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丰富多聚的活动

丰富多聚的活动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们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列万的父亲——努格扎尔叔叔来到了孩子们中间。虽然努格扎尔叔叔的要求很严格,同一个舞步往往要让他们练习好几遍,但他们都爱上了舞蹈。至此,这次活动就宣告结束。在告别的时候,吉维叔叔对孩子们说:“你们学会了‘戏剧语言’!”

但我决定还要走得更远些:请家长们到学校里充当自己的孩子的教育者。

从星期一起,我们就要实行学日延长制了。在每天的课结束以后,孩子们还要在学校里度过六七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究竟该让他们干些什么呢?让他们在学校里无事可做,感到寂寞,这是不能容许的!

我深信,儿童是愿意接受教育的,只是他们不可能对我们这样说而已,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志向。他们不喜欢既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做什么的那种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常说,儿童是自由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让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但是,我们知道,他能否实现他想干的事,是以我们能提供给他干什么事为转移的。儿童是活泼好动的人,对他们来说,如果没有形式多样的活动供他们选择,那么,自由和自由活动时间就毫无意义。我深信,在延长学日的小组里,不给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能激起他们情感的奋发和认识积极性的活动和娱乐,他们将会感到烦闷。他们将想念善于领导儿童活动的乐观的善良的教育者。但愿谁也不会误解我的意思。我并不认为,孩子们整天漫无目的地蹦蹦跳跳、吵吵闹闹,这就是他们的最大快乐,所有这一切就是使他们得到充分满足的活动形式。不,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可能使人烦闷。如果一个儿童无所事事,整天东游西荡,我要请读者相信,他也会因此而感到烦闷的。

我像我的千千万万同事一样,正致力于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智力、劳动、伦理道德、美学情操和体育等方面——的事业。我力求做到,使所有这几个方面在正在形成着的儿童的个性中和谐地结合起来,并互相促进。因为个性不是上述品质的堆积,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为了使我的努力能够变为现实,我操心着组织我的6岁学生从事各种各样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因为活动是发展和形成的条件;只有彼此有目的地互相结合起来的各种形式的活动才是全面与和谐发展的条件。

光靠我们教师这一班人,是难以胜任下述任务的:把朝气蓬勃的、充满生活乐趣的学日延长时间奉献给儿童。我们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谁的帮助?

不用说,需要家长的帮助!

我设想着我的“零年级学生”在学日延长时间里的生活:在教室里,在走廊里,在校园里,在公园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究竟可以给他们提供些什么样的活动呢?

在教室里,将课桌移到两旁。在教室的中央,椅子呈半圆形排列着。孩子们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在他们的手中各拿着一件乐器:木制勺形响板、金属制成的三角形打击乐器(三角铁)、小铃铛、鼓、响板、木琴。这是一个敲打乐队。孩子们在演奏戈恰的父亲——瓦列里叔叔——给他们谱写的演奏剧。就在前几天,他兴高采烈地跑来找我,对我说:“我给孩子们谱写了一出演奏剧《勇敢的兔子》”。并且,他还当场给我演奏了其中的几首歌曲。我很喜欢这些歌曲: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很容易学唱。他还许诺一定前来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建立一个演奏乐队。这位朝气蓬勃的、醉心于音乐的家长竭力要给孩子们打开一个神奇的音乐世界。下面就是我想像中的瓦列里给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情景:

“现在我们演奏哪一场戏?”

“野兽们欢送勇敢的兔子上狮子那儿去!”

“在我们的乐曲,在我们的歌声中,应该体现出怎样的感情?”

“野兽们同情兔子!”

“野兽们与兔子离别时恋恋不舍的心情!”

“我们应该使人感到悲伤、惋惜:可怜的兔子再也回不来了!”

