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三名选手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家长应利用孩子的这种自我认识和愿望,善于引导,给予援助,满足他们正当的独特需求。在活动与竞争中,要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这样,孩子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自信和勇气,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将中西方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作一对比会发现一显著不同之处。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溢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啬的;而中国的家长对这些则可能感到有些“肉麻”。西方的家长以为,我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在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有了好成绩,不能“翘尾巴”,要谦虚谨慎,多找缺点多找不足。耐人寻味的是,浙江温州一位初中老师前不久按照学校《成功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实验计划,举办了一次“让青春闪光——摆好评优”的主题班会,让孩子写一篇周记,说说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然而孩子们交上来的周记里,竟是“不足”多于“优点”,并且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找不到优点。

孩子们找不出自己的优点,也许正是因为其个性长期遭到禁锢的缘故,假如学校培养出的是那些找不到自己优点,缺乏信心的“小老头”、“失败者”,那么,还能认为这种教育是健康、全面的吗?君不见不少年轻人每每承担某项工作,总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有时连当众讲话的勇气和胆量都没有。如果老师、家长注意引导孩子为自己的成绩而适度自炫,从而不断促进增强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或许很多很多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个杰出的成功者,而那种谨小慎微,处处赔着小心,迷信权威,盲从世俗,该出手时手却抖,生怕别人说“傲”骂“狂”,唯上、唯书心态的人就会少得多,“敢冒、敢试、敢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弄潮儿就会不断涌现。

曾听说过这样的故事。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稍作准备便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都声明乐谱不会有问题,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声音刚落,评判席上那些评委们立即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在三名选手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在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成功不肯垂青我们,而是我们易被环境左右,惯于附和,缺乏主见,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的缘故。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自信使人进步,自信是获取成功所不可缺少的素质,而掌握相当的知识与经验,则是树立自信心的必要前提。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孩子有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相信孩子并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这是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有些家长常因孩子年龄小而替他们做许多事情,这样孩子就会缺乏责任感,凡事依靠家长,久而久之便难以建立起自信。为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能力强弱,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系鞋带;收拾玩具和书包、整理自己的床铺;让孩子对家里的事情,如节假日的活动计划、经济开支计划、装潢布置等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尽可能采纳。让孩子做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他完成好,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使孩子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放手培养,帮助孩子学会竞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家长应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孩子一般长到两岁以后,动作、言语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我意识萌芽,会有自己的一些独特想法。家长应利用孩子的这种自我认识和愿望,善于引导,给予援助,满足他们正当的独特需求。

另外,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在活动与竞争中,要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因为能否受到同伴和集体的尊重,是影响孩子自我肯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鼓励教育孩子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享受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成人积极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总是希望受到大人的夸赞,做家长的应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无论孩子做什么事,要善于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使孩子多获得成功,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要对自信心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可先让他们作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

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孩子有时会有些奇怪的想法,想尝试不太容易完成的事,家长千万不要嘲笑或禁止孩子,否则以后他可能不肯动脑筋思考,也会缺乏向新奇事物挑战的勇气。当孩子想做某种新尝试时,家长即使知道他暂时还不可能成功,也要让他去闯闯,然后再同孩子一起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鼓励孩子自己跨越这些障碍,而当孩子一旦取得成功,就会感到特别自豪。这样,孩子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自信和勇气,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正确评价孩子,标准适当,同时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当孩子慢慢懂事后,就开始认识自己,也很注意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常常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否定的,孩子的行为经常受到家长的批评、训斥,他们便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行为变得无所适从,畏缩胆小,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高度重视自己对孩子的评价,要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因为教师和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一些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对孩子的志向、情感行为会起牢固持久的作用。

另外,家长对孩子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当,应考虑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以过高标准要求孩子。有些做家长的教育孩子时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忽视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还有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攀比。但这种横向攀比,尤其是以自己孩子的弱点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求自己的孩子处处强于别人是非常不实际的。要对孩子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让孩子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看到孩子有某些不足时,要不断地鼓励他去弥补,还要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有利条件,并在具体实践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毅力。

(章剑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