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世纪人的全面发展进路

新世纪人的全面发展进路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世纪开放进程中,人的发展进路体现在:首先,要形成“经验的预设”。因此,只有这样认识人的本质,才能把人的发展理解为不断上升的历史过程,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推向前进。
新世纪人的全面发展进路_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四、新世纪人的全面发展进路

在深化认识人的本质的基础上,就获得了研究人的发展的新的理论背景,从而能够指引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实践。在新世纪开放进程中,人的发展进路体现在:

首先,要形成“经验的预设”。从人的发展的外在关系考察,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人是“经济动物”和“政治动物”的结合物、统一体。在回应“人应该怎么样”的理论诘问:人应该追求经济利益和普遍权利,这是人作为人的外在本质、“特殊本质”,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发展的基本内涵。在非市场经济社会,人们应有权利被压抑,没有体现出人的本质,没有或者缺少利益和权利两个要素,论说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流于形式、空泛化。因而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开放,人的全面发展才有更充实的经济物质基础和民主政治条件。

其次,要创新“预设的经验”。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考察,人是“经验动物”和“信息动物”的结合物、统一体。很明显,它也认真回答了“人应该是什么”的难题:人应该是追求思想的成熟和知识的丰富,这一点才从完整意义上建构了人作为人的内在本质、“一般本质”,达到这个“预设的经验”阶段,人才能走向“完人”,才能完善发展、全面发展。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人们不但唤醒了对权利的意识,也唤醒了对权力的意识,享有个体自己的权利开始复归到“经验的预设”的理论场域,追求成熟和知识。因此,只有这样认识人的本质,才能把人的发展理解为不断上升的历史过程,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推向前进。

再次,要从“经验的预设”跃迁到“预设的经验”,实现第一次飞跃,即要从传统理论阶段上升到创新理论阶段,达到人的本质的外在关系领域,即占有个人应得利益,实现个人应有权利;再从“预设的经验”进展到“经验的预设”,实现第二次飞跃,即从创新理论进到创新理论的成熟阶段,达到经典理论阶段,即完善意义上的“经验”理论场域,达到人的本质的内在关系领域,达到人的成熟阶段,进展到追求、占有和创新知识的完善境界。

总之,从多维哲学视野反思人的本质,目的在于探索社会开放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途径。从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概况看,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进路不断契合,人不仅是既有理论的载体,还是创新理论的源泉,既是创新理论的生产者、传播者,又是这种理论成果的运用者、享受者。随着社会开放的深入、扩大,人的本质将不断得到充实、丰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将在伦理视域中得到深化、拓展。

【注释】

[1][美]胡克:《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6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3]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7页。

[4][英]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5]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75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7]庞元正,丁东红:《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5页。

[8]《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3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10]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86页。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12]《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3页。

[1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页。

[14]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8页。

[15]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198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5页。

[17]《犹太人成功秘诀》,载《参考消息》2003年9月8日,第9版。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3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23][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杨宇光,杨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24][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杨宇光,杨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27]《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

[28]《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3页。

[29]《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9页。

[30][德]马勒茨克:《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潘亚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31][德]马勒茨克:《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潘亚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2~84页。

[32][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78页。

[3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3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89页。

[35]《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5~446页。

[3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37][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刚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38~140页。

[38][德]费尔巴哈:《我的哲学经历的特征描述片段》,载《费尔巴哈全集》第2卷,莱比锡,1846年版,第411页。

[3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4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4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01页。

[4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43][英]摩根·威策尔:《见证丰功伟绩的人》,载《金融时报》2003年第8期,第18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上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72页。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上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61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

[47][苏]鲍·季·格里戈里扬:《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汤侠声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62页。

[48][苏]鲍·季·格里戈里扬:《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汤侠声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05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1页。

[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5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导言,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9页。

[53]参见高湘泽:《从哲学—人学到科学共产主义(上)——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其对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意义》,载《西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1页。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55]康德:《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53页。

[56]《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57]王南:《社会哲学——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社会生活》,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1~292页。

[58]转引自《现代外国哲学》第5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7~238页。

[59]孔德:《社会再组织中的科学作业》,日本岩波书店1957年版,第72~73页。

[60]参见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2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