“你怎样用木琴来体现这种感情?用鼓呢?……不完全这样,要知道,我们应该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为兔子的命运而忧虑和担心的感情……预备!……”

敲打乐队开始演奏,瓦列里叔叔以手势、脸部表情、声调指挥着。

“要不要让我现在给你们演奏点什么?”——在排练结束以后,他问孩子们,并坐到了钢琴前面。孩子们围站在他的周围。

“再演奏一个!”孩子们请求说。他又演奏了一曲。孩子们个个都舍不得瓦列里叔叔离去……

列万的父亲——努格扎尔叔叔来到了孩子们中间。他也是个乐观愉快、和蔼可亲的年轻人,是歌剧和芭蕾舞剧院的独舞演员。

“要不要让我教你们用舞蹈说话?”不用说,孩子们听到“舞蹈”两字和看到一个微笑着的年轻人,都会说:“要!”

“你们能猜出来吗?现在我对你们‘说’的是什么?”——他马上在教室里表演了几个舞步。

“?”

随后,他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开始教芭蕾舞的基本知识。虽然努格扎尔叔叔的要求很严格,同一个舞步往往要让他们练习好几遍,但他们都爱上了舞蹈。如果跳累了呢?努格扎尔叔叔就让他们围坐在地板上,给他们讲关于舞蹈的故事,给他们讲这种奇异的和人人都能明白的“舞蹈语言”。

“我邀请你们全体在星期天到歌剧和芭蕾舞剧院观看早场演出。我将表演独舞。在演出结束以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同尼诺的父亲吉维叔叔(他在木偶剧院工作)在一起也是很有趣的。他是这样开始的:建议孩子们扮演下雨天在街上走路的姿态。

列拉感到不好意思。埃拉不愿意。马格达扮演得不像。迈娅只在教室里认真地走了一圈。

“难道下雨天有这样走法的么?!”“观众们”不满地说。

列里用一张报纸蒙在头上,沿着“人行道”的边上小心谨慎地前行。他浑身“湿透”,并且还“滑”了一跤,跌倒在一个“水坑”里。他爬起来,又跌倒。有一个行人帮助他站起来。他跑进离他最近的一个门廊里,那儿人很“多”,很“挤”,但“淋”不到雨。

即兴表演的哑剧令人心花怒放,大家都百看不厌。孩子们笑着,不断地鼓掌。吉维叔叔也表演了一出哑剧。

“不过你们得告诉我,我扮演的是什么人?”——说完这话,他就表演起来了。

“老头儿!”

“对啦!现在呢?”

“您扮演了两个人!……两个青年人……他们在互相帮助!”

“现在呢?”

孩子们仔细地看着。有的说,吉维叔叔扮演了一个小姑娘。有的说,一个男孩牵着一条狗。最后,只有列里猜对了:“您扮演的是一个小姑娘,不过,不是在下雨天,而是在晴天!”

最后,吉维叔叔以低沉的语调朗诵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内容是令人愉快的。朗诵完毕以后,他问孩子们,他朗诵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要说明原因。至此,这次活动就宣告结束。在告别的时候,吉维叔叔对孩子们说:“你们学会了‘戏剧语言’!”

所有这些活动——音乐、舞蹈、造型艺术、戏剧等等,都有助于发展孩子们的美感和美学鉴赏力。正如克鲁普斯卡娅[13]所指出的,“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本身也随着提高了。……当他通过歌曲、舞蹈、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14]

我常常想,各种形式的艺术,其教学内容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究竟什么东西才能成为它们的共同基础呢?令人遗憾的是,教学大纲没有提示我,该怎么办。音乐教学大纲只讲音乐,图画教学大纲只讲图画。似乎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东西可言——那里讲音响,这里讲色彩。也许,某个机灵的教师会把柴可夫斯基作品的录音唱片放到电唱盘上去,放给孩子们听,并建议他们根据自己对所听乐曲的印象画一幅想像的图画。这很好!但是,能够使我在6岁儿童的学日延长时间里采用的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形式的活动统一起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在这里当然有使它们统一起来的东西,这就是现实。正像现实是各门科学的共同基础一样,它也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基础。不过还应该善于领会用艺术反映现实的意境。例如,一个画家画了一棵光秃秃的孤树,在树枝上奇迹般地残留着几片树叶。他用这幅画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难道他要展示给人们的仅仅是这棵树和几片树叶么?又如,一个作曲家在谱曲时,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难道仅仅是写音符么?

