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性质和任务的转换

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性质和任务的转换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起课堂教学,一般人,自然地想到的是教师在教室中上课,学生在教室中听课。这些课堂教学硬件以及可以编写成条文的管理制度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形体。这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里属于具有正常灵魂的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十余年的改革实践,人们已经意识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程改革的意识和理念是否能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提起课堂教学,一般人,自然地想到的是教师在教室中上课,学生在教室中听课。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则会用专业语言来说明他们的观点。例如:

课堂教学是教师按照预先编写的教案,在给定的时空里,运用一定理论、技能、手段和方法,给班级的学生进行讲授、对话、辅导答疑、操作示范的活动。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在可稳定持续使用的场所(如教室、实验室、操场等)、有特定的教学设施支持下进行的教学活动。

第1种看法,着重从教师的教学活动来描述,学生只是教师活动的受众;第2种看法,认为课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第3种看法,强调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场所和设施。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学生、教学场所、设施、教材、教具、教学制度、教学计划等。这些课堂教学硬件以及可以编写成条文的管理制度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形体。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什么?教师应该怎样看待、理解教学目标,怎样选择教学内容,怎样处理教和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怎样设计、组织学习活动,这些决定课堂教学方向和效果的根本性问题,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形体类似的课堂教学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灵魂。研究课堂教学,要研究它的形体,更要研究寓于形体里的灵魂。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张教师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好教案,以大纲、教材的文本和自己的认识与经验设定教学起点,按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来设计组织教学。教师采用细密的逻辑演绎,用一连串窄小的问题通过设问、提问来配合讲演;学生则专心听讲,顺着教师设计的思路接受前人研究所记录下来的文本知识,再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追求教学进度和预设教案的顺利实施,因此,课堂常常成为“教案剧”的演出舞台,教师是主角,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群众演员”乃至“观众或听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里,主角和配角如果能成功地演绎预先设定的教案,教学就是成功的。这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里属于具有正常灵魂的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本位,以认知目的实现为中心,重知识结论、研究结果的理解和记忆,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压缩甚至取消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探索活动,弱化了学习、研究方法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记、练,应付检查考试的学习方式,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师生关系蒙上了对立的阴影。过分强调选拔、淘汰,让学习同伴间竞争气息浓厚而合作交流氛围淡薄。过分强调文本,忽视学习内容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显得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丢失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缺乏探究、质疑,注重听、记、练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多数学生习惯于模仿、依赖,泯灭了创意和创造性……

十余年的改革实践,人们已经意识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程改革的意识和理念是否能在课堂中生根发芽。提出课堂转型,就是要从教学目标、教与学的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观念和教学策略、方式方法的转变:

• 把课堂教学目标从单纯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试能力的培养转换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上;

• 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景,营造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氛围,依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 把课堂转换为学堂,让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要把精力从专注于自己的讲授转换到精心组织学生的主动与合作学习上,发挥鼓励、支持、协同学生学习的作用;

•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支持、帮助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只看教师讲解的精彩与否、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应试能力提升了多少,要着眼于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