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活动的集中共有因素

思维活动的集中共有因素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我们对思维的几种不同含义作了相对具体的探讨和分析,但是事实上,上述几种思维活动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彼此相互交错,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觉得难以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所以,思考意味着对一种事物建立信念,是相信或者决定不相信信念的建立不是根据对这一事物的直接观察,而是借助其他的事物,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信念的依据理由或者凭证。这其实意味着他还不确定到底是不是这样的。

虽然我们对思维的几种不同含义作了相对具体的探讨和分析,但是事实上,上述几种思维活动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彼此相互交错,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觉得难以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探讨的任何一种思维活动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选用这些例子就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它们的不同。现在,我们不再区分它们的不同,而是转过身看一看非常基本的、介于用心思考和随便想象之间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解释思维的中心因素,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某天,风和日丽,一个人随心漫步,边走边想一些事情。忽然,他发现空气变得有点冷了,于是就想:可能是要下雨了吧!抬起头一看,天空果然已经被乌云遮盖。意识到暴风雨可能马上来临,他赶紧加快了脚步。

我们能否在这样的描述当中发现思维活动的印记呢?漫无目的地走路一定不是,抬头观察天空也不是,想到下雨可能是,这属于一种推测——他感受到了冷风,然后抬头看见乌云,推测天快要下雨了。

我们再设想另外一种情景:一个人走在野外,他突然感受到了清凉,但并没有想到下雨。然后抬头看云,他看到天空有各种各样的云彩,这时候,他感觉天上的云彩像一种形状,像奔跑的马,或者一个人的脸。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云彩的联想。在两种情况下,两个人看到了一样的东西,即天上的云彩,然后联想到了没有看到的事物——下雨和奔跑的马、人的脸。暂且不去关注是什么因素让他们感受到清凉,单单就联想到不同的情况来说,这是一个共同因素,即想到未观察到的事物。

但是,它们又有很明显的区别。虽然看到天上的云彩而联想到奔跑的马或者人的脸庞,但是观察者不会相信云彩真的是马或者人脸,也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事实。所以,这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思考。相反,抬头看见满天的乌云,然后联想到乌云与下雨的关系,并由此推测出天要下雨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乌云成了下雨的依据。

思考还需要包含预示的关系,所以,想到一件事物预示出另外一件事物,从而考虑到一件事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看作另外一件事物的信念的依据,这一切的过程和作用就是开动脑筋思考的中心功能。

在这里,和“预示”这一词相同或者相似的词语还可以有“显示”、“指明”、“指出”、“表示”、“象征”、“暗示”等,当然,还有“表明”、“提示”这样的相近词。有时候提到由一个原则原理联想到对另外一个原则原理的信念,还经常用到“意味着”这个词。

所以,思考意味着对一种事物建立信念,是相信或者决定不相信信念的建立不是根据对这一事物的直接观察,而是借助其他的事物,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信念的依据理由或者凭证。以我们经常遇到的下雨这一事物为例,有时候,我们知道下雨是直接感受到天上落下的雨滴;有时候是看到地面或者草坪上的雨水雨珠;有时候是看到外面的人们都打着雨伞;有时候是注意到气候变凉、乌云密布。

再如看人,有时候是直接看到了一个人;有时候是认为自己看到了一个人;而有的时候则是根据一些迹象,例如影子、鞋印等,来判断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模糊的影像是一个人。

在本书中,我们所谈到的思维就是指这样的一种思想活动,即以一种观察到的事物为依据,去推测或者判断出其他的事物,然后将作为依据的事物当作后者推测出的事物的依据或者基础,这就是信念的产生。不过这个时候,信念还不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好比一个人说:“我想应该是这样的。”这其实意味着他还不确定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推断而得出的信念有可能在后来被证实,但是在这个阶段,它一定还包含一些推测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