在一切艺术形式的作品里无不反映了作者对人、对自然、对自己和对整个生活的情感和激情。交响乐、油画、婆娑多姿的舞蹈——都是反映人的快乐、悲伤、理想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每一种形式的艺术作品里,现实——艺术家本身,他的世界观、他的斗争——总是被具体化了的。然而,各种艺术形式又都具有各自的反映这一现实的语言——音响的、色彩的、姿势和动作的,等等。因此,为了理解艺术作品,就应该懂得这些艺术的语言,应该学会怎样观赏,怎样聆听,怎样阅读艺术作品。

在建议孩子们画“晴天”、“孤独的树”时,我教给他们什么呢?在建议他们唱《愿太阳常在》,画同一题材的画,跳同一内容的舞蹈时,我该引导他们表现怎样的感情呢?我认为,在所有这些场合,都要引导他们懂得,现实是同一的,但表现这一现实的手段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反映现实的手段的差异,也决定了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因此,我要让孩子们很快就给自己打开这个现实的世界和表现这个现实的各种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我深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而在音乐、绘画、舞蹈中的自我表现,将成为他们获得美的享受和欢乐地认识世界的过程。正因为这样,我请一切将在延长学日时间里组织我的“零年级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人,不要忽视了艺术的整体性和每一个儿童的个性的整体性。要让儿童们懂得,快乐(或悲伤),假如用音响、色彩、姿势、动作的组合和生动的语言手段来表现它,表现形式虽不同,但其情感本质是同一的。

有人可能要问:“您想培养什么人——歌唱家?艺术家?芭蕾舞演员?戏剧演员或木偶剧演员?”不,我不知道我的孩子们在将来会成为什么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将成为作曲家、歌唱家、艺术家、演员。问题完全不在这里。问题在于,为了使人从艺术中得到快乐,从艺术中受到教育,就要使人的心灵的所有大门都为感知艺术而敞开。卡尔·马克思写道:“……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15]。我认为,这一深刻的思想,是对我的孩子们进行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的教育学的基本出发点。

也许有人还会问:“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用处?”对这个问题我有点费解。我始终感到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在学校里只教儿童唱歌和图画,忽视其他艺术形式的教学?难道唱歌和图画比舞蹈和戏剧更喜闻乐见和简单易学么?难道舞蹈和戏剧对于儿童的美育就不如前者重要么?要是能够制造出一架用来测定各种艺术形式的重量的磅秤来,我敢相信,在这些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艺术会比另一种艺术更重要些。它们都是长在同一棵大树上的枝条。因此,如果要授予儿童艺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我就一定要帮助他们认识这棵大树及其树冠,并帮助他们逐步地攀登到它的顶端。正因为这样,按照我的设想,在延长学日时间里,应该让儿童们学习音乐、芭蕾舞、绘画、戏剧,让他们学会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自己。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教育过程中揭示艺术的整体性……

我并不把我的孩子们在延长学日时间里的生活仅仅局限于上述一些活动的范围以内。我还设想了其他形式的活动。

“谁想当总司令,指挥一支军队?”——所有的孩子,男孩和女孩,都想当总司令。

学习下棋的活动就这样地开始了。姆济娅·亚索诺芙娜给孩子们讲述关于这种引人入胜的游戏的发明者的传说。她教给他们下棋的棋步规则和下完一盘最简单的棋局的方法。在学完了“象棋初阶”以后,就开始了班上第一场真正的严肃认真的下棋比赛。

这是怎么啦?达托是否因为输棋而感到伤心起来啦?她会哭起来吗?应该去安慰安慰她,并告诉她,她定能学会下棋的,她定能学会仔细和有耐心的。但也应该问问她:忘记了伸手与“对手”握手没有?忘记了向对方祝贺取胜没有?祝贺啦?这才是好样的!

为什么埃卡那样高兴?她赢啦?但她有没有注意到,被她击败的拉里多么伤心?要让她走向对方一边去,说些宽慰、善意的话。

“孩子们,象棋喜欢谁?”这是在每一次活动开始前我问孩子们的一个问题。他们回答说:

“顽强的人,有耐心的人!”

