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我党历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一贯科学态度,始终如一地坚持了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了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_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相互适应。党的十六大是一次与时俱进的胜利大会、继往开来的团结大会、开拓创新的奋进大会。大会集中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发展战略。这种具有政治宣言性质的社会发展战略,首先,说明了中国21世纪头二十年或相对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态势,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集中反映了我党坚持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与全面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的科学世界观,反映了我党坚持文化力量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的科学价值观,也反映了我党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伟大创造者的科学历史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就提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1]即提出了衡量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科学标准,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建设成败得失和错对的价值标准和生产力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这个标准,并推进了这个标准。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我党历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一贯科学态度,始终如一地坚持了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了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从生产力高度、社会意识高度和人民群众的高度来引领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三个代表”与社会生产力、社会意识(文化)和人民群众三个层面复合适应,这种适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在理论上的反映,从而也成为中国人民走向富裕、民主和文明社会的根本出发点。正如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讲话所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2]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唯物史观科学原理高度统一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就展望全人类美好生活图景及实现崇高社会理想所必然经历的发展过程,这就是人类“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都要受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制约[3],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时又受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的制约。人类“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就是在适应这两个基本规律而得到协调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不同场合多次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强调“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4],培育和发扬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上,最关键有两条,就是政治上要积极发展民主,经济上要大力改革。[5]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既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具体实际相统一的过程,又表现为坚持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创新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相统一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这些过程最终又必须归结为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和实现历史创造主体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统一的历史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