的端倪,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倾斜的力度似乎还不够,有些政策尚未能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产生显著效应。

我国存在较严重的城乡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现象,建设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教师政策的总体取向,但对西部地区和其他落后地区而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稳定、合格”仍是需要政策保证的重中之重。保持农村教师政策的适度弹性,可能更有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去合理规划本地区的农村教师发展。从现实的状况看,一些农村教师政策则过分强调了统一性,这样,一些新政策反而可能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化的羁绊。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和专业配置不合理问题较为严重,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却始终无法解决,其原因就在于按照以学校师生比核定教师编制的政策,在当地农村教师总体超编的前提下,引进新教师相当困难。

2.政策的方向性与细节性扭曲失真问题

党和国家在制定全国性的、宏观性的农村教师政策时,有时把重点放在政策方向性的把握上,而把操作细节的问题交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地方政府来具体规定。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实施细节时,往往对政策执行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考虑不全,未充分预测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人为阻力,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育政策失真,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执行活动及结果偏离政策目标的不良现象”。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就存在这一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地区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选派教师的数量极其有限,难以在农村地区学校发生辐射作用,而且一些选派教师尤其是城市选派到农村学校的教师难以符合优秀的标准,甚至有个别学校把选派作为贬抑教师的一种手段,加之宣传力度的缺乏,致使被选派教师在新环境中缺失工作动力,得过且过。

3.政策的连贯性与及时调整问题

从稳定队伍、促进发展的角度而言,保持农村教师政策的连贯性是必需的。当前,社会发展变化尤为迅速,如不注重根据形势变化对有关政策做出调整,必将导致政策僵化,从而阻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在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公办教师的收入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以后,城市教师工资大幅度提高,而农村教师的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日益凸显。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城市学校有经济来源解决本校教师的福利待遇;第二,国家出台的教师工资政策,地方因财政困难没能落实;第三,编制计算不合理,农村学校确定编制的师生比要高于城市学校确定编制的师生比。

解决城乡教师薪酬的差距、农村教师编制核定、控制农村现有教师外流等问题,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需要从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一事实出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责任分担,妥善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快速、健康地推动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适时、适度根据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师资队伍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具体政策进行调整,有关部门还有比较多的事情可做、应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