“坚毅的人,勇敢的人!”

“善于预见和幻想的人!”

“诚实的和有礼貌的人!”

“善于理解美的人!”

“那么,你们想不想让象棋喜欢你们?”

不用说,他们想,人人都想。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件事吧!”

还必须让一些妈妈和爸爸安排时间与自己的儿子或女儿下几局。有些妈妈和爸爸不会下棋,就得先学会下棋(也许,向自己的孩子学习),以便在日后与自己的6岁孩子围着棋盘进行几小时的顽强“拼搏”。

所有这一切不仅仅是我设想中的竞技方法,这也是多年前在我第一次教我的“零年级学生”下棋的实践中已经做过的事。当时我把好几副象棋分放在几张小桌子上。孩子们拿起一个又一个的棋子,边看边互教互学地说出它们的名称,有时互相辩论,“堡垒”的棋步是怎样的,“王后”和“小卒”[16]有什么差别,有时跑来问我。三个月以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学会了下象棋。在休息的时候,他们往往非要继续下完一局棋不可。有时也与我一起对弈。一旦在顽强的拼搏中获胜了,就欢天喜地,庆贺获得胜利。早在那时,我已经深信,对儿童来说,下象棋不仅是有意义的活动,而且也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是否还有必要阐明,孩子们在学习这种需要智慧、美的情操、坚毅精神的竞技过程中,能培养哪些重要的个性品质呢?……

……怎样使孩子们成为公益活动的积极分子?他们在由纳捷拉·阿列克桑德洛芙娜领导的十月儿童[17]的活动中将学会做到这一点。在十月儿童的活动中,孩子们制作小玩具,以便日后去幼儿园做客人时作为礼物赠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学习装订墙报,把装订好的墙报送给其他班级的同学,因为墙报是为了把消息传播出去而出版的;他们自己绘制成套的美术明信片,以便一旦有人来班上做客,就把它们作为班级的礼物赠送给客人留念;他们从各种报刊杂志上收集关于其他国家少年儿童生活的图片,把它们剪贴起来,装订成一本画册;他们为自己班的庆祝表演会制作请柬、节目单和出海报,等等。

此外,每一个儿童还自己给自己编“著作集”。列入其中的有:初次写的单词和句子、第一篇“作文”、解答数学习题和例题的作业、几何图形作图、图画、贴花、纵横字谜,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又有了新的主意:组织画展、举行新年庆祝活动、参观,每一个孩子都在学校附近栽种一棵树。有时就在这儿举行讨论会:怎样对亲人、对同学显示出自己的善意、同情和尊重,怎样交朋友。这些活动的组织者纳捷拉·阿列克桑德洛芙娜还将给他们讲各种有趣的故事。给他们放幻灯片和动画片。

我们还将邀请妈妈们和爸爸们到十月儿童小队来做客人,请他们给孩子们讲讲自己,讲讲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工作,请他们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散步。孩子们将亲手把一份装帧精美的请柬送交给自己的父母,请他们常来做客。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孩子们将专门出一期墙报,准备好礼物——自己画的图画的画册……

……为了每一个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统一起来,这将是从上述一切工作中获得的最主要的成果。

我将给家长们阐述我对孩子们在学日延长时间里的生活景象的设想,同他们交流已有的经验。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将确定我们共同的教育计划中的各方面工作的负责人。两天以后,每一个家庭将收到用打字机打印的这份计划的复印本。

在我们的会议结束的时候,我要对他们说:

“谢谢你们,亲爱的家长们,感谢你们的支持,感谢你们大家一起来实现我们的教育意图。我们已经谈妥了,我们大家应该怎样地和朝什么方向一起来拉我们的这辆‘教育大车’。愿我们在这一事业中永远地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那么,孩子们呢?这样的学日是否能够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呢?我深信,每一个孩子都向往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想参加各种各样的工作。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而被迫不能上学的话,他们就会感到闷得慌。“是这样吗?孩子们!达托,你说呢?能让大人们守信用吗?你说得对,一点不错!大人们得守信用!迈娅,你认为怎样?有什么补充吗?就是说,你认为,一切都取决于大人们将怎样与你们交往,是这样吗?一点不错,这是最最主要的!”

