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教材将学生卷入其中

让教材将学生卷入其中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材“二次开发”是基于教师教育哲学的一种课程实践。教材的“二次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反映教师职业的内在必然需要,回应教育情景和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诉求,它立足于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直接指向课堂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每次备课当作是自己的一次课程开发,当作是自己对教学的重新设计,要在设计与开发中反映新课程的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学者在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而专业研究人员则是课程知识生产的主体,在课程知识的传播上肩负历史使命,能够在课程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二次开发”:教材=文本+生活

教材“二次开发”是基于教师教育哲学的一种课程实践。教材的“二次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反映教师职业的内在必然需要,回应教育情景和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诉求,它立足于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直接指向课堂教学

1.教材是核心课程资源

围绕国家课程开发学科深化类、学科拓展类、学科综合类课程资源。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的批判性使用的过程。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加工,它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和改造,而是基于课程标准及实际教育情境的“课程重构”。在原有学科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科探究的方式将传统学科建设成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形式,在完成特定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扩充学生的自身范围和学习兴趣,进而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素质培养的转变。

2.将“二次课程开发”当作教学的日常行为

“课程二次开发”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教学的特定条件开发的,是以教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每次备课当作是自己的一次课程开发,当作是自己对教学的重新设计,要在设计与开发中反映新课程的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最实用的就是最有价值的!“导学案”是校本教材,“讲学稿”也是校本教材,“校本作业训练与测试”是校本课程。实践已经证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现代学校要根据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不断地开发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的课程并建构为学校的课程系统。对一个学校来说,只有课程改变,学校才能改变。只有改变了课程,最终才能改变学校。

(二)建立在“能力点”分析基础上的课程开发

优秀的教学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组合而成的。这些教学模式适合于不同的教学目的,但一经融合便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课程。

1.专业化:即“运用研究指导实践”

课程是一种通过教师、方案、学生三者互动以实现教育意义的专业活动。其实质是一致性解决好四个问题,即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从“治教”转为“治课程”:按“兴趣、信心、习惯”设计课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

一是学生层面。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是教师层面。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

三是学校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新课改出现的“三个落差”

学校教育的质量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课标与教材之间的落差(专家解决);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落差(通过教师培训解决)。

课程设计要考虑三个要素:学生、社会、学科。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创作”:一是从教材到教案的创作(创作教案),二是从教案到实际教学过程的创作(创作教学)。

办学有特色:切记——任何游离于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特色,其生命力是不强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色课程、教学模式、管理风格。

(三)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强调基础性和统一性,但无法兼顾不同地域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更为合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针对学校的差异性而言的,国家课程无法照顾到客观存在的具体学校的学生差异性,教育要满足这种差异性,只能由“校本课程”来实现。

1.不让一道无关的练习干扰学生冲刺阶段的复习

(1)提高复习效率

精选复习资料,有的放矢开展复习教学。这涉及两个层面问题:一是“精选资料”到底“精”到什么程度?二是“有的放矢”的“的”在哪里?

掌握遗忘规律曲线。心理学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正确地反映了知识信息记忆中的遗忘规律,即对一定量的知识信息,若不进行及时的再复习,往往在1小时后遗忘其中的55%,8小时后遗忘其中的65%,2天后遗忘其中的75%, 1个月后遗忘其中的80%。所以对于重要知识,应及时复习,分别在30分钟内、数小时内、数天内进行再次记忆与持续保持,这样的记忆才是有效果、有效率的。

复习教学求的是实在,要的是实效,教考对路。高考是检验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手段,高考的成绩应该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平时的训练和积累不到位,是不可能考出好成绩的。

俗话说,庸医杀人,真是入木三分。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真正的名医大师,教师也要有这种“透视”的能力,要透过分数、透过试卷看学生,才不至于误人子弟。学生是依靠挤压的方式取得的好成绩,当他进入一个高位竞争环境中,他的劣势体现出来了,于是缺乏后劲儿。以“基本学力教育”和“生存教育”以及培养“科技英才”为教学目标,而不是以升学率为目标。

(2)加强对高三复习备考和高考升学的研究

以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寻求高考破局之道。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的动向和考试模式的变化,积极探索高三复习的规律,确立高三复习备考方略。

难题:每年的中考、高考,学生都要经过一轮、两轮、三轮的复习,许多题目学生本身已经会了,但还要再复习一遍,而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

命题双向细目表值得研究。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必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教师必须从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次考试全面地看学生的成绩,看平时的表现,看成绩的变化,更要把学生本人和分数紧密联系起来看,就像医生给病人做CT、做核磁共振一样立体地、全方位地扫描,才能看出问题所在,开出对症下药的处方。

破解1:应对高考要有技巧。抓高考,不能靠死干、蛮干、硬干,而应该是“苦干不蛮干,‘拼搏+科学’”。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影响高考质量、高考水平的实际问题和前瞻性问题,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善于协作,积极发挥联合体的作用,及时收集信息、研究考纲、指导教学。

破解2:化大为小,对题目进行分类、归并。对每门学科进行深入研究,把考试要点、往年容易出现的错误归类、合并。从学习战略上让学生抓核心能力、攻薄弱环节。谁抓住了核心考点,谁就抓住了提分点。

破解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高三上半学期是扎实复习期。经过高二的认知后,自己的学习地位也稳定下来,不再轻易后退。就要完全静下心来稳扎稳打地复习。要注意调整心态,摆正主观态度。时刻保持自信心及坚韧的性格。高三下半学期是加速冲刺期。可适当地拔高。查漏补缺,不留后患。摆正心态,做到自我及时调整,自我鼓励和认定。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2.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于取得素质与应试的平衡

教育的未来就是“回归”。主张素质教育的人不反对考试的意义和作用,但这并不能成为应试教育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依据。当前,考试升学仍然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方法制度也不会有大的改变。从学校教改的做法和经验看,素质教育对考试的态度实质上是追求一种“绿色升学率”,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比较全面和健康的发展,同时力争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方面能够适应学业竞争的需要。

以往我们所有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实际上都是在发展素质与应对考试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关键是看这种实践行为的思想倾向和发展趋向,看它是接近还是远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中小学的课业负担有增无减,“县中模式”被当作“有效经验”,这才是令人担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