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阳修:一切有远大志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

欧阳修:一切有远大志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惜时如金,一直是古人君子之道。一次,刘恕得知在亳州做官的学者宋次道家中藏书丰富,于是不远数百里跑去借阅。一次,刘恕和司马光等人游览万安山,见山道旁边的古碑上写有五代时一些将官的名字,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刘恕一一讲出他们的事迹始末。宋代有政治家、文学家之称的欧阳修,也因惜时好学而有“三上”的典故。晚年时的欧阳修,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文人了。

古人云:“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习,这是不应该的。年轻时不努力读书学习,到年老时就不会有什么作为了。晋朝陶渊明曾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如白驹之过隙,瞬间即逝。惜时如金,一直是古人君子之道。

北宋史学家刘恕志洁高尚,一生勤奋好学,修养深厚,每天合理安排时间做事,从不浪费一分一秒。

刘恕从小就学习儒家经书,每日记诵,乐在其中,常常废寝忘食。八岁时,家有客人说孔子没兄弟,他立刻举《论语》“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句以对,一座皆惊。小伙伴们有问题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并告诉他们说其实书中什么都有,只要多看书就都能知道。

刘恕十八岁时被举为进士,宰相晏殊见他对《春秋》和《礼记》的问题对答如流,请他到国子监试讲经书,晏殊亲自率官员前往听讲,人们被刘恕深厚的道德涵养和精辟的论理所折服,一时大家纷纷学起了经书。

一次,刘恕得知在亳州做官的学者宋次道家中藏书丰富,于是不远数百里跑去借阅。宋次道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友人住在家里,办了丰盛的酒席款待他,刘恕却说:“您应该知道,我并不是为了享受佳肴美酒才跑到您这儿来的,请您把酒肴都撤走吧,我是慕名来借书求知的。”宋次道引刘恕进了藏书楼,刘恕每天在这里昼夜口诵手抄,坚持了十多天,直到把自己所需要的书本全部读完、抄完。宋次道赞叹地说:“您这种能吃苦的精神真令人钦佩。”刘恕笑着说:“哪有什么苦啊?!越读书理越明,我觉得有无尽的快乐在其中啊!”

当时史书因非科举所急,学者多不读。唯刘恕学识渊博,深明史法,分析透彻。并对上下几千年间的史事,不论巨细,了如指掌。司马光修《资治通鉴》,首先推选的就是刘恕。一次,刘恕和司马光等人游览万安山,见山道旁边的古碑上写有五代时一些将官的名字,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刘恕一一讲出他们的事迹始末。回来后大家查看史书,果然象刘恕所说的那样,一点不差。

刘恕为官之后,依然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日安排除仅够睡眠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用于读书和做有意义的事情。无论身处任何环境,每天坚持读书且数十年如一日。他曾著书自讼,称自己有“二十失”、“十八蔽”,及时反省自己并改过,他这种“自攻其短,不舍秋毫”的坦荡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自古以来一切有远大志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宋代有政治家、文学家之称的欧阳修,也因惜时好学而有“三上(马上、枕上和厕上)”的典故。

欧阳修一生读了许多古圣先贤的名篇,尤钟于唐朝散文大家韩愈的文章。他尚未成名时,有一次,他被废书箱里韩愈的遗稿吸引住,从此废寝忘食,刻苦勤勉,并且发誓赶上韩愈。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欧阳修不但习得了韩愈的优点,并且通过自己的认真创作与提倡,让唐朝以来的古文运动得以在宋代开花结果,建立了平易流畅、切中实用的文章风格。

当官以后的欧阳修,公事虽然繁忙,他仍然写下了许多诗词及散文。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每写完一篇便贴在墙上,以便随时修改,直到自认无懈可击方才拿下来。

当年,他被贬至安徽滁州担任太守时,曾写了《醉翁亭记》。在初稿的首段,他用了好几十个字写滁县四面的山景。但是,经过多次推敲,最后以“环滁皆山也”寥寥五个字来概括。有人好奇地问他,哪来这么多时间思考?欧阳修说:“吾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这就是利用马上、枕上和厕上的时间啊。”

晚年时的欧阳修,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文人了。可是,他仍然常常为了推敲字句而冥思苦想。夫人劝他:“你的文章已扬名天下,难道还怕先生骂吗?”欧阳修捻着胡子大笑着说:“不是的,我倒不怕先生辱骂,而是怕被后生耻笑啊!”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的好榜样。

古人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古人这些优秀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格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