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孩子做学习计划和人生计划

教孩子做学习计划和人生计划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的孩子学习从来没有计划性,即使逼着他做计划,也不按计划执行。因此,孩子在青春期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初步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经常需要劳动、挨过饿、受过累的孩子也很容易明白,学习能让人过更轻松的生活。家长要在精神上给予孩子鼓励、理解和支持,而物质上的不满足促使孩子产生需要。旅行和不同生活的体验,让孩子开阔眼界和胸怀,产生远大的理想。

我的孩子学习从来没有计划性,即使逼着他做计划,也不按计划执行。学习凭兴趣,热情来了,拼命学习几天,然后感觉累了又玩几天。成绩也不稳定,忽高忽低的。如果家长和老师不抓紧了,他就会非常自由散漫。我们的教育也有些问题,我比较爱唠叨,忍不住为孩子做事情,提醒他这个那个的。而他爸爸则大撒把,什么都不上心,平时不怎么管孩子,考试不好了就跟孩子急,孩子也不听他的。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管好孩子,请帮帮我们!

一位家长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般孩子到了六七岁,要解决的人生命题是:“我是从哪儿来的?”到了十三四岁,他们要解决的人生命题是:“我将向何处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到了25岁要解决的人生命题是:“我是谁?”因此,孩子在青春期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初步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但是,如果家长为孩子做得太多,想得太周到了,孩子没有自己的需要,就不会有什么追求和目标。如果家长自己没有什么人生理想和目标,也不能给孩子什么好的榜样。如果家长只让孩子埋头学习,从不给孩子机会去抬头看路,孩子也容易想不到自己的人生出路。

人有了需要才产生目标和理想,怎样让孩子产生需要呢?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发现,人的需要是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产生高级需要。

学习是为什么?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虚荣心?为了讨父母欢心?为了获得别人认可?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乐趣?在贫困家庭里生活的孩子很容易就明白,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经常需要劳动、挨过饿、受过累的孩子也很容易明白,学习能让人过更轻松的生活。所以,家长从小对待孩子不要过度满足物质需要,要适当地剥夺一些,不要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享受。在物质生活条件上不让孩子受任何委屈,更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劳动,孩子不知道艰苦和劳累的滋味,这样孩子是不可能产生需要的。家长要在精神上给予孩子鼓励、理解和支持,而物质上的不满足促使孩子产生需要。

每当孩子取得好的或是不好的成绩,家长都不要过于高兴和不满,因为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真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是改变他们命运的途径,不是为家长而学习。例如,孩子放学后先做什么,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先做作业和是先做家务,都是对孩子有利的,将来的人生也是如此选择,不学习就劳动。如果他们选择了玩,家长也跟着玩,饿了怎么办,只能大家一起做饭、劳动,下次孩子就知道该做什么了。玩就意味着挨饿,这个道理不是讲的,是要孩子体验出来的。

人的最高需要是实现自己所有的潜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只有对他人有价值,社会才赋予他价值。要让孩子体会这一点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价值,对于孩子的发现、发明、进步、对问题的认识都要表示欣赏,尤其是独到之处要懂得鼓励他们,不要无情地打击他们。成功心理学家克里斯顿的孙子在小学五音不全、数学不好、协调性不好,他没有强迫孩子学音乐、奥数和体育,他发现孩子很会算账,就问孩子最想干什么。孩子说想办个娃娃公司,用业余时间批发文具。结果成立了总公司和分公司,帮助同学购买文具,自己还挣了不少零花钱。到了中学后,爷爷又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说想学心理学,虽然他音乐、体育和数学不是长项,但是他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很好,后来也成了成功的心理学家。如果家长看别的孩子学什么,也让孩子去学习并不擅长的事,孩子不喜欢,也不可能有成就,更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孩子没有自己的理想和快乐,活得特别累。而有的家长自己活得很成功,没时间管孩子,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和引导,孩子茫然而散漫,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除了家长的榜样以外,还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些成功人士,例如聆听大科学家的演讲,孩子也会因为佩服而愿意成为那样的人。

另外,做慈善事业、义工、志愿者等,让孩子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产生人生的价值感。旅行和不同生活的体验,让孩子开阔眼界和胸怀,产生远大的理想。这些都是家长可以尝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