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适应不良的定义

社会适应不良的定义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欲定义社会适应不良,首先须对社会适应下一个定义。综上所述,本书对社会适应不良的定义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未能达到与社会环境相平衡,从而导致个体身心出现问题的状态。

欲定义社会适应不良,首先须对社会适应下一个定义。由于研究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兴趣与研究取向下定义,致使有关“社会适应”一词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表述。兹援引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适应的主要观点并分别整理如下:

国内学者郑毅与陈学诗(2001)认为社会适应行为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即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程度的能力。赵小菲、张秋水、单友荷、张惠开与郭兰婷(2002)则称社会适应行为早先被称为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黄希庭、杨治良与林崇德(2003)定义“社会适应”为“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随之而改变,使之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张雪娇与赵亚茹(2006)将社会适应能力定义为个人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独立生活、运动能力、作业能力、交往能力、参加集体活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6个方面,是人立足于社会力求生存的基本条件。

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通过顺应环境、调控自我或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平衡的动态关系,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社会协调状态的综合反映(邹泓,余益兵,周晖,2012)。徐礼平、田宗远与邝宏达(2013)持有类似的定义: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对内在心理的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及对外在社会环境的学习、应对和防御以达到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平衡的过程和状态,其本质就是和谐与平衡。社会适应指的是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与心理状态,达到社会所期望的发展目标的程度(张光珍,梁宗保,陈会昌,陈欣银,张萍,2013)。

国外学者Lambert(Harriron,1987)提出,社会适应行为早先被称为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并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Cavell(1990)认为社会适应指的是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与心理状态,使之达到社会所期望的发展目标的程度。

我国学者廖明英在2006年对社会适应的定义进行了总结:

一是认为社会适应是指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适应。

二是认为社会适应(即社会生活能力)是指个体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的适应与应对方式。

三是认为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四是认为社会适应与人们的基本人格趋向相联系,也就是说,人们通过人格基本要素所决定的适应特征来适应现实社会环境,如果人们身上具有某些人格特质则有助于人们应付外在压力并适应社会。

由上面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社会适应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不同的人关注社会适应的不同侧面,归纳起来社会适应包括以下几点含义:

(1)社会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2)社会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过程。

(3)社会适应有其内部机制。

综上所述,不同的学者将社会适应看作一种过程、程度、能力、状态或者反应。本书将社会适应定义为个体与社会环境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的过程。由此可以反观社会适应不良的定义,即社会适应不良是指由于环境的变化,学生原有的社会生活模式被打破,而无法立刻建立起新的模式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自然或社会环境的变化或影响导致的个体心理失衡的不良状态。

综上所述,本书对社会适应不良的定义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未能达到与社会环境相平衡,从而导致个体身心出现问题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