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题的“两个关键”

审题的“两个关键”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来分析审题的第一个关键点。这道真题同样通过若干有逻辑漏洞和缺陷的论证分析,得出结论说“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

论证有效性分析大纲明确规定:“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这一规定实际上告诉考生审题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关键”:第一,必须对全题论证的有效性做出总体的否定;第二,必须从逻辑的角度逐一准确并明确指出考题逻辑推理的漏洞和缺陷。

首先来分析审题的第一个关键点。如果我们对2003年以来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考试真题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梳理,就会明显地发现,在真题所提供的至少两个自然段的材料中,其实都包含着一个中心论点,其他所有段落的论证分析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论点而展开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中心论点都是出现在材料的最后一段中。但我们必须充分地相信,因为这个中心论点是基于有逻辑漏洞和缺陷的论证分析之上的,因而也就自然不能成立。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先找出这一中心论点,并对全题论证的有效性做出总体的否定。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选择历年来若干考试真题做一分析。

如2003年考试真题: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阅读以上材料,我们会发现材料的最后一句是关键。通过把蜜蜂和苍蝇实验的分析类比到企业之中,得出了一系列企业应对经营环境的不确定的方法,最后总结说“混乱的行为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这也就是材料的中心论点。显然,整个论证过程是推不出这一结论的。找到了这一中心论点,我们也就能对全题论证的有效性做出总体的否定,即“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为并不必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再如2004年考试真题:

目前,国内约有1000余家专业公关公司。去年,规模最大的10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10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率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25亿元人民币;而日本约为5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十多倍。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若中国的人均公关费用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从25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

这道真题同样通过若干有逻辑漏洞和缺陷的论证分析,得出结论说“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我们只要找到不能推出的这一结论,也就可对全题的论证有效性做出总体的否定,即“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并不能胜过外资公司而成为世界级的超级公司。”

这些年的真题都是如此,我们可以循此思路把握审题的第一个关键。

再看审题的第二个关键,即必须从逻辑的角度逐一准确并明确指出考题逻辑推理的漏洞和缺陷。从逻辑的角度看,论证有效性分析一般包含论据不当、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从假设前提得出肯定结论、前后矛盾、混淆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不当类比、主观臆断、推理不当、结论夸大、推断过于绝对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但这并不是说,每道真题都包括了这些逻辑漏洞和缺陷。其实,在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中,我们只需要找出其中的至少4个逻辑“漏洞”和缺陷并进行评析就可以了。

下面是2011年考试真题:

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高低。只有正确地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

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现。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某一股价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

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的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的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的表现不相一致,他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

面对这道考题,从逻辑的角度看,在论证有效性分析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漏洞和缺陷:

(1)“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因为从股市中赚钱的方法有多种,如股民可以通过股票的分红、配股等方式获取利润而赚钱。

(2)“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同样,这种说法也是过于绝对。因为判断股票价格高低的途径有很多,历史表现只是其中一个途径,这种说法显然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3)“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与“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的说法前后矛盾。

(4)“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的表现”都会影响股票的价格,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股票的涨跌,如公司的业绩、股民的投资心理、国际环境的影响等,仅以宏观经济、市场业态、个股表现就预估股票涨跌显然有失偏颇。

(5)“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的论证欠妥当,概率具有或然性,因此推不出必然赚钱或赔钱的结论。

再如2014年考试真题: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内。既然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的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这一机制的制约而得纠正。

再者,由于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的平衡就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着平等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力的监督与制衡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的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企业一定能够成功。

从逻辑的角度看,这道真题存在的主要逻辑漏洞和缺陷有:

(1)“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既然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这种推断显然过于绝对。

(2)材料谈到权力的制衡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原因在于分解权力之后通过权力的制约可以达到平衡,但权力能否进行分解,能否达到平衡,材料并没有给出充分的论据,犯了论据不充分的逻辑错误。

(3)材料说权力平衡是企业管理的权力制衡原则的核心,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但前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待商榷,这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

(4)“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但权力平衡和权力平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推出“权力平衡可以使企业运转保持平衡”的观念有失偏颇。这里是偷换概念。

(5)决定企业成功的因素有多种,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是制度上的保证,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显然是归因不当。

上述两题提醒我们,从逻辑的角度看,在所给材料中由条件推不出结论的情况比比皆是。要么条件过于绝对和武断,把充分条件当成了必要条件;要么条件和结论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联系。只要我们按照逻辑的思路去思考,找出这些漏洞并不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