【注释】

[1]本章原题为“在课上莫姆斯赶走了莫尔飞”。莫姆斯——希腊神话中嬉笑和戏剧之神。莫尔飞——希腊神话中的睡神,在古典造型艺术中,是一个长有翅膀的老人。“吗啡”(morрhinе)一词源出于此。——译者注

[2]《布拉季诺历险记》是苏联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1882/1883—1945)根据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改写的儿童文学作品。阿·托尔斯泰著有《苦难的历程》、《彼得大帝》等文学名著。——译者注

[3]在这里阿莫纳什维利对他的预备班学生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俄语“人”是“Человек”。他在读的时候故意漏掉了最后一个字母“к”,读成了“челове”。——译者注

[4]艾利康宁(ДаниилБорисовичЭльконин,1904—)——苏联心理学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研究儿童心理学问题,提出儿童心理发展年龄分期理论。关于以词的声音分析为基础的阅读教学法,获得好评。他对6岁儿童心理特点研究为苏联实行6岁入学的学制改革提供了依据。——译者注

[5]加里培林(ПетрЯковлевинГальперин,1902—)——苏联心理学家,学习活动理论和分阶段形成智力动作理论的创始人。根据这一理论曾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并形成相应的教学法:控制教学法,也称控制知识掌握过程的教学法。——译者注

[6]帕利阿什维利(П.Палииашвили,1871—1933)——格鲁吉亚作曲家。——译者注

[7]皮亚杰(J.Piаgеt,1896—198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以他对儿童智力规律的创造性研究闻名于世。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分期,4—7岁儿童处于直觉思维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发展,但他们的判断仍受制于直觉的自动调节,他们往往分不清面积与多少、体积大小与多少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的“皮亚杰现象”。——译者注

[8]“话袋”——俄文原文直义指镇船的重物,稳住气球等飞行器的沙囊,此处指教师的废话。——译者注

[9]在某些场合,不用儿童的真名,代之以杜撰的名字,并加上引号,以示区别。下同。

[10]《格列佛游记》——英国作家斯威夫特(Jonаthаn Swift,1667—1745)所著的一部幻想小说,分四部分:“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拉普他等地纪事”、“智马国”。作者借主人公格列佛的游历,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讽刺,并抨击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斯威夫特的作品风格质朴、用词确切,被认为是典范的英语。——译者注

[11]“天鹅、河虾和狗鱼拉大车”——源出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天鹅、河虾和狗鱼》。寓言的大意是:有一次,天鹅、河虾和狗鱼互拉一辆大车。天鹅要往天上飞,河虾要往河里爬,狗鱼要往海里游,它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结果大车停在原地不动。作者引述这个寓言做比喻,显然不仅指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儿童方面的不和谐、不协调,各执己见,而且还指他们的努力与教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做了与天鹅、河虾和狗鱼拉大车一样的蠢事。——译者注

[12]乌申斯基(К.Д.Ушиски,1824—1870)——俄国教育家,著有《论教育著作的益处》、《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学校的三个要素》、《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等著作,编写了《儿童世界》、《祖国语言》等教科书。他的教育思想对十月革命后苏联的教育理论也有很大影响,被认为是俄罗斯教育之父。——译者注

[13]克鲁普斯卡娅(Н.К.Крупская,1869—1939)——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列宁的夫人和战友。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教育事业,在苏联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著有《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等大量的教育论著,被汇集为11卷本的《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集》(我国翻译出版过两卷集的《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在她的著作中广泛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教育制度,共产主义教育的原理、目的和任务,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智育,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体育,美育等教育理论问题,对教学法、学前教育、教师、学生的课外活动、少先队工作、教育史等问题也有很多论述。在苏联,她被称做苏联国民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是苏维埃教育学的经典作家。——译者注

[14]《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下册,第599—60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第1版。——译者注

[1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4—8月),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上卷,第2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译者注

[16]“堡垒”、“王后”、“小卒”均为象棋棋子的名称。——译者注

[17]十月儿童——苏联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加入少先队之前)的群众性组织。——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