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说最开始时不要拘泥于一字一句,而是要重视阅读的速度,从整体上把握书中的内容呢?这是因为一开始先快速地浏览一遍文字,能够让我们更容易了解内容。请看下面的例子。
某位30岁的女性,平时只愿意看配音译制版的国外电影。
据她说,这么做的原因是“来不及看字幕”。追着一条条的字幕看,很难马上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此,如果看的是国外的原版电影的话,由于看不懂电影的内容,所以在最开始的20分钟就会无聊地昏睡过去。这跟“阅读”是类似的情况。
我曾经在电影公司里做过助理的工作,也有过剪辑电影的经验。
观众对于日语的字幕,差不多1秒钟可以看4个字,而每条字幕都在20个字左右。
因此,观众必须在4~5秒钟内掌握字幕提供的信息。这对于“不擅长阅读”的人来说,确实会很吃力。
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位女士接下来所说的话。
她表示,在看国外的一些系列电影时,也能够借助字幕看懂整个故事内容。例如,《碟中谍》系列、《星球大战》系列、《007》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过去曾经上映过的、著名的电影作品,即使没有日语配音版,只靠字幕也完全不影响其观影。
当我询问其为何会有这种情况时,才了解到背后的原因。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国外的系列电影都是在前作的基础上,沿用已经登场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然后再进行展开的形式。所以,即使是看字幕版,也能一直看到最后。
将知识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与之相同的。
我们通过“阅读”去学习知识时,最开始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用眼睛看文字”这件事上,而不需要进行过于深入的思考。
第一遍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看”上,先让自己对书中的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从第二遍开始,有侧重点地去阅读,只需要将焦点集中在自己所关心的信息上即可。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整本书的“数据”都将存入到我们的大脑中。
读完一本书后,可以继续去读一读相同题材的其他书籍。如果是电影的话,就可以找来同一个系列或者相同导演或演员的其他作品来看。
因为头脑中已经预先了解了相关信息,所以借助这种“熟悉”的感觉,可以实现更加快速的阅读。
如果想在快速阅读的同时增进对内容的理解,那么,首先要做的并不是仔仔细细地去对内容进行“思考”,而是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看”上。只有这样,才能将你从阅读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这也是能让你实现“快速阅读并记住内容”的秘诀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