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悟生活,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感悟生活,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民族语言的教育,承担着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神圣使命。在80字左右的简述中,考生感受文本,领悟生活,呈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言文课外阅读文章《秦西巴纵麑》表达的也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最终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同情这样的寓意,这同样是中华民族千年流传的美德。而且,在作文中表现的“我们”这样一个群体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宿构之作。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能对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尽责,应该是21世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民族语言的教育,承担着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有人情味的民族。对人应该善良、真诚,要学会宽容,要学会感恩。两篇刻意选择的阅读材料,正体现出命题组的匠心

第19题,“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该题既是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新题型,又是落实“两纲”精神很好的支点。考生联系文本,重新发现作品的人物和学生的心灵相互对话,考生对文本的鉴赏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80字左右的简述中,考生感受文本,领悟生活,呈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言文课外阅读文章《秦西巴纵麑》表达的也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最终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同情这样的寓意,这同样是中华民族千年流传的美德。

作文命题《我们的名字叫_________》。这一命题,在以往命题的基础上,再一次突出了关注现实、感悟生活、走出“小我”、倡导合作的鲜明导向。今年的作文命题,用的是半命题的形式,没有任何主旨倾向性的导语,意在让考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加自由发挥的天地。考生可以写欢乐、喜悦,也可以写尊严、责任;可以写拼搏、奋斗,也可以写谦让、放弃。让考生更有创造性地描写“我们”的世界,表现“我们”的世界,写出考生在交往、合作和发展中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题目中“名字”是一种比喻,有一定的概括性,这一概括,就是考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考生可以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转化为一个体现文章主旨的词语和句子,作为选材和立意的依据。而且,在作文中表现的“我们”这样一个群体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宿构之作。

总之,2006年的中考语文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学业考试的特点,既希望全体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区分度。试题不仅能检测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而且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推进二期课改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整套试题保持历年中考题型的相对稳定,但更强调整体阅读的把握,希望对语文课堂里文本的架空分析是一次纠偏;更强调概括能力的运用,希望对语言表达的准确得体是一次促进;更强调赋分的层次,希望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有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判;也更强调语文考试目的和语文教学目的的一致性。

(本文发表于《语文学习》2006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