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具有双向性

思维具有双向性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可以这样说,人的思维是一种双向运动,它既能从一些既定的、同时又比较杂乱和独立的事物中引发联想,进而考虑到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情况。总而言之,我们或许能够接受一个看起来非常有道理的联想,也会搜寻尽可能多的因素去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并通过严格的检验来验证自己的联想是不是正确、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思维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结果,它能够把一些原本相互孤立而又零散的事物有机地联合起来,并对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联结和组织,运用一些连贯的环节,实现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在逻辑学中,这样的过程被称为“中项”。

在思维过程中,这些事实是思维后期推理的依据,构成了思考时的众多原材料的一部分。接着,根据这些原材料,人们可以进行联想,会想到它们的一些内涵或者延伸意义,如果这些延伸意义得到证实,那么之前所有的孤立、零散、不一致的事实就会被安排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它们之间就会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联想而得到的某一事物的外延含义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为思维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智力观察的角度,让人们更加容易、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和思考,并针对已经清楚的问题,去寻找一种更加全面的研究方式,然后再通过实验去证实自己的推断。

也可以这样说,人的思维是一种双向运动,它既能从一些既定的、同时又比较杂乱和独立的事物中引发联想,进而考虑到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情况。同时,思维也能够从这个具有一定内涵与意义的实际情况出发,回过头去思考那些已经存在的具体事实,这不仅能够让过去和现在相互连接,还能让已经存在的事实同联想到的事实相连接。

思维的这两种运动如果再进行区别划分的话,第一种运动可以称为“归纳”;第二种运动可以称为“演绎”。一次完整的思维一定会包含这两种运动,即既包含了归纳——一种观察到的或者想到的特殊的思考;也包含了演绎——从一个整体出发,回过来去思考那些具体的事实。

归纳和演绎在思维的过程中会形成良好的互动,这种来回互动的思维也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思维可以是随意的,这种随意的思维或许只是一种随想,并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另一种则可能是严谨的,通过精心的思考和安排而获得。但是无论怎样,思维都意味着这样一种功能:能够让不同经验的差距得到弥合,让原本相互独立、彼此看似不容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思维连接在一起。

虽然思维是一种功能能力,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并没有真正让这份能力发挥效用,更多的时候,我们思考一件事情只是从一个思维匆匆忙忙地跳跃到另外一个思维,或者从一个点蜻蜓点水地略过,轻易就抵达了另外的点。人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觉得细致思考过于伤脑筋,所以不愿意通过细致的思考来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获得可靠的答案。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认真思考,他们懂得思维的联系和意义,所以也更容易坚持良好的思维习惯。对这部分人来讲,生活拥有更多的条理性。总而言之,我们或许能够接受一个看起来非常有道理的联想,也会搜寻尽可能多的因素去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并通过严格的检验来验证自己的联想是不是正确、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包括许多方面,要先形成明确的环节,让各个因素事物相互连接;还要通过联想提出尽可能准确的信念,再通过推理检验的方式去证明这个信念是不是准确。如果事情的整个情况能被明确地表述出来,那些直观的事物和讯息就演变成推理的前提,为后期的推理提供依据。同时,最终所确立和形成的信念也能够成为符合逻辑和理性的结论,两者之间是相互印证的,而不单单是一件事情的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