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人共享我认为不好的自己不愿意

与人共享我认为不好的自己不愿意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仁者的起点是从自己向善做起,善待他人,并且宽恕实惠于人。仁者就是要善待他人,希望别人变好,自己愿意把好事与人分享,乐善好施,成人之美,正是所谓“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这种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爱万物的道德理念。其实推己及人,这是人之为人的本分啊。“仁”其实不是遥不可及的境界。更简单地说,仁者凡事先为他人着想,善待他人。

“人之初,性本善”,现在的社会人心非常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的是冷漠、自私自利、缺乏真诚。应该要怎样做才能到达仁爱呢?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行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于劳苦难事,做在人家前面;对于结果收获,得在人家后面,这就可以说是仁了。”

仁者的起点是从自己向善做起,善待他人,并且宽恕实惠于人。能将心比心,为对方设想。例如:如果我是对方,角色互换一下,我这么对待他适当吗?对方会有什么感受?假如对方不愿意,那么尊重人家的意愿和选择,换个方式善待人家。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如人家那样对待我,我也会不愿意,那我以后也不要那样对待人家。反之,如果是好的,是大家愿意的事呢?仁者就是要善待他人,希望别人变好,自己愿意把好事与人分享,乐善好施,成人之美,正是所谓“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七十多岁了,每到天寒时都早早起床,然后径直走进后院的厨房里,熟练地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熬上很长时间才行,杨夫人就静静地等着。不久,清甜的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了院子里。

院子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起床了,洗漱完毕后,到厨房接过杨夫人亲自给盛的满满一大碗热粥喝了起来,身心感到很温暖。

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看到母亲忙碌了一早晨,心疼地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呢?”夫人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给我们家做活。让他们喝些热粥,胸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这个故事虽然小,但是体现了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己及人。中国传统文化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在待人处事上要推己及人,像爱戴自己的长辈那样爱戴其他的老人,以爱护子女的心思去爱护别人的子女。这种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爱万物的道德理念。其实这是一种无私的体现,行事的准则。如果只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只爱护自己家的孩子。看起来还是尊老爱幼的表现但是这其中更多的是私,而不是真正地遵循道理行事。

其实推己及人,这是人之为人的本分啊。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到自己,在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冷漠,人人为近敌。即便是你最大限度地好像是保存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你发现你的心越来越缺乏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自己越来越封闭。相反的,如果每个人都在待人处事中能够想到别人,这样的社会一定充满了关怀和温馨。即便自己好像是损失了一份自己的利益,但是你会发现自己却从每一个别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回报。

在任何时候都能想到别人,这才是仁啊。“仁”其实不是遥不可及的境界。在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的前提下,我认为好的、自己愿意要的,我想到要与人共享;我认为不好的、自己不愿意要的,我不推给别人,我想到要让别人也远离不善。凡事为对方着想、善待他人,扬善弃恶。也许这样做真的就“我欲仁,斯仁至矣”。“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体现的是不自私,所以能与人共享,而不贪得、不妒忌、不争斗。更简单地说,仁者凡事先为他人着想,善待他人。从身边最平易的事做起,仁并不远。

当一个人发挥善的本性,在他生活交往的各个接触层面,凡愿意向善的,似乎都感受着善的力量,在向善的方向转化,本着善的本性最能深入沟通交往。久而久之,能将向善的生命连成一片,向上升华,尽善尽美,从而演化为繁荣美好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