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精神是教师教育之魂

人文精神是教师教育之魂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传道”,传授做人之道,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世之典范”“人之楷模”,这既是社会给予教师的殊荣,也是教师用以自律的原则。人文精神是教师教育之魂。弘扬并塑造人文精神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教育实现其社会价值所赖以运行的精髓所在。也正由于此,我国许多师范大学的校训就深刻体现了其精神之“魂”。

教师的从业要求来看,教师必须具有人文精神。早在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对教师的要求中就饱含着特定的人文素养标准。首先,“师”与“道”“德”相连。“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18]“出则有师,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19]其中“道”即为人之道,教师的首要职责即“传道”“喻德”。唐代文学家韩愈进一步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0]有师才有道,为师需有道。其次,为人师表。作为一代先师,孔子首次提出以身作则的“师表”原则。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1]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22]第三,“师”“礼”相通。“师者,所以正礼也。”[23]师成了礼的化身并以标榜世人。近代以来,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多要求,但首要的一点仍然在于“德”。总之,无“道”、无“德”、无“礼”、“身不正”者不可为师。

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首先,教师职业的文化传递功能要求其自身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传道”,传授做人之道,是教师的天职。一位无“道”、无“德”的教师是无法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传予下一代的。在当前党和国家着力扭转社会畸形发展之际,作为工作在文化一线的教师,更应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播下星星人文之火。其次,新一代的健康成长需要富含人文情怀的教师呵护。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思想上、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精心呵护,并以积极的为人之道“先占”其心灵上的“白板”,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其健康成长。最后,教师良好形象的塑造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人文精神为根基。教师是“世之典范”“人之楷模”,这既是社会给予教师的殊荣,也是教师用以自律的原则。对此,教师必须“食足”人文精神“食粮”并不断加强“修身”,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教师专业发展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在于对教师这一职业情感态度的构建。“人文为科学提供精神动力。没有精神动力,科学行为就不可能完成。……人文为科学的应用与发展搭建深广舞台。”[24]教师只有在“食足”人文精神“食粮”的基础上,其专业发展才有正确方向,才有无限动力。

人文精神是教师教育之魂。弘扬并塑造人文精神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教育实现其社会价值所赖以运行的精髓所在。也正由于此,我国许多师范大学的校训就深刻体现了其精神之“魂”。如北京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师大的“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广西师大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华中师